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
2018-11-15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
■凃 进/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古诗文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除了让学生领会诗人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诗人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我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德。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才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让学生接受、了解和掌握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才是真正传承了古诗文的精髓,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结合古诗文进行情景解读
要让学生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让学生完全、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文意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由于古诗文与白话文有一定的区别,单纯靠词句的解释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通过为学生介绍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结合古诗文帮助学生去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文所营造的文意环境中,从而深刻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去体会古诗文的意义,并且就古诗文传达的爱国情感、报国情怀或者思乡情义等进行强调和渗透,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基本含义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引导学生去感受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让学生体会诗人杜甫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和魄力,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文化精髓
我国的古诗文蕴含着高超的文学表达手法和艺术造诣,包含着迷人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古诗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和处境,然后向学生示范古诗的朗诵,让学生领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诵读,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富含感情,并同时体会古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们把握诗词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一遍遍诵读,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领会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是语文古诗文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古诗文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自主体会古诗文中思想情感的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诵读古诗、查询诗人创作背景和处境,深刻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接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该诗词相关的影视片段和图片,丰富生动的展示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词中慷慨激愤之情和充满阳刚之美的恢弘气象,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词人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让学生也从中受到感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
(四)改变死板教学思维,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当前古诗文教学都是以词义句义的解释、中心思想情感的分析和背诵古诗文为主,所以很多教师把教学时间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上,为了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死板教学思维,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比如在人教版“春夜洛城闻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思维来开展教学,通过“十年后独自一人在北京工作,深夜望着车水马龙,你会在朋友圈发那句诗?”来进行引导,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种教学思维都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对诗句产生兴趣。
三、结语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古诗文传承了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是我们的精神文化宝藏,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1]柯鹏飞.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植入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7(11).
[2]阳小萍.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未来英才,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