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

2018-11-15朴海月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舞台情境

朴海月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225)

一、规定情境中行动的体现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预期的,人们不可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未来会遇到什么。哪些行动是人物不可“预期”的?例如:一个人去饭店吃饭,他到达饭店、进门、找座位坐下、点菜、等待、吃饭、付钱、离开,这一系列行动是他可以“预期”的。然而在这一连串行动中的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比如他遇到一个朋友,那么他就要停下原来的行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朋友的出现,使这个人改变了原来的行动。这个改变后的行动,是他事先完全不能预料的,他只能根据当时情况的变化采取行动。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戏剧表演中那些可以“预期”的行动,定性为人物生活线索;不可“预期”的行动,定性为舞台行动的线索。

二、在舞台行动中营造规定情境

演员要正确地组织舞台行动就要不断地挖掘规定情境,不同的人物行动会创造出不同的事件、环境、人物关系等,同时也促使了规定情境的发展。

例子:春节、站台、手机,这三个提示词,在规定情境内完成练习。其中一组表演:兄妹相约在站台,姐姐劝弟弟回家过春节,弟弟说太忙实在回不去,他是来送姐姐的。弟弟拿出姐姐手机录了一段视频,最终弟弟还是没有跟姐姐回家过春节。姐姐回家把弟弟录好的视频拿给家人看,爸妈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这便是依靠行动来展现规定情境。

三、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舞台行动的依据

角色的行动一旦离开了规定情境,那么这个角色在舞台上就会是虚无缥缈的,毫无任何意义的。演员塑造的角色都是依赖规定情境下的行动产生的,如果演员在舞台上没有制约可以随心而动的话也就构不成一场戏了。演员在舞台上想要行动起来,必须要借助规定情境的推动,话句话说,规定情境是演员组织行动的动力所在。所以,在舞台上不存在脱离规定情境的行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规定情境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做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造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

在大戏排练《彝海大结盟》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对剧本进行通读,总体了解剧本讲的什么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期,人物等,分析自己所扮演的人物——阿芝在剧中起到的作用,她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她对乌力的情感,当她面对头人的时候是如何帮助红军,看见乌力受伤是怎么做的。由此来找出并组织符合阿芝这个人物一系列的舞台动作,而不是演员本身的形体动作,从而完成角色的创作。

如果我没有透彻地分析《彝海大结盟》的规定情境,那么我会无法确立正确的人物关系,也将不能正确地对剧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例如:当时这个剧是中国没有解放,红军和国军还在进行战争,彝区还较封建。当时还有黑彝、白彝、地主、奴隶。我饰演的角色是奴隶阿芝,我要清楚地知道在那个年代,奴隶是每天要干什么,怎么对头人说话,她的言行举止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她的眼神,和她爱着乌力又不敢爱的状态。如果没有弄清楚规定情境,那我们现在这个年代可以大胆地去恋爱,也没有什么奴隶娃子。那么这个剧对观众来说是不成立的,对演员来说这个角色是失败的。

当我对规定情境分析透彻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准确的、符合人物的舞台行动,才能使人物的行动得到催化,使得行动更具体、更生动、更鲜明。透彻地分析阿芝的人物关系,那么她与每个人的对话,每一场戏都会更鲜活。例如:很多演员都忽视了角色在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彝海大结盟》中,阿芝与乌力是如何相知,相恋。当我们把这些分析透,一定会给这个剧带来更鲜明的层次感。规定情境要求演员去尽情地想象,我与乌力是从小就认识,后来被卖到头人家去做奴隶,乌力也被卖到另一个头人那里,于是他来找我。从小的感情,可以促使剧中乌力如何去寻找阿芝,在最后乌力死在战争时,又为阿芝最后的戏份添加了许多色彩。

因此,演员要正确地组织舞台行动,必须要深层次挖掘规定情境,没有规定情境便没有行动。

猜你喜欢

舞台情境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天大舞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