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的情感化表达及空间塑造
2018-11-15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鑫苑校区
■苏 莉/1.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2.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鑫苑校区)
“现代设计的新课题是要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情与心理的领域。”这时著名的芬兰设计阿尔托师所说。而这正是人类的感情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文学艺术便是其中之一,城市与建筑空间在艺术作品中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城市中的建筑艺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艺术思想的精神境界,这也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性。情感性、艺术性是城市建筑艺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两点。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集环境、艺术、设计于一体,三者 之间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因此,要想准确理解环境艺术的概念,首先要对环境、艺术、设计三者有基本的掌握,在三者之间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联系,什么是环境?环境不仅仅包括我们最熟悉的空气、水资源、土壤、生物等,这只是狭义上的环境概念,环境还包括一些理念、制度等非自然因素。可以说环境包括很多内容,它是一个没有界限的范畴,我们每个人都环境之中生存。什么是环境艺术?顾名思义,首先我们知道它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环境进行认为的改造。改造的前提是不破坏大自然,确保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相处。最后一点,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基础,进行多方面考虑后,比如环境承载力、成本等不可忽视因素,对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设计。
二、建筑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人除了是环境艺术的主体之外,还是建筑的创造者、设计者、使用者。建筑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情感。这种现象的本愿寺人具有情感,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学》中指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的作品,艺术作品的目的在于模仿自然和情绪的抒发”。这句话对于建筑艺术设计同样适用。马斯洛的格式塔很好的阐述了关于人的需求模式。金字塔完美的说明了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人的需求变化。马斯洛提出需求的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由金字塔可以看出,人的自然需求中包括情感性,这也是为什么情感性因素存在于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在个别时候也会产生相应倾向心理力感。这种情感在观察空间时会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出现高尚感、崇拜感、开放感、封闭感、压抑感、凌乱感和荒芜感等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和心理反应。城市建筑不止是一座死的、无声的建筑。建筑它具备自己的感情、感觉、声音。正如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所表达一样,他的音乐纪录片《建筑之声》依靠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的旋律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我们也可以这样形容,建筑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表达抒发人类的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现在,建筑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人类提供居所,它同样承载着人类的感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情感的表现放在前列是十分重要的。
三、城市建筑艺术空间的情感化
人们对城市建筑空间艺术研究不断深入,情感化、人性化空间也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的情感化表达是设计师一直在所追求的。因此,对于建筑艺术中情感空间表达内容的理解是尤为重要的,这使得城市建筑不再是“失落的空间”,富有浓郁的感情气息,更加的有“人情味”。人们的生活也从枯燥无味向多姿多彩转变。如果能把情感空间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等他们的设计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的生活,人们不只是在使用建筑,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深入交流,因为,那时的建筑都是有情感的,这也就是文章在在开头所说,城市、建筑、环境都是灵魂的、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间就只是空间,是“失落的空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建筑空间的塑造富有丰富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电影、绘画作品都是直接以建筑物或者城市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物流露出的感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世界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
美国电影的经典著作《魂断蓝桥》,蓝桥也是女主人公的魂断之处。还有类似电影《魂断威尼斯》、《布拉格之春》等。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充满感情的空间塑造。这也是精神和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情感空间的创造同时也表从一方面说明了建筑创造与艺术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当我们将自己真正融入一个空间之中,才会从心底感受到建筑的时空魔力,体会建筑的情感流露。
四、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现阶段,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这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情感化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艺术融入自然,确立正确设计理念,使人们日子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周鹏.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 态 理 念[J].中 国 农 学 通,2009(24):398~402.
[2]徐丽丽.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46~53.
[3]刘桂.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研 究[D].芜 湖 :安 徽 工 程 大 学,2010:3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