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路径选择

2018-11-14姜镇宁苏小凤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甘肃省旅游业一带一路

姜镇宁 苏小凤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全国各地旅游产业也相继提出一系列发展策略。甘肃省地处“一带一路”倡议的黄金地带,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众多,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优势。融入“一带一路”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甘肃省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打造新时期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以近几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以甘肃省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为依据,用定性研究、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国外经济形势与甘肃省优势产业的特点,从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旅游业的发展,构筑起甘肃省旅游产业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联系,探索甘肃省旅游業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路径选择,为甘肃省经济的崛起和新时代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型思路。

一、研究背景

(一)“一带一路”国外发展形势

2 000多年前,在亚欧大陆勤劳勇敢人民的开拓下,几条连接亚欧非三大陆地间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的“丝绸之路”由此产生。千百年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薪火相传,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经济在缓慢复苏的进程中呈现出严重分化,各国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潮流的一项福祉,我国秉持着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同时,也能够使得我国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化解潜在风险,使我国可以更好地开拓国际合作新空间、新领域,为我国周边外交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一带一路”国内发展形势

“一带一路”是一个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倡议,影响多个行业的发展,调动多方参与,对于交通运输线路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农业农产品发展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倡议,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我国向西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带动中西部的经济开放,缩减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是我国西部开放经济升级的主引擎。全国各省份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资源,拓宽路径。

(三)“一带一路”甘肃省发展形势

开始于20世纪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现在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统计,200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7.04%,到2015年提高到21.16%。“十二五”时期各年,西部各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位居前列,如2015年西藏、重庆、贵州位居前三位。但也应看到,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约束和技术约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平衡性和包容性有待提高。从发展动力看,以政府直接与间接投资为主,市场投资弱;来自中央政府和区外地方政府的外部投资驱动为主,国外直接投资驱动作用小;要素投入驱动为主,全要素生产率低,创新驱动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区外投资驱动为主。从产业结构看,资源型产业比重高,加工制造业比重低;高技术产业比重低;低端服务业为主,中高端服务业比重低;而且一些地区存在着产业结构的逆向调整。从发展的包容性看,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积大,城乡之间、行业间、区域间不平等程度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低,发展的共享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十三五”时期,是全国也是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建设,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见的历史机遇。本文认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西部地区的全方位开放为着力点,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实现西部发展动力转换、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共享发展。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连接着中国腹地与西域各国,促进了西域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也是内地与边疆进行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它的人文环境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以及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内地和边疆的合作。因此,扼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甘肃,无疑成为实施这一重大倡议的重要节点。

本文认为,甘肃省要紧抓“一带一路”和“十三五”契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交通运输新线路,大力推广丝路旅游,强化区域旅游的合作,为甘肃省的旅游业注入新活力,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全方位提升和创新,为扶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二、甘肃省旅游业历史缘起和发展现状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如南朝诗人沈约在《悲哉行》中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一样,旅游描述的就是当时人们在空闲时间的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而现代旅游传承并发扬了古代的核心要义,在享受自然、发现美丽的同时,将快乐分享他人,创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说到:“我国新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的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美好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其在更大程度上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上的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应该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都保持着持续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旅游业的发展更是进入了黄金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从拓展到综合发展四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过渡,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逐年扩大,促进我国旅游业由传统单一型逐步向多样个性化旅游模式发展,使得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呈现出以下4个特征。

第一,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第二,旅游业已经步入爆发式增长期。第三,旅游业发展整体层次不高,多属于“观光旅游”和“中短距离旅游”,旅游消费尚待进一步升级。2012-2016年国内旅游基本数据见表1。

第四,国内旅游消费主体仍以城镇居民为主,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花费差距逐渐缩小,见表2。

