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青春电影发展困境探析

2018-11-15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芳华青春爱情

杨 楠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近年来,青春电影越发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初恋未满》《甜蜜18岁》《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分手合约》《逆光飞翔》《小时代》电影系列,以及《青春派》《全城高考》《一座城池》《听见下雨的声音》《芳华》等青春题材密集上映。国产青春电影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票房成绩显著,《致青春》收获7.11亿元高票房;《小时代1》和《小时代2》票房累计将近8亿元;《中国合伙人》收获4.1亿元票房;《芳华》更是取得14亿的高票房。

一、国产青春电影的虚假繁荣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看电影已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内容,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观影人群愈发年轻化,这是促使青春电影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一)强大的明星导演号召力。

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赵薇的《致青春》、写而优则导的青年偶像郭敬明的处女作《小时代》、冯小刚独特历史青春话语的《芳华》,这些青春电影票房神话的创造者都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明星导演。

国产青春电影当然不是每部都有这样强大的号召力,大多导演都是像《全城高考》的钟少雄导演、《甜蜜18岁》的何文超导演,《初恋未满》的刘娟导演等不具有强有力的明星号召力。所以,个别国产青春电影的票房上的成功,并不具有代表性。

(二)强大的营销策略。

《致青春》成功运用了网络进行营销,赵薇四千多万微博的“粉丝”数本身就是强大的潜在受众群,赵薇更是在微博里直播关于《致青春》这部电影的一系列进程,一些赵薇的微博好友“大 V”们与其关于《致青春》的互动为《致青春》吸引了大量受众。更有《致青春》官方微博先发王菲演唱的消息,再发歌词,再发录制,再发主题曲音乐,接着发 MV,光是曝光一首主题曲,就在网络上为《致青春》造足了话题,经过这一系列话题营销,《致青春》让受众对电影产生了消费的动力。

《小时代》的营销方式更是贴上了郭敬明的个人风格从四个营销团队全国的疯狂跑场宣传,到18张海报、网上传播的六首电影歌曲的MV,再到腾讯、搜狐、人人网等电影目标受众聚集的网站上举办的各种电影宣传活动。再加之手机APP客户端的加入,全国约600家影院 电影“首映嘉年华”的活动,《小时代》树立了电影“新营销”的标杆。

《芳华》光是冯小刚与严歌苓的组合就已经令人未映先火,加上改档风波,贺岁档上映赚足了眼球。

但是,国产青春电影的繁荣实际上虚假的繁荣,它的成功不是作为一个电影类型的成熟,而是营销上的成功。

(三)直击社会热点。

近两年来作为消费主力军的70后、80后开始集体怀旧,不论是音乐作品、影视作品、或者是老物件,只要是能体现和印证自己青春岁月的文化产品,他们都格外愿意捧场、埋单。不管怀旧的原因何在,“青春怀旧经济”确已成为经济市场中日益强大的一枝独秀。

从《老男孩》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凡是打上“青春怀旧”印记的电影均能引发收视狂潮。《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芳华》迎合大众文化潮流、直击社会热点,以“青春怀旧”为卖点,着实聪明的大赚了一笔。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与将梦想、爱情、友情有关的创业故事。青春活力与梦想励志在插叙的叙事方式下增添了感人的青春怀旧。《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借助杂乱的学生宿舍、校园迎新的搭讪、校园纯真的爱情等,成功地将这种怀旧情绪渲染到极致。《芳华》讲述特殊历史境遇下的青春记忆。与“青春怀旧”电影相比,讲述高考的《青春派》《全城高考》之类的电影就缺乏话题性,与社会热点、流行文化不太密切,受关注度和票房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不是任何的青春电影都如《致青春》和《小时代》一样有着强大的制作班底、营销团队、粉丝群体、热点题材,所以个别青春电影票房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青春电影整体的成功。我们还需理性看待国产青春电影。

二、灿烂“青春”不等于完美“青春”

青春电影是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通常以还没走出校园、徘徊在18岁边缘的青年为主要人物,表现他们成长中的热情与梦想、苦恼与困惑、叛逆与迷惘。纵观国外青春电影,美国“叛逆青春”,如《歌舞青春》;日本“残酷青春”,如《残酷青春物语》;台湾 的“小清新青春”。由此看来,青春电影本身具有多义性,但是从国内目前的青春电影来看,虽然今年国产青春电影涌现出很多新作,票房也不错,但单从青春电影的创作本身而言,国产青春电影整体制作水准不高。

(一)青春失语,爱情泛滥。

“青春”和“爱情”历来相生相伴成为电影作品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国产青春电影却把青春等同于爱情。《致青春》《小时代》《初恋未满》《天台爱情》等今年的国内青春电影的“青春”却被简单界定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对于“青春”的描绘流于形式,仅仅是为爱情赶场,完全可以说是“挂青春卖爱情”。

