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检查』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2018-11-15朱昌俊
□朱昌俊
每月接待好几拨检查,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老师被折腾,加班准备迎检材料,教学成了副业……近年来中小学应对的各类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多如牛毛,不堪重负。有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各级各部门搞检查。”记者调研中,不少校长和老师表示,上级安排的各项督导评估、达标验收、检查评比、会议培训、安全管理等事务繁多,让他们饱受困扰。(6月13日《半月谈》)
“讲课再累都不怕,就怕各级搞检查”,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矫情?不过,如果像报道里的那些学校,有的最多一个学期就接待了各类检查、参观近40次;有的为了应对检查,教师连续数个月没有双休;有的迎接全面督导检查,学校提前两三个月就启动准备资料……这或许就不是矫情,而是真实的“无法承受之重”。
中小学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义务教育。按理说,它们就应该是“清净”的,不该承担太多的非教育教学任务。但现实是,各式检查叠床架屋,既让教师身心疲惫,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学活动。对此,各方确实应该好好聆听下老师们的声音。
学校所面临的检查,虽然与一般行政单位的检查有差别,但根子还是一样,那就是不该有、不合理的检查过多、过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进一步规范好各级检查、评比的数量和范围,与学校关联不大,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利好的检查事项,就应该及时清理,远离学校。
同时,也需要纠正一种长期以来的观念误区,那就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似乎认为对一个地方的检查越多,就代表越重视。其实,真正的重视和关心,就应该严格限制不必要的检查,让学校的运转少受干扰。过度的检查,既徒增成本,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
要让中小学少受检查之累,加快简政放权,清除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事项的同时,也还得增加学校的独立性,让它们真正有底气对不合理的检查说“不”。
学校就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学校的成绩,也不应该以“迎检”来评估。若一个学校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应对检查,这无疑是不正常的。继续在清理不合理的检查上下功夫,同时加快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真正让中小学不再为“迎检”所累,各方要有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