(二)甘肅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塑造了甘肃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品格。遗存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诸多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和古城遗址等是解读先民多彩生活的密码,更是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钥匙。旅游业在甘肃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正逐步成为驱动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产业与文化业相融合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竞争优势。西北五省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甘肃省最为丰富,依托文化产业和独特的红色文化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旅游和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敦煌国际博览会等,可以充分带动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和融合发展。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不断重视,甘肃省旅游业在借助天然的独特优势的情况下蓬勃发展,但总体上由于一系列历史经济因素,甘肃省的旅游产业整体上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其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极不相符。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较差,服务质量不高

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息息相关,而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地处我国西北,经济发展水平与区位交通都是制约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2.产品供给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

旅游产品供给单一性和旅游消费需求的个性化相冲突,投融资渠道不畅,用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仍显不足。一方面是国家和地区对于旅游产业的财政支出预算不足,另一方面是融资渠道的限制,缺乏引入企业资金对地区文化产业的开发动力和机制。直接导致了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很难形成良好的开发、合作模式,在开发的力度、深度、广度以及质量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3.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性不强

地区资源整合性差,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各个景点相分离,景点的开发孤军奋战,人为地缩短了产业链条,一方面造成了旅游产业产品的雷同,浪费了大量本就不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无序混乱,难以形成复合型旅游吸引力和整体区域性的旅游品牌。

三、“一带一路”形势下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新趋势和新业态

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古代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向前迈进,中外航商贸易联系日益兴起,逐渐形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如今,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正是在丝绸之路的影响下,世界逐渐了解中国,中国逐渐影响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拉开了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帷幕,而且有利于加快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步伐,为丝绸之路旅游业带来了全球化、全方位的机遇。古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超过1 600 km,甘肃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成就和七大发展新趋势上。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旅游业的四大成就

2017年7月,LonelyPlanet《孤独星球》公布了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最新排名,中国甘肃荣获本年度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2018年1月,全球著名媒体《纽约时报》发布了“2018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榜单,甘肃位列其中,排名第17位,是中国唯一入选的省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2017年甘肃省接待游客2.39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1 580亿元,同比增长29%,带动就业67万人。目前,甘肃省共有4A级以上景区85家,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4个,43家景区与二级以上公路联通,8个民用机场投入运营。随着兰新高铁、宝兰高铁、兰渝铁路的相继开通,甘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业态的旅游产品,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1.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全省有课数量逐年增长,自2012年起,旅游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旅游业逐步成为全省新的经济消费热点和增长的主要动力,见表3。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带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全省旅游的交通通达性和各地的可进入性以及可承载的客流量,建设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经济带,积极参加和响应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发展规划,打造以兰州、敦煌、天水核心的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点,建设了20个体量大、旅游项目丰富、承载能力强、四周范围明确、空间完整连贯、配套设施完善、统一管理和游客可逗留时间长的大景区。同时与网上丝绸之路旅游景点、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产品导览、展示以及交易平台相配套,建设“线上丝绸之路”。

3.客源市场不断扩大,产业融合成果丰硕

紧紧地围绕“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品牌形象开展工作,整合区域宣传资金,突出营销核心,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形成独特的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市场。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民族民俗和绿色生态旅游为主导特色的旅游链条,将文化和科技与旅游业相融合,不断完善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4.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深化逐步区域合作

逐步建立省级旅游综合监管机制,严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创建了敦煌、嘉峪关等4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单位。突出产业合作聚集理念,围绕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区域合作。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旅游业的七大发展新趋势

1.旅游产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来看,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与中心东移,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国外先进的旅游经营管理理念、方式以及手段将被大量引入,用以带动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国家向西开放倡议也为旅游业融入全球格局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关于加快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即大数据中心,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智慧旅游支撑云、功能云、内容云)”智慧旅游体系,实现‘一部手机游甘肃的目标”,届时入甘游客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总支出的25%以上。

2.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趋势

出游人群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对于旅游的项目要求丰富多样,对景区的配套设施要求较严格,同时食宿条件较好且性价比高。在出游目的地选择上倾向于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新型主题旅游使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更广,休闲度假已成为游客享受生活的休闲方式之一,游客由单一观光游逐渐过渡为选择复合的旅游项目,如养生度假等。这都需要地区为景点增加更多的娱乐性、个性化以及参与性,充分考虑到每个旅游群体的鲜明个性,制定针对性的旅游规划,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兴趣,刺激消费,增加旅游收入。

