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8-11-14李伟
李伟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也力求能够实现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全面综合发展,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素养教育目标,从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关于学生的德育的渗透途径与方式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育
一、借助语文教学内容展开德育的渗透培养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与普通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似,都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品性品德,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教育学生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得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个人修养的人。关于教学内容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一样,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都有关于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尊重他人、敬畏自然等良好思想品质的教育培养的内容,或者是一些关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内涵、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学生内在品性的内容。
既然语文的教学内容这么丰富,且又都是与学生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紧密,教师不妨可以利用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展开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与德育的渗透,实现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让座》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我”与老大爷的互相谦让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互相礼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感受到一些关于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的品德,进而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有比如在《周总理辛苦了》一文中,课文中将周总理的辛勤工作、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勤政爱民等的优秀的思想品质都一一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从哪里看出来周总理的辛勤工作?又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总理的亲切和善等等,通过学生的思考与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慢慢明白周总理的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现的,并且会被周总理的优秀的品质与品德的魅力所折服。教师在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或者有一定的感悟的时候,就可以适时地讲一些关于德育的知识,比如热爱自己的工作、待人和善等等,使得学生能够在心里树立起以周总理的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二、在语文实践中进行德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况各异,比如对一些有着语言障碍学生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障碍情况来对学生进行一些有效的语言方面的教学训练。通过文章的朗读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得学生的个体的语言障碍情况获得改善调节;另一方面,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得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与教学讲解中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凡卡》的课文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来自行讀《凡卡》文中凡卡给爷爷写信中的痛苦陈诉的语言:“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以及凡卡最后写到的“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让学生感悟文中凡卡的不幸遭遇,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并且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提起学生的生活信心。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关于课外的活动项目等,比如每年的“红五月”“学雷锋月”“国庆汇演”等活动,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机会来制造一些德育的良好机会,使得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利用有利的教育氛围环境来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效果,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培养。比如在“国庆汇演”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关于爱国的诗歌的朗诵,如《祖国——我心中的一首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颂歌》《祖国,我爱你》等,学生通过这些慷慨激昂的诗歌的朗诵,心中不觉就会涌起一股对于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品质就会在诗歌的朗诵中被激发出来,并成为一种久久回荡的豪气。
总之,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利用语文教学的资源,将其进行充分地挖掘开发,并提高自己的德育培养水平与能力,然后,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德育培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珍.在语文教学中多角龟渗透思想教育:民工子女学校语文课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
[2]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