APP下载

形象塑造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探索

2018-11-15王俊博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叙事性外形

王俊博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00)

一、形象塑造的意义

在叙事性舞蹈结构中,形象的准确性和戏剧性,决定了舞蹈作品的成立及合理。叙事性舞蹈通常是要以某件事来进行叙述或论证某一现象、道理,有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有鲜明的形象。叙事性舞蹈结构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它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并能够直接表达编导的创作意图。如果形象刻画不准确的话,就会造成人物混乱,结构混乱,交代不清晰,让观众不知所云,编导也会越编越糊涂。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让舞蹈就成功来一大半,例如东北音乐学院的作品,舞蹈《中国妈妈》里面的主要人物形象:中国妈妈、日本女孩。其中“中国妈妈”是集体舞,她们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勤恳、爱国,日本女孩是独立的形象,她不仅仅有女儿的形象,更是赋予了一个敏感的角色。在那个充满了国恨的年代,日本人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对人民生命和尊严的践踏,是否能够让中国的妈妈去容忍一个流落他乡的日本小孩。中国的妈妈到底是选择家仇国恨,把愤怒发泄在这个小女孩身上,还是选择包容,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哪个国籍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参与战争,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舞蹈最开始,展现了中国的母亲们面对外来侵入者,深深的仇恨和愤怒。舞蹈从舞台进场口的前台出场,手指着让她们愤怒的方向,“跺脚”“捂嘴”“下腰”等动作塑造了母亲那种撕心裂肺的恨意。随后日本女孩的出现,遭到了部分母亲的唾弃、辱骂,可是,那是一个孩子啊,最终,母亲们选择了包容,选择了抚养她长大,脱下了和服,穿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带她插秧、陪她玩耍,养她长大。随着日本女孩的长大,母亲们也意识到她必须回到自己的祖国,于是把和服还给了她,遥望女孩的离开。“母爱”这样的题材在舞蹈当中并不少见,在编导课程中,更是常常为人所用,但是,这样一个“母爱”的题材要如何能够深入人心,要找到什么样的角度去叙述,这才是关键。编导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非常的有见解,把简单的母爱,上升到大爱,这样的创作思维着实让人称赞。编导王舸不仅从外形上对人物刻画,更是从动作、神态中,把两种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淋尽致。

舞蹈形象我们从深入生活的第一天开始就离不开属于舞蹈动态的活动形象,只要我们带着舞蹈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我们就可以在生活在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那么在叙事性结构的舞蹈当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性材料的积累为编导们提供了可实施性的支撑,能够让整个作品充满了“接地气”的戏剧性,刻画的形象也就更加真实、有意义了。形象的准确经典塑造,便是叙事性舞蹈的灵魂了。

二、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形象准确的塑造可以让观众对舞蹈的立意理解得更加清晰。舞者朱洁静曾在关于舞剧《朱》的讲座中提到,他们在参与“朱”形象塑造的时候,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视频资料。首先对朱的外形进行模仿,每一个舞者都选择几个造型去模仿,编导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筛选出最能够代表朱形象的造型,随后要探究朱的性格特征。朱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性格沉静,眼神灵敏。编导在后续创作的时候,紧紧围绕着这样的特征去塑造,把这个濒临灭绝的精灵又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在舞剧《朱》中,编导通过赞美朱的美以外,也刻画了朱在环境破坏之中艰难的生活,乃至灭绝,人们只能在博物馆去欣赏这个美丽的物种,但随后,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又在大西洋发现了朱的踪迹,让人们激动不已,更加重视对动物的保护,对环境的重视。

有利于编导的舞蹈创作。舞蹈的创作从最开始的立意、主题、结构、动作设计等方面,都不容忽视的,那么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呢?编导在编创舞蹈动作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一些瓶颈,也就是不知道怎么去编动作,或是不知道跳什么。如果编导在刻画一个人物的时候,就要考虑人物的背景、时代、性格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去赛选适合其特点的动作,便不会偏题,或远离这个人物的形象了。舞剧《朱》当中的朱,编导塑造了一个形象,整个舞蹈动作都在这个造型中去发展,无论怎么跳,都不会脱离朱的形象,无论剧情怎么转换,朱都不会跳成其他鸟类,这就是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要抓住了形象的特点,能够帮助编导去完成后续动作的排练,不会动作跑题。

形象塑造的准确能够使人物之间的矛盾点更加明确。叙事性舞蹈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精彩之处,便是“矛盾”,人物跟人物之间的矛盾、时代与时代之间的矛盾、空间与空间的矛盾,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矛盾。所谓矛盾,就是让剧情推向反转、高潮的地方。人们乐于去欣赏矛盾的冲突和后面解决的方案,好看的舞蹈往往矛盾点非常的精彩。比如王玫的舞剧《雷和雨》,人物关系与矛盾非常复杂。编导把繁漪、鲁侍萍、四凤与周朴园、周萍、周冲之间人物矛盾刻画得淋淋尽致。如果编导没有把这几个复杂人物的形象刻画得那么标准,观众无法明白这些人物为何搅在一起,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不知道舞剧表现了什么。