3.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周后,习近平主席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评论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近年来,甘肃省把坚持发展绿色旅游(乡村旅游)作为构建生态文明产业体系、推动绿色旅游发展、促进脱贫攻坚目标作为倡议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各区域间的功能优化布局,全面提升旅游的供给能力、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黄金段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向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4.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化趋势

在旅游产业集群化的进程中,提高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标。甘肃省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理空间的聚集性,但仍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培育,促进旅游发展的產业化,积极构建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的旅游市场产业化的机制,以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而要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则需要通过其他支持性功能来实现,区域旅游品牌的培育、地域间资源的整合、旅游产业链的完善都是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构建和培育甘肃旅游产业集群,也需要通过上述环节来实现。同时推进“旅游+”项目和个性化定制出游计划,促进甘肃省旅游业产品、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提升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必然选择。

5.旅游产业发展的品牌化趋势

近年来,甘肃省抢抓“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高举丝路旅游旗帜,着力打响一个品牌、突出两大主题、搭建三个平台,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三大平台。围绕“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这一总定位,重点打好六张旅游牌——“历史文化牌、生态体验牌、民族风情牌、红色旅游牌、乡村旅游牌以及工业科技牌”。同时,将单个企业整合成品牌企业群的主导企业品品牌化,将单个景点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性资源的优势资源品牌化,打造资源产品由分离型向共生型,最后向提升型过渡的特色旅游品牌化。这既是甘肃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全省旅游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区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景区也要围绕主题形象品牌,提炼创意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品牌,最终形成以全省旅游形象品牌为龙头、区域旅游品牌为支撑、景区品牌为基础的旅游形象品牌体系。

6.旅游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化趋势

在21世纪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之时,科技创新与各个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业也毫不例外。《“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旅游科技创新,打造旅游发展科技引擎。”这也为未来5年内旅游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总的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认为:“要将旅游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大的创新发展倡议里面看其重要性。”这也就说明了旅游业的科技创新应当以其应用性为重,更多地表现在智慧化、信息化等应用方面。近年来,甘肃省借助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大力发展低空旅游。全省计划建设30个以上兼具通航能力的民用机场,开发直升机高端观光旅游、低空航行以及航空摄影等线路产品。在此基础上,甘肃省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重点发展自驾旅游,未来在全省将建成100个房车交通驿站和200个营地,设计独具特色的自驾车、房车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将河西走廊打造成为世界级自驾游线路。实现了理念、方法、项目上的创新,积极借助VR虚拟景区、激光影像、遥感判读等新科技,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全面提升全省旅游业的智能化水平。

7.旅游产业发展的合作化趋势

无论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在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状况来看,发展全域化都是一个大的趋势,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基调。由以抓各个景点为特征的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推进旅游业与水利、林业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黄河旅游推广联盟、长城旅游推广联盟、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推广联盟、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和西北五省区旅游协作区、黄河沿线省区旅游协作区、川陕甘旅游协作区等联盟的协作。省内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度推进各市州之间,河西五市、沿黄四市州和陇东南五市三大联盟的协作。

就众多合作项目而言,西北五省旅游业协同发展是现今发展前景较好的主要方向,由此衍生出许多科研项目和成果,值得深入探究。从表4、表5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在“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和机遇的带动下,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业发展效果显著,旅游业进步较快,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与旅游相关的其他配套行业,如全国连锁餐饮企业等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相对比之下,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发展成果并不明显,“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前后其他省份在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方面均有明显的波动,而陕甘宁三省均未发生大的波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陕甘宁三省应提高应对外部发展机遇的能力,加速产业战略政策调整进程,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说明西北五省区旅游辅助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滞后,旅游业配套设施和相关支持产业发展不足。在现今的发展状况下,“两端较强,中间较弱”是我国西北五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尽管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在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以及自驾游方面均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各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协同合作意识较差,所以西北五省的旅游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所以仅仅依靠“一带一路”政策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旅游业取得成绩,增加旅游业收入,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优势,西北五省应加强联系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西北五省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具体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应引起特别重视。

