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11-14盖艳秋
盖艳秋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面临的新专业开设难、老专业转型难的实际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为例,通过实践探索出基于就业导向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必须不断地在专业更新、校企联合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新使命。《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我国高职教育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这为高职院校开设新专业及深化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为例,探索出了基于就业导向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即企业主导招生、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主导推荐就业、就业带动招生和人才培养的环形良性发展模式。
一、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定向培养”4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以企业主导招生,校企共同培养,企业负责就业,以就业带动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还不多。因此,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核心是校企深度融合,主角仍然是企业,但主体和主导应该是职业院校,所以职业院校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校企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目前,尽管从统计数据看,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率比普通高校高,但对口就业率则偏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非常普遍。如何提高对口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校企深度合作肯定是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亦发现: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解决了人才储备问题;而对学校而言,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出口问题;对学生而言,通过订单培养,入学即就业,目标明确,校企共同培养,实现了零距离高质量就业,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社会而言,实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错位培养”问题,打通了学校到企业的“立交桥”,实现了“直通车”。因此,基于就业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尤为必要,能够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多赢。
二、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从2015年申报国际邮轮乘务新专业以来,一直与河北德洋国际邮轮船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大力推进由企业主导招生、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主导推荐就业的新模式。目前已顺利招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总计348人;目前,2015级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已完成实习,进入工作阶段。
(一)“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优势
1.订单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该班在招生宣传时,增加了面试环节,因此,该班学生无论是整体形象、语言表达,还是专业素质基础都较好,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国际邮轮乘务人员的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订单班在校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学习气氛活跃。因为前期的面试、行业介绍、企业文化渗透,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积极、学习气氛浓厚。2015级郭东晓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3.订单班学生“归属感”“角色意识”较强。学生通过面试、考试,入学后,通过校企联合举办“开班典礼”,企业统一提供工装等,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明确自己既是学生又是准员工的双重身份,用双重标准要求自己。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4.校企深度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2015级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共100人,参加海事证书培训的学生全部顺利取得证书,2018年6月,顺利就业73人,其中国际邮轮33人。由此可见,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
(二)“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存在问题
1.英语口语水平限制了学生登上高端的国际邮轮。由于欧美航线的高端国际邮轮客人为全球高端客人,因此,服务语言要求为英语,并且英语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因此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直接影响工作的邮轮级别和航线。今后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大英语口语,尤其是邮轮服务英语的提升。
2.应进一步加强校企衔接以及在不同阶段校企的主导角色、相互沟通与配合。该模式是企业主导招生、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主导推荐就业,因此,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在不同阶段的主导角色也不同,因此,为形成合力,实现共赢,应进一步加强校企衔接,加强沟通。例如,企业需求融入校内教学,学生实习就业后,企业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培养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就业带动招生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3.有小部分流失现象。根据2015级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统计,100人中,有21人未考证、2人专接本、1人当兵、3人解除合同。针对第一届毕业生,校企双方应认真分析出现各种情况的原因,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德洋班”为代表的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订单培养、定向就业”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新模式的特点
第一,该模式解决了新设专业及传统专业转型“招生难”问题。第二,该模式能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解决了新设专业及传统专业转型中师资、实训、实习等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和多方共赢。第三,该模式实现了学生“入学即就业”,为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保障。
通过企业就业促招生、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安排就业的“德洋”模式,成功带动了新开设的国际邮轮乘务与管理专业,并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转型,实现了就业促招生、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势头良好,初步解决了开设新专业和老专业转型招生难、育人难和企業招人难的难题。
三、新模式的思考与总结
该模式要求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全方位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学生共管,责任共担,才能实现共赢。
首先,校企双方的出发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一致。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成效,校企双方的出发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一致,精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平台。
其次,校企双方既要分工明确,更要通力合作,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最后,真正实现“五个对接”。第一,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基础。“五个对接”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绝大数职业院校经过市场调研都能做到。产业与专业其实就是皮与毛的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是,对于新开设的专业,实现精准对接还有一定困难,“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就更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第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必要因素。受学科系统化的惯性思维影响,部分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并不符合职业标准,有的甚至与职业标准相差很远,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通过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订单培养、精准打造,完全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完全对接。
第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充分条件。“德洋”委托培养订单班,专业核心课程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授课,邮轮乘务人员登船必备的“资格证”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集中培训,这样就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和实践的对接。学生在毕业工作前,要在高端酒店、国内短航线实习,这就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对接的典型实例。
第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是根本保证。为了保证国际邮轮乘务人员既有一定学历,又能通过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所以,要求国际邮轮乘务人员登船必须取得“海事证”等资格证书,这些认证既是职业资格认证,也是上岗必备证件。
第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人才成长立交桥。由于顾客需求不断变化,行业知识也日新月异,所以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不论是“五个对接”还是“多少个对接”,都需要依靠校企的深度合作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