《致青春》讲述了 20世纪90 年代大学校园的爱情故事,青春被简单界定成了对爱情的追求。《天台爱情》是用歌舞勾勒一个贫富差距、演绎真爱假情的老套路,加上《初恋未满》《甜蜜18岁》等影片构成了今年 “只有爱情的失语青春”的青春电影市场。

《小时代》将青春生活简化为富丽堂皇,精美的生活,物质的炫耀盖过了思想。《一座城池》将青春进行极端化地处理,将青春黑暗化、逆行化、晦涩化、暗淡化。

其实我国不乏优秀的青春电影。如《青春之歌》《岁岁清明》《秋之白华》那样,能让人触摸到青春生命的厚重、激情;《小武》《世界》《任逍遥》那样,袒露边缘青春一族内心世界的孤独、煎熬与挣扎;《十七岁的单车》《长大成人》《头发乱了》《孔雀》《暖》那样,让我们看到青春期成长的困惑、感伤和无奈。

(二)价值紊乱。

部分青春电影涉嫌故意贩卖“金钱霸权”和“特权暴力”,甚至越过底线去宣扬自私自利与过度的物欲和贪欲。《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在大学教书不顺,被迫辞职后,原来的理想与目标荡然无存,余下的就是培训赚钱上市,以金钱论英雄,赚到钱就是成功,就可以人前威风。影片呈现的价值观完全不可取。

《致青春》力图向人们显现一个纯真的、理想主义的年代。但是在许多地方又自我解构了这个理想主义的世界。陈孝正“首先要爱自己,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地爱你”。仅仅抒发了青春爱情的残酷,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取向,让观者看完影片徒留唏嘘而已。

《芳华》中战争英雄、退伍军人刘峰被城管欺凌,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的英雄何小萍精神崩溃,现实的无奈与挣扎构成了破碎不堪的芳华岁月。

如果说《致青春》与《中国合伙人》在某些地方还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搏斗的话,那《小时代》则是彻底的“物质主义”,呈现出一个彻底物质化了的世界。《芳华》更是一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青春残酷物语。

青春电影必须以现实表达为根基,契合主流大众的审美诉求。现实性不是指生活矛盾的简单堆砌,也不是将物质和金钱无限放大来博取观众眼球,更不是让青春以无奈与残酷的姿态向现实妥协,而是呈现一种向上的积极价值观,表现青春生活的动人之处,真正的体现青春价值。

(三)叙事杂乱。

叙事混乱成为国产青春电影的一大诟病。《致青春》郑微的爱情故事讲的毫无逻辑,没有感情的铺垫,爱来的莫名奇妙,不爱也匪夷所思,还分出大量篇幅讲了几个配角的故事,整部电影主线不明,旁枝肆虐。《小时代》支离破碎的青春叙事,毕业、舞会、背叛、求职使得爱情成为尴尬的装饰。《芳华》讲述了部队文工团的青春故事,女二号穗子的讲述使得故事充斥排练、游泳、战争等段落,但是削弱了叙事性,仅为噱头。

总之,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呈现出井喷奇观,从怀念青春的《致青春》,到迎接青春的《小时代》,再到历史青春的《芳华》,从赵薇到郭敬明再到冯小刚,他们有着太多共同标签——导演即明星,强大的明星“粉丝”团,不间断的明星话题,创新的营销策略,还有奇迹般的票房神话。然而《致青春》与《小时代》的票房神话是不可复制的,此等现象级的电影事件并不能说明国产青春电影已经在中国电影市场稳居一方。更多的青春电影如《初恋未满》《分手合约》《全城高考》等票房成绩也只是平常而已。并且国产青春电影数量上的突飞猛进并不能掩盖质量上的粗制滥造。

总体而言,我国国产青春电影还处在“青春期”,只有贴近青年生活、情感,“我的青春我做主”的青春电影才能在赢得票房的同时,收获口碑。国产青春电影不能拿“青春”当噱头,应当以多元化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来构建作品,以电影艺术的标准严格要求创作,来提升国产青春电影审美价值,让青春电影具有“青春”的表达,“青春”的话语。

注释:

①劳欣哲.青春怀旧电影的消费时代[J].传播与版权,2015(04).

②薛晋文.会诊国产青春电影的病灶[J].名作欣赏,2013(9).

③刘琨.残缺的青春与华丽空洞的都市——2013年暑期档国产青春片与都市电影述评[J].当代电影,2013(10).

猜你喜欢

芳华青春爱情
绝代芳华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百年芳华
马伊琍的芳华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浮生若梦,刹那芳华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