第一方面,西北五省应积极改变相对封闭的发展现状,加强区域协同性,努力促进旅游业、农林业、畜牧业等领域实现跨区域合作,共建线上合作平台,降低区域竞争性,增强区域合作性,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一体化战略的目标。

第二方面,各省份之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借助他省主要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旅游资源的共享和旅游产品的合作开发增强西北五省的整体竞争力,这一点对于甘肃省的旅游业发展尤为重要。目前新疆和陕西两省的旅游业在西北五省中发展成果较为突出,可充分发挥两省的带动作用及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技术等的溢出效应,带动甘青宁三省的旅游业发展。西北五省的旅游资源具有交叉性和相似性,同时兼有差异性和多样性,这保证了甘青宁在借鉴过程中不会存在“千城一面”的状况。

第三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北五省应积极借鉴借鉴东部和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线上技术应用,通过人才和技术经验的交流共享,打造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和合作化。

四、新时代背景下甘肃省旅游规划的全面提升与创新

2018年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努力将我省建成世界级丝路旅游目的地、中国户外体验大本营和西部自驾旅游黄金线,到2020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等主要指标在2017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为实现在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一帶一路”带来的战略性机遇,甘肃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制定全新的旅游发展规划,搭乘“一带一路”的便车,不断向前发展。那么何为“旅游规划”,甘肃省又出台了什么样的“旅游规划”来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呢?

首先,旅游规划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旅游发展或设计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实现步骤,旅游规划与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区域旅游发展定位、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旅游项目体系策划、旅游功能分区、旅游产品策划以及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印发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的规划内容,会对甘肃省旅游业和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在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中,旅游是重中之重,打造丝绸之路沿线精品旅游和开发特色国际旅游产品,联通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的可通达性,对于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旅游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市场,促进了甘肃旅游的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发展的区域定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一体化的趋势。甘肃省内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为加强甘肃省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应组织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旅游区域联盟,对此甘肃省在《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

“一个龙头”:将敦煌打造成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使之成为甘肃省的一张旅游名片以及龙头品牌。

“两大集散地”:以兰州和敦煌为中心建设中国西北和丝绸之路的旅游集散地。

“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张掖户外体验、天水寻根访祖、甘南民族风情为重点打造国际特色旅游景区。

“四条旅游发展带”:重点建设贯通甘肃东西的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纵贯甘肃南北的黄河风情旅游带、长征胜利会师红色旅游带和南向旅游发展带。

“十大主题旅游线路”:打造河西走廊古道、世界石窟长廊、多彩民族风情、华人寻根圣地、万里长城名关、中国旅游地标、沙漠戈壁挑战、工业科技丰碑、陇上江南休闲和农耕文化传承十大主题旅游线路。

“五个百强产业带动区”:打造以20个大景区为主的100个精品景区、100个旅游名城名县名镇、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业态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和100个自驾车房车营地。

(二)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功能定位

在积极吸引国内游客的同时重视入境市场,提高目的地的可达性,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同时融入文化、生态、“旅游+”等新兴模式,增加旅游业的收入,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相关制造业的迅速前进,并且发挥旅游业对旅游资源丰富地区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甘肃省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大量贫困人口,尤其是广大乡村地区,虽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不充分,受到交通等自然客观因素的限制。如果能合理有效地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打造乡村旅游新项目,将会使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而甘肃省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

甘肃省的旅游产业结构目前呈现出“四有四缺”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资源缺主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但缺乏主题表现力与影响力。第二,有产品缺产业:旅游产品形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层次、高附加值旅游产业链。第三,有市场缺形象:市场广阔,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第四,有环境缺氛围:旅游发展环境已初步形成,但仍停滞于初级层面,缺乏氛围。

