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2018-11-15李如南
李如南
一、艺术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升学因素,大多数高中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阅读动机,但是艺术生需要专业课和文化课双过线才能够被录取,所以,他们高中阶段在艺术课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他们大学英语阅读中的问题更加凸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策略。还按照最初的英文学习方法,不懂得字词就查字典,逐字句翻译。还有一部分学生明白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阅读策略的培养上又不能持之以恒。往往心情浮躁。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相信题海战术,为了考四六级大量做套题。不能针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确定适当的阅读目标,不会制订阅读计划,对阅读策略不重视。
二、如何提高艺术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教师要率先垂范
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本身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博览群书,比如说各种英文经典小说。并能将精彩情节随口道来,各类好句张口即出,这样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而仰慕效仿。如果教师自身知识贫乏,课堂词不能达意,只要求学生读书自己却不读书或不善于读书,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文秋芳2001)。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更为普遍,但其中必有一种动机占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别大致两种情况:“我要学”和“要我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直接兴趣。具体做法:(1)灵活处理教材,现行常用的艺术类英语专业教材《New Horizon English》教材内容多,根据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重新排列替换和删减,增加学生阅读信心和兴趣。(2)帮学生选择难易适中,内容接地气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要做好艺术生挑选书籍的参谋,“每个人应当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黑塞)。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有趣味性、可读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欣赏这些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英语审美能力。当然这些读本应以简易为佳,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书虫系列”:《双城记》、《歌剧院的幽灵》等。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而且难易适中,适合艺术生阅读。
(三)指导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和制订阅读计划
在艺术类专业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依据自身阅读水平确立阅读目标,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设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分解学习目标(吕良环,2005)。比如,教师每天要求学生课外能坚持阅读15分钟,以每分钟100个单词计算,每天就能读1500个词,30天45000个词,365天547500个词,即使一年之中只读300天,也至少能读45万词,而这样的词汇积累,何愁四六级考试词汇不够的问题。
(四)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策略
首先,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设计提高阅读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如快读抓大意、细读看细节、语境预测、理解文章结构、逻辑关系、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等。《新视野大学英语》内容多,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学生受益匪浅。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课堂设计训练基本阅读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逐字阅读、手指引读、回视等不良习惯。通过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五)鼓励书写阅读报告
阅读报告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标题、内容介绍、精彩词句摘录,读后感言等。其中精彩语言摘录和读后感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反刍所阅读的书籍的内容和语言知识,增强阅读的效果。
阅读的主要目的在于语言吸收上的“潜移默化、通过阅读、阅读后的阅读报告书写,很好的实现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转变。通过阅读获得语感,通过阅读“量”的积累,逐步实现词汇的扩大,词汇的扩大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是难以学好英语的。英语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开阔视野,丰富英语语言,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且还可以促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重要转变。
三、结语
民办高校艺术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太少,阅读量更是无从谈起。而大部分艺术生考上大学之后仍然有学习英语的需求,不论是四六级考试,还是打算深造的英文文献的阅读,都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阅读策略的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大部分英语基础差的艺术生来说,英语阅读策略的培养更加重要了。
[1]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2):105~11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