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8-11-14雷晚蓉
雷晚蓉
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方的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其中的新兴产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内容。这类资源的开发既符合乡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旅游生态发展的新思想,因此,大力开展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对乡村资源开发从根本概念到开发模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和发展理论,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重点路径,希望本文立足于我国乡村旅游实际得出的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结论,能够为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乡村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助力。
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对这类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当前乡村旅游业来说,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工作,可以看作是现代乡村旅游产业链整体形成的最根本的环节。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都将在农村区域发展乡村旅游业定位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发展产业,以期利用乡村旅游业的构建和进步来有效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这也就决定了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认识和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要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首先要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挖掘,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所以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并能够使这些资源顺利整合转化成为一种可以销售的旅游产品,并采取适当的市场营销渠道,让民众在心理上接受,在行动上消费。通过将周边地区、全国范围乃至国际旅游者吸引到当地消费乡村旅游内容上来,可以促进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踏入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上,实现低碳环保发展的现代发展思路,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旅游领域得到有效体现。由此可知,对我国各地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是我国任何一个希望凭借发展乡村旅游业来实现经济腾飞的地区都要极为重视的对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被开发得合理,利用得高效,就会大大提升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各项旅游资源,或者是在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过程中没有注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虽然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造成了对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的浪费和对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所根基的自然环境的人为重大破坏,如此一来,不但不能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反而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阻碍当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立足于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分析可知,一方面在乡村旅游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工作已经成为各地發展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能否在体现高效经济性的基础上实现对当地各项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态开发,对于当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
乡村旅游资源就是指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有一定内涵和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物质或精神的乡村旅游景观等,这些资源能够使得前来消费和娱乐的旅游者得到游览、观赏、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和社会交往等功能和服务。也就是说,乡村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区域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场所和项目,主要是指可以展现某一乡村区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特色形态,以及乡村特有环境里出现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风情等的客观体。
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一)依托中心城市的开发模式
围绕中心城市,借助于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作用,实现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和推动是全球范围旅游领域最为流行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里,一定要紧密结合乡村旅游产品的区位、特色、种类和功能等方面的实际和特点。
第一,这一类型的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和所依托的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最好要在1小时车程的范围里,并且要保证周边的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第二,要突出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点,自然、观赏、参与、文化和娱乐等特性都要一一得以有效体现,应当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开发和发展,从而为前来旅游的消费者提供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价值。此外,不同的乡村旅游景点都需要努力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并且立足于旅游企业的实际进行资源的特色化开发和利用,以便在不同景点之间实现旅游产品的相互联系,却又没有雷同的系统开发效果。
第三,城市附近区域的乡村产品在种类的选择上和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的确定都应当紧密联系市场实际和资源的主要特色,其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现阶段全球范围里占据主流地位的旅游产品在种类主要表现为:观光型、休闲型、体验型、品尝型、购物型、游乐型和综合型等。对于具体的乡村旅游地来说,可以实现单一型的功能,也可以实现复合型的功能。
(二)依托著名景区的开发模式
这类开发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要明确这类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于相关联的著名景区,因此是利用“搭便车”的方式实现发展的一种乡村旅游。所以,在确定这类乡村旅游的位置时,应当尽量保证与依托的著名景区之间非常接近。
二是一定要弄清楚该类旅游的开发重点、方向和规模。对于乡村旅游产品来说,在进行开发利用时一定要突出这些旅游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通过综合利用当地的良好生态和清新野外风光,展现出当地与众不同的本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该类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利用特色的民俗、民族和居民生活等将旅游产品的内在文化充分传递出来,并实现景观化。另一方面,该类乡村旅游产品需要和紧密关联的著名景区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从而实现在更充分地展现自己特色的同时,促进旅游整体质量的提升。举例来说,如果当乡村旅游的著名景区主要是观光型的,那么乡村旅游自身可将发展内容主要放在度假、休闲以及饮食等方面,实现这些项目目的一体化发展,既为关联的著名景区提供服务,又通过在旅游市场中弥补空白来科学定位自己的市场;而如果乡村旅游紧密关联的景区主要提供的是度假休闲的旅游项目,那么乡村旅游则应当将自己的开发重点放在观赏、销售、娱乐、饰品以及民俗活动等方面的供给上,实现合力效应。