三、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

形象的塑造包括了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外形塑造首先就要模仿其形态,植物与动物的外形就完全不一样,植物的外形特征比较单一,而动物的外形特征就非常丰富了,比如说猫的外形特点:塌腰(s型体态)、十字交叉腿、猫爪。猫咪时而活泼,时而慵懒,时而使坏,时而温暖,在模仿猫咪的外形时,多去观察,可以有许多造型可以提炼使用。反而植物外形模仿就便难了,因为它们静态的造型偏多,如果没有模仿好,就会四不像了。想通过肢体从外形上去区分,就要编导从各方面去下功夫了,这个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去讨论和研究它们两者各自代表的品质和意义了,也就是性格特征。外形特征的塑造比较好实现,多去模仿,观察就可以做到,而塑造性格特征就有难度了。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历史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发展因素。就像梅花和牡丹花的性格形象,梅花的品质:高贵、傲骨、坚韧不拔,牡丹花:朵大奇艳、雍容华贵、繁荣幸福。如果性格特征的揣摩有一定的困难,一定的时期又有不一样的看法与设计,但是永远都不可能破坏其本质。编导把梅花形象设计成妖艳、魅惑,这就完全脱离了梅花本该有的特点。正因为梅花这样的品质,编导们也会更多用这样的品质去寓意,把艰苦奋斗的战士寓意梅花,把寒窗苦读的学子寓意梅花。所以外形加性格特征的研究,对形象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舞课堂中,编舞教师会让学生去模仿一件物品,一种植物,一只动物,一种现象,或是一类人,这样的模仿练习,也是为了后面创作打下基础。只有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洞悉这些事物的特点,抓住其重要特征进行模仿,才能做到其形象的塑造。比如说舞蹈《狼图腾》,其中的狼的特征是合作、团结、和谐生存、忠诚,这是狼的性格特点。造成这样的特点,也因为狼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形成的,它们生存在艰苦的环境之中,导致它们不得不团结。头狼带领着狼群的生活,它们有组织有规则的生存在这个复杂的生物体系里面。也正是因为狼这样的生存规则,让狼群能够繁衍下去。舞蹈《狼图腾》中,第一段整个就是对狼的习性进行模仿,第二段,一只小狼受伤,所有的狼都帮助它,尤其是头狼不停的鼓励、关切着小狼,春暖花开又一年,万物复苏,小狼伤势痊愈,狼群们蹭着头狼,以表忠诚与依赖。

在创作形象中,可能会有质疑之声,有人会说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的情节、这样的反应,这就要求编导必须在舞蹈中形象的塑造,务必挖掘和区分生活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将两者相融合。共性就是普遍性。在下雨时,生活中大多数人们反应的共性是躲雨,但是有一个人并没有躲雨,而是伫立在雨中发呆,一动不动,与慌忙躲雨的人形成了对比,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躲雨?他/她在思考什么,顾虑什么,是什么样的事情发生,让他/她有这样不一样的反应,这就是特殊性。编导通过观察和思考,采用各种方法去挖掘这样的特殊性,这么一个人物形象就能很好的刻画了。当然编导也不能完全被别人所左右,一定要有自己的编创理念与思想,尽可能走在艺术的前沿,用横向纵向的眼光去观察,才能找到独特的角度,进行创作。找到共性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提炼出特殊性才是真正考验编导的专业能力。编导不是生活的记录者,而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感悟,对各类现象和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出来的形象才是有灵魂的。

虽然叙事性舞蹈结构偏向于交代故事矛盾与情节,但同样擅长于抒情,舞蹈总体是有别于其他艺术,它并不是完全的叙事或直接模仿,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感受,用舞蹈语言去传情达意。舞蹈编导在进行形象思维的使坏,除了遵循一般形象思维的规律以外,还要注意舞蹈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特点,就是用舞蹈来进行形象思维。叙事性舞蹈结构最忌讳的便是过多交代剧情,会变成情景剧,观众要看的是舞蹈本身,并不是要原版展现出某个故事,是通过编导的舞蹈,编导的视角,看到对这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并找到共鸣或是反思。

形象的塑造对舞蹈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同一形象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编导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那将赋予人物新的生命。发挥主观感受去创作形象,就是每一个编导的职责,编导务必做到至始至终伴随着丰富感情去发现,并注入舞蹈创作中,创作鲜明的舞蹈形象。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叙事性外形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适盒A4BOX 多功能料理锅
理解真情 个性刻画
葫芦丝乐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研究
论袁牧之“外形的演技”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
对叙事本质的探索与追问——评《叙事性的理论化》
世界各国直升机立体外形图选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