对此,甘肃省借助“一带一路”平台调整优化资源结构、产品结构、客源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结构,结合物流等领域的发展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牌,提高旅游线路的可玩性与可消费性。巩固主要客源,吸引挖掘潜在的客户源,开发远程和海外客源。

(四)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品牌形象

当前,旅游营销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影响力逐渐成为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发展带,甘肃无疑是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重镇,“丝绸之路”的主题体现在甘肃各个地方、各个行业。甘肃省旅游委员会经过反复斟酌,广泛征求各界的意见,确立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这一总的定位,重点发展“六张旅游牌”——历史文化牌、生态体验牌、民族风情牌、红色旅游牌、乡村旅游牌和工业科技牌。同时,区域性特色旅游点也将围绕品牌形象,加以各具特色的创意,最终形成全省旅游品牌形象为龙头、区域旅游品牌形象为支柱、各个景区品牌为基础的旅游品牌形象体系。构建精准全面立体的营销体系,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立体营销网络,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实施精准营销,做到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因客施策。

(五)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互联网+旅游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更新,越来越多的产业借助互联网这座新时代桥梁实现跨越式发展,互联网+旅游的旅游业营销模也初具规模。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到“十三五”结束之时,甘肃省应实现线上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总支出的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和信息推送等全覆盖的目标。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支持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的建设、实施互联网+旅游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甘肃省发展线上旅游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几年来的发展也表明,甘肃省线上旅游发展的成果和前景十分明朗。位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黄金带的甘肃省无疑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旅游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开发建设的成本。此外,甘肃省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其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具备比较优势和天然的特殊性。互联网+旅游的新趋势对甘肃来说必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通过不断加深人们对甘肃省旅游业的了解,改变以往甘肃省只有大漠风光的印象,可以增加其潜在游客数量,提高潜在游客的转化率。以前人们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景区不仅要有实力,还要学会营销,让人们有兴趣、有想法去了解这个景区,而通过互联网进行营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方式。

就具体实施来说,在“携程”“途牛”“马蜂窝”这类大型旅游网站做文章无疑是明智之举。除了将“兰州”“敦煌”“甘南草原”这样的优质旅游景点进行重点介绍宣传外,还应规划几条特色旅游路线,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或者为潜在游客提供路线参考。旅游景区附近的配套设施也应同步跟进,线上大力宣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馆、餐厅,同时提供在线预订服务,方便游客进行选择,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另外,在管理方面,甘肃省旅游局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互联网构建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国家智慧旅游省份,这样既能提升服务效率,又能优化管理质量,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将大幅降低政府和景区的管理成本,带来的效益也十分可观。当然,互联网+旅游的新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此,它代表着跨行业的合作,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领域,等待着人们不断地深入探索。

在目前全民创新的背景下,政府可鼓励相关行业进行创新试验,如积极促进旅游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的新型消费信用体系等,广泛采纳社会各界的创意和想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借助互联网+旅游的新模式与“一带一路”建设平台,甘肃省将有望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新时代。

五、结语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全球化的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作为首创和主导者,发挥着核心领导的作用,而“一带一路”作为高层次、国际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各个行业全球化的体现,也是中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甘肃省可以在“一帶一路”政策的主导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强化区域间的合作,打破地域因素所造成的限制,联合周边省市,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

文章结合了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一带一路”的政策、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甘肃省工业发展状况,通过对甘肃省主要优势行业的探讨,进行了甘肃省旅游业融入“一带一路”路径选择的分析,得出了如下几条结论。

第一,在甘肃省应重点发展丝路旅游,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工业发展,引入外资力量,打造甘肃经济新的增长极,助力甘肃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二,借助“一带一路”平台调整优化资源结构、产品结构、客源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结构,结合物流等领域的发展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第三,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连同东部地区拓展中亚欧等地区的国际市场,用自己突出的旅游业优势为入境旅游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甘肃省旅游业一带一路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