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新视角

2018-11-15

电影文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化大鱼海棠

陈 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新世纪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令电影的商业属性愈加清晰,电影艺术也迎来了又一个创作黄金时期,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主要分支也同样得到了强化发展。中国动画自20世纪末期进入创作低潮期之后,在模仿欧美日本动画频频失败的情况下,民族化创作就被提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层面,用民族文化令中国动画重获文化标志属性。新世纪的中国动画虽然已经有了多元化的发展,在回归民族化创作上也小有成绩,然而中国动画对于民族文化的开发尚浅,仍然有很多值得开发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本文主要探究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新视角,基于中国动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针对中国动画与民族文化的互补互助方面,探讨如何扩大两者的传播。

一、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现状

中国动画曾经在20世纪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观众的肯定,甚至传播到世界各国,影响了无数动画工作者。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动画扎根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动画创作的方方面面。民族文化对于中国动画创作的影响,不限于故事内容,更在于其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开发上。《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将中国国画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电影当中,国画在视觉上的神韵与故事内容紧密结合,小蝌蚪在寻找妈妈时的孤独感都在黑白分明的画面中得到了呈现。还有《猪八戒吃西瓜》作为我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也是将剪纸艺术的精华都融入一格一格的画面当中。此外,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更是大胆想象,凭借着对艺术的热忱将木偶戏、陶瓷等艺术形式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果。在当时被奉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人眼中,动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另一种展现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途径,并非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进行的融合行为。

在中国电影经历了市场化的转型期之后,动画电影始终没能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创作之路,在模仿和抄袭的路上与民族化创作渐行渐远。1999年的《宝莲灯》堪称国产动画创作低潮期中为数不多的佳作,虽然该片依然有着日本动画在角色塑造上的痕迹,但从故事内容和视觉呈现上来看,已经是同期国产动画中的上乘之作。直到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新世纪动画民族化创作局面才开始改观,观众对于国产动画才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民族化创作似乎已经开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最与20世纪的《大闹天宫》相靠近的一部作品,叙事内容再次以经典文学《西游记》为蓝本,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也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视角下呈现出新的形态。此后,《大鱼海棠》继续接棒国产动画民族化创作,主创人员以古典文学《山海经》和《庄子·逍遥游》等作品为创作基础,从中汲取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场景形态,影片营造了唯美动人的中国风视觉。相对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民族化创作属于更进一步的创作形态,脱离了大众所熟知的古典故事,而是从多个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提取元素,真正做到了跨越式、融合式创作,这也成为今后国产动画民族化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向。

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情趣,如今的艺术创作已经无法单一从一个固定的文化形态上创作,而是要由点到面进行多元化的创作。中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西游记》也并非唯一的素材,如《大鱼海棠》一般从多部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与视觉元素是非常巧妙的创作意识。深度挖掘我国的民族文化,在民间艺术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看似不可能与动画创作相关联的艺术形式进行转化,并与动画深度结合才是当前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与发展之需。

二、民族文化的视觉提取与叙事开发——以《大鱼海棠》与傩文化为例

《大鱼海棠》的民族化创作为今后我国的动画创作提供了灵感,不仅是主创人员的融合视野和手法,而在于影片对民族文化不遗余力地发掘与表现,这在很多观众看来是一种“中国风”视觉的堆砌表现,是对于20世纪“中国学派”民族化创作的一种误读,并不是真正的民族化创作。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深耕于民族文化的挖掘,真正做到了一部动画对单一一种民间艺术等艺术形式的开发和表现,如木偶戏、陶瓷、剪纸、陶土等艺术形式,都是集中的展现。然而,关于20世纪“中国学派”的艺术创作经验并不能完全拿到现在应用,如果脱离了当前的文化环境与创作语境,那么艺术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种生硬的表现,势必是缺乏艺术生命力的。因此,观众的审美趣味在不断地变化,审美经验在不断地积累,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观众希望看到更丰富的文化形态与视觉元素,多元化的融合式创作才是当前的大势所趋。

当前学者对于我国动画艺术的民族化开发还停留在20世纪的创作视域当中,甚至有人片面地以为只要仿照“中国学派”的创作就会收获成功,还原水墨山水,从过往的成功作品中汲取经验,都成为如今多数人的局限性思路。然而,即便是《大鱼海棠》如何备受诟病,但我们仍然无法否定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于是,当我们以《大鱼海棠》为研究范本,会发现其对于民族文化的提取与展示对于今后的国产动画创作都会起到相当大的有益作用。

