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行《弟子规》,传承传统文化
2018-11-14赵永升
赵永升
摘 要:在中国传统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各尽本分,和谐相处。然而近几十年里,出现了父母尽慈而子女不孝,兄无友爱弟不知恭,孩子或多或少具有叛逆、任性等不良现象。孩子是一颗种子,本具成才所需的条件,作为教育者要做的是给予阳光、水分和土壤!通过传统文化《弟子规》让孝悌、谨信、承担、感恩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弟子规;培养能力;修身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里面的词句都告诫教育人们处世原则和为人恪守的规范,通过感悟,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孩子那纯洁稚嫩的心灵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自2017年申请课题立项以来,我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坚持理念先行,积极开展“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让关心教育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真切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化《弟子规》的魅力,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在学校工作中,我积极配合班主任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诵读、讲解、故事分析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对学生道德礼仪的学习有很深的影响。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尊老敬长的意识
当今时代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父母的溺爱和呵护中长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缺乏尊敬长辈的意识,《弟子规》中指出:“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时刻告诫学生要尊敬长辈。作为教师会遇到学生直呼老师大名的事,加上教师对学生教育不能“打、骂”的简单粗暴做法,对此组织班级学生学了《弟子规》之后,通过故事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的熏陶,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了不少,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校园内处处出现了恭恭敬敬地向老师鞠个躬并问老师好的良好氛围。其实,这一躬不仅是学生的一个良好行为,还是人性美的开始。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的良好品德
康德说:“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可见诚实是做人之本。现在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有时候会以“善意的谎言”为幌子不断潜移默化助长孩子撒谎,扭曲了诚实。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领导者,这个坏习惯会给自己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要求学生做到凡事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不做违背诚信的任何事。
三、有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习惯
有的孩子在家里经常表现出暴躁的脾气,比如:与家长顶嘴、着急时跺脚、丢东西等,家长看到如此孩子,真是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好像都是无济于事的。走进学校基本上可以看到孩子走路时横冲直撞,坐姿歪斜或趴在桌子上,偶尔还会看见乱扔垃圾的现象。很多现实情况表明,做人的基本礼仪和文明举止是最基本的德育开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才能使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变得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弟子规》中有具体而全面的阐述。一要珍惜光阴,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二要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三要注意走姿及坐姿。“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注意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因此,学习《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踐,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造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教育意义所在。
四、有助于培养孩子关心父母,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少为父母着想,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太重,缺少了宽容、谦让、与人友善的品质。非常容易冲动,自我的控制力比较弱,常常因一些不足为道的事情与同伴发生不愉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应该是品行和才能的差异,真正赢得他人夸赞的是高尚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而不是张扬的外貌和夸夸其谈,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这样别人才能心服口服,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班级中有由于成绩差而本来自卑的“差生”,学习委员对这位学生指手画脚,被我碰见了,我就让他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对你指手画脚,如此的自大,你心里舒服吗?他沉默了片刻说不舒服,从此,他对班级同学态度大有改变。然而我明白,这并不是我一两句话的作用,而是我们的国学课——《弟子规》的功劳。
对于小学生来说,《弟子规》虽然难懂,但是通过诵读、讲解和故事分析结合在一起,学生还是能够品读与理解其中的意义,并以《弟子规》里面的要求来要求和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个品德高尚、有礼貌的好孩子。因此,对《弟子规》的学习,更鼓舞了我贯穿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信念——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让每一个学生的修身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家来.弟子规千字文[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08.
[2]陆林.漫说《三字经》[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