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11-14杨志涛
杨志涛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被逐渐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而初中化学理论性相对较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化学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有效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等辅助工具逐渐走入了学校教育的课堂。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鼓励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而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自然学科,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强课堂活动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平台,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化学学习当中。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多媒体等辅助工具以其生动的图像、形象的声音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将静态的理论知识变为动态的图形,化抽象为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化学世界的认知体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原子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构成,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和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能够以直观的画面观察这两种原子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原子的兴趣被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都充满了好奇。由此可见,有效利用多媒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的阶段,而初中化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并且,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由于化学理论零碎而繁琐,教师只能通过板书等形式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这样的方式使本就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无趣,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不要说掌握化学的重难点了。因此,教师在创建课堂的过程中,就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化学课堂更具趣味性,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在《水的组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析水的组成。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冰可以浮在水面上等化学现象,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现象分析和掌握水的组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大自然中的现象,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且通过直观的画面,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化学实验过程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探索化学世界、学习化学知识的关键手段。而直观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感性认知,并上升为对知识本质的认知,深化学生的理解。因此,只有发挥了实验的桥梁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架起通往化学的桥梁。但是,由于化學实验的过程包含着很多污染性、有危险的实验,导致很多实验都无法实施。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这类实验,不仅安全无害,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
比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过程中,其燃烧现象的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并让学生有效掌握燃烧现象的原理。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燃烧实验,让学生在观看模拟动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不仅实现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理念,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过程,掌握实验的步骤,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化学课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化学实验的过程,确保学生的安全,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隋旭东.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207.
[2]梁静,田振清.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