《大鱼海棠》以导演梁旋的关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之也”的梦境为世界观,建构了一个庞大的视觉空间。福建土围楼作为一个主要的视觉空间和文化意象在片中频繁出现,一方面,不仅将神界对少女椿、少年湫灵魂的禁锢和压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更是表现了土围楼在视觉艺术形象上的极致美感。土围楼的圆形结构,群山环绕的自然美景,古朴的楼层的建筑风格,都充分表现了中国民间文化。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片中的土围楼不仅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建构,也同时参与到了叙事过程当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众所周知,建筑文化也是文化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风格的养成与所在时代的文化环境与大众审美趣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能够从建筑风格中品味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和伦理规则,因而土围楼在片中不只是丰富视觉表征的元素,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向大众传播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展现了民间文化之美。

不仅限于土围楼这样庞大的视觉形象,《大鱼海棠》也在细节部分处处体现了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观照。例如,少年湫的奶奶是掌管开天之术的神,需要戴上龙王面具才能获得力量打开海天之门。这里的龙王面具也成为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和视觉意象。《大鱼海棠》中的龙王面具的主要视觉特征来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表现了我国的傩文化。影片基于我国传统的傩面具进行了适当的视觉改造,怒目圆睁的眼睛、夸张的鼻子,还有长长的白色胡须和獠牙,以及代表龙王身份的犄角,在明度较弱的色彩配比之下,构建了整个龙王面具的视觉形象。在叙事表意功能上,影片也充分尊重傩文化中傩面具的文化内涵,湫的奶奶唯有戴上龙王面具,才能在特定的时间开启连接人间和神界的海天之门,而湫也同样如此,偷走了龙王面具的湫是有可能开启海天之门的,只是他刚刚成年,法力尚未达到像奶奶一样的程度,试图打开海天之门的行为只会令他灰飞烟灭。影片在这一部分的叙事表意上,也完全表现了傩文化中“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的文化内涵。龙王面具从视觉上看恐怖夸张,戴上龙王面具的行为也象征着湫对自我情感的认知以及真正实现成人化的过程,甚至戴上龙王面具也就意味着湫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感情的决心,简单的傩面具在《大鱼海棠》中体现了基本文化内容的同时,更是有着超越基本视觉形态的叙事表达功能。这也是傩文化第一次在动画电影中有如此成功的、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

如果我们将目光重新回归到傩文化上,我们会发现傩文化具有相当大的被开发的可能。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跨越时代、社会、民族的文化复合体。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文化、巫术意识和图腾崇拜,是最具民间文化符号功能的。傩舞表演通常是佩戴神话人物或历史人物等面具形象,由此也构成了傩文化中庞大的人物体系。傩舞不仅具有傩面具表现出的视觉之美,同时在简单的鼓、锣等打击乐的伴奏之下,其舞蹈本身就具有神秘感与仪式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兼顾审美。影片《大鱼海棠》对于傩舞表演的呈现时间有限、情节有限,但是已经将傩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展现了出来。因此,国产动画对于傩文化的创作发掘和艺术表现具有相当大的探索空间,傩文化对故事情节、视听空间的丰富与建构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能量。傩文化参与叙事过程不仅可以增加故事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增加故事情节的形式感与神秘感,避免与市面上其他的主流动画雷同,可以赋予故事和视觉丰富的个性。

傩文化在国产动画《大鱼海棠》中是第一次应用,但是在2016年新海诚导演的最新作品《你的名字。》当中也有展现。《你的名字。》中的宫水三叶和妹妹在家族世代经营的“宫水神社”中担任巫女角色,片中有一段三叶和妹妹穿上传统的服装、戴上面具跳舞祈福,这段情节就是对于日本傩文化的表现,其舞蹈形式和视觉表征与我国的傩文化如出一辙。《你的名字。》通过这段巫术舞蹈情节展现了三叶家族背后的文化底蕴,也将三叶身为一名女性的柔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傩舞不仅赋予了三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在傩舞的形式化舞蹈中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傩文化在《你的名字。》当中占有更重要的视觉审美功能,而在《大鱼海棠》当中是更深层次地参与叙事过程当中,这些都体现了傩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独特魅力。最重要的是,《你的名字。》中展现的傩舞表演更具浪漫风情,给观众以更加完整的审美体验,对于傩文化的传播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三、中国动画与民族文化的传播互助

在《大鱼海棠》等新世纪成功动画的经验之下,对于国产动画的民族化创作不应当停留在单一的思路上,也不能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视域当中。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中有着数不清的文化瑰宝,面对日益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不仅能够作为国产动画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国产动画更应当以具有美感和创意的艺术形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尤其是借助当前商业电影如此繁荣的大环境,间接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艺术传播,正如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输出载体一样,我们的民族动画也应当承担起一定的文化职能和传播功能,如此一来,像傩文化一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为国产动画民族化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故事内容与视觉意象),国产动画也会对我国的民间艺术进行传播反哺,二者相辅相成才是当前的发展与生存之道,这也是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新视角和新思维。

猜你喜欢

民族化大鱼海棠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海棠酒满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