另外,整体来看,该类的乡村旅游适合比较小的规模经营和发展,主要是考虑到这一类旅游景区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来自于关联景区的客源里的其中一部分。所以这类乡村旅游应当凭借精品意识,从细微之处着手,展现特色、做好服务。
(三)“公司+农户”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乡村旅游重点在于合作,是以一些有着旅游特色的村镇为主要对象,通过合作引进的方式,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资金投入和有着高水平市场经营能力的市场经营力量。参与村镇旅游特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市场力量主要负责承担专业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当地的旅游环境,专业指导村镇的当地居民参与特色住宿、民俗餐饮的经营服务,以及带动村民共同开展体现当地民族风情、文化特点的多样化旅游活动,一起营造出浓郁的地方人文氛围,培育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独特的旅游感受。在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中,上述旅游开发模式就被称为“公司+农户”开发。这种模式主要的优势在于全面体现并且大幅提升了当地农户的总体利益,并且使得多样化的社会经济力量能够顺利地参与到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带动效应,启动和推动了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整体经济的进步。
也就是说,一方面,“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的方式使社区农户较好地融入到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整体开发,使得具有浓厚乡风、乡情的乡村旅游资源在继续保持本色的情况下,成功转化为新的旅游价值,从而将村镇农户原本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和劳动力等资源,以及豐富的农事活动等都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从而在有效提升农户平均收入水平的同时,也使得旅游活动更加丰富,更加有特色,使得游客能够真正享受到真实而淳朴的乡村文化。在此基础上,利用专业旅游开发力量,可以使得农户在上述旅游内容供给中在接待服务上达到更高的水平,避免和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良竞争,减少可能损害游客利益的潜在风险。
“公司+社区+农户”的模式中公司先与当地社区(如村委会)进行合作,通过村委会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从而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四)股份制开发模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达到更高水平,就需要积极利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特别是将市场调节机制引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从当前来看,在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应当针对乡村旅游资源确立良好的产权结构。主要是从资源产权出发,将乡村旅游资源分别归类为国家、乡村集体、村民小组以及农户个体4种不同的产权形式。
其次,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使得旅游资源、专业技术以及劳动都以股本的方式体现出来。而在分配环节,同时运用按股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来保证每一类参与主体都能够获取公平的收益,从而将现代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方式成功地引入到乡村旅游开发领域。
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形成的当地旅游企业,利用公积金积累的方式提供深入开发和升级开发的资金,以及保证乡村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可行性,可以使旅游设施的供应和维护得以有序开展。另外,采取公益金的方式支持旅游乡村公益事业的开展,可以使当地的民众学习导游知识,为当地民众掌握旅游管理经验技能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使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中。
利用上述“股份制”的方式实现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促进和科学管理,使得村镇居民的责、权、利全面统一起来,使得当地的居民在利益关联的情况下,能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既能够在乡村旅游中体现市场经济效益,又可以实现乡村旅游的良性运转和发展。
三、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遍缺乏科学规划,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
因为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初级开发的门槛一般来说并不是很高,因此,很多乡村在没有科学规划的情况下就参与该领域的发展。以至于很多乡村旅游知识对原始的农业资源进行很少的修饰或改造后就开始开张运营,另有一些乡村甚至什么都不改变就直接进入了“乡村旅游”的运营服务,这就导致乡村旅游在很多方面处于混乱状态,常常是一些简单的重复,而很少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完成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因此,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在资本投入上相对较少,在运用规模上也相对较小,管理水平较为业余,存在较多的低水平重复问题,此外,还存在非常明显的无序发展问题。特别是小尺度的乡村旅游发展逐渐暴露出急功近利的弊端,忽视市场、无视可进人性、不顾及长远的开发行为越来越多。产品存在雷同性,各乡村旅游地之间不敢联合,不能形成各单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线”。而且各乡村旅游地为保障自身利益去争夺客源,内部分割市场现象日益凸显,导致无法做大。此外,由于资金缺乏,所以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多数乡村在开展乡村旅游时,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城市化倾向严重。不少民俗旅游地也多在民俗建筑上下功夫,对原有的民居进行夸张性的改造,使其成为建筑物展览,失去了鲜活、古朴的生活情趣,对乡村旅游的特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农户家庭更是盲目花费大量成本改善硬件设施,大规模建造多层住宿楼房,房屋豪华装修,向豪华宾馆的客房装修看齐,反而使为了逃避“建筑森林”的城市环境而选择乡村的旅游者失望。
(二)乡村旅游管理混乱,资源利用率低
从地方的宏观层面上来说,由于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且基本上是自发性地增长,所以,其管理经营体制很不健全。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管理归属不明确,应该是城市一级的管理还是乡村管理;是旅游部门管理,还是文物、建设、农业部门管理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许多地方形成了乡村旅游管理的“盲区”。
一是规范机制几乎空白,除了上海、天津等少部分地区已经对全市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规范,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任何部门进行相应的规范,包括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执法渠道不畅、执法依据混乱;不管是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家庭,还是整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很多都存在卫生、安全等问题,旱厕朝天、蚊蝇肆虐、垃圾遍地。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二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性的经济现象,不只属于现代农村区域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城镇化建设,此外,还会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和现代生态旅游的运营和保护等,因此,诸如多头管理问题等都容易出现在这一领域。从当前乡村旅游领域的管理来看,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协调管理部门机构实施系统统一的管理,管理扯皮或管理