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课堂中的全身反应法
2018-11-15四川大学
■赵 娜/四川大学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汉语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加。那么,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在学界,很多学者根据学习环境来将第二语言和外语区分开来,但在笔者的这一篇文章中,对第二语言和外语不做细致的区分,将二者看成是一样的(笔者在这里说明一下)。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系统的全身反应法,从而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一、背景
在第二语言教学法领域,有很多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一是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等。二是经验派,如直接法、听说法等。三是人本派,如暗示法、默教法等。四是功能派,如交际法等。全身反应法属于人本派的一种。
二、全身反应法的介绍
(一)全身反应法的产生
全身反应法是翻译名,英文名称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可以简写为TPR.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歇尔(James Asher)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
全身反应法这一种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直观教学、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它强调学生听的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肢体动作进行语言学习。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步骤主要是:(1)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2)教师说并做动作,让学生跟着做;(3)教师说但不演示动作,让学生完成动作;(4)教师说不做动作,要求学生说并完成动作;(5)请几位学生说,其他学生做动作。
三、实际运用及利弊分析
全身反应法最初是用在英语教学这一方面的,之后,中国引进这一教学方法并将它运用到英语教学,并看到了一些教学效果。后来,很多学者认为全身反应法也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并有很多人将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笔者打算举个实例,以便更好地观察其汉语课堂是如何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的。
(一)实际运用
这是笔者遇到的实际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人数为6人,学生汉语水平为初级后期水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先复习,然后讲授新课。
上课之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教师利用卡片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如“鞋带儿、脸蛋儿、手腕儿、脚尖儿”。然后,教师站在讲台的中间,以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的动作。教师一边读“jì(系)”这个音,一边系鞋带儿,让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将同样的做法又重复了一次。第三遍,因为上节课学习了“鞋带儿”这个词,教师边说“系鞋带儿”,边做动作,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动作。重复之后,教师只说“系鞋带儿”不做动作,让学生做动作。练习几次之后,教师说“系鞋带儿”,让学生跟着说然后做出动作。最后,请几位学生说,其他学生做动作。到这里,第一个生字“系”学完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音、字形和笔顺,然后带领学生读了一遍。
在这一节课,教师使用同样的方法,结合上节课学的“脸蛋儿、手腕儿、脚尖儿”,教授了动词“拍(pāi)”、“摸(mō)”、“踮(diǎn)”这三个生字。最后,教师让所有学生(6位)都走到讲台前面,围成一个圆圈,教师用PPT出示内容,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以这样的形式巩固并强化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将全身反应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汉语课堂中。但是,将全身反应法运用到汉语课堂中,有利也有弊,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接下来,笔者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首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全身反应法注重的是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以上教学实例中,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展示出卡片,这一行为完全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这种教学法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玩中学。
其次,可以营造一种活跃、有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第二语言(汉语)。外国学生出于不同的目的来学习汉语,况且学习汉语与学习他们的母语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很大的挑战。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如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精神抖擞,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另外,使用这一种教学法也可以适当地避免一些学生出现紧张的情况,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且不会轻易忘记,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其汉语的学习。
最后,可以适当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全身反应法一开始注重的是学生的听力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使用全身反应教学法,让学生一边听教师的话语一边理解其意思,之后让学生开始说,这样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缺点
首先,适用对象的范围比较小。全身反应法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因此,其适用对象一般为活泼好动的幼儿和青少年。因此,在以上案例中,这一教学活动较好开展。但是,如果教学对象是成年人,频繁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无聊、厌烦之感,有可能造成学生不喜欢、甚至拒绝学习汉语等消极情绪。因此,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对外汉语课堂。
其次,适用内容比较单一。全身反应法要求教师将所学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并且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因此,其适用内容的范围比较小。教师运用全身反应法教授的内容一般为初级的、而且比较具体的、简单的词汇。这种教学法很难去展示抽象的字词。而且,全身反应法的重复性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时间,使学生学习的效度大打折扣。如果教师一味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也会严重地影响教学进度和安排,可能会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最后,学生的技能发展不平衡。全身反应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如果教师长期只使用全身反应法这一种教学方法,会出现很多学生口语能力很强,可是不会书写汉字的情况,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技能的平衡发展。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上,笔者分析了全身反应法的优缺点。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法进行汉语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
任何教师都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向汉语学习者介绍各种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效地管理课堂,防止秩序混乱、课堂失控等情况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仅仅要不断地为自己注水,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注入活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地去了解教学法的前沿研究,仔细地分析并借鉴前人的经验,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
(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和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一个班级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长短、教学对象的水平、年龄、数量和性格等方面恰当地选择教学法,真正地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种教学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全身反应法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教师在使用全身反应法时,要积极发挥它的优点,同时,将它与其他的教学法结合起来,做到取优去弊,互补共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五、结语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灵活性很强,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学法配合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张辛薇.浅析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4.
[4]吕必松.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89(4).
[5]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6]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9(2).
[7]吴丹.全身反应法在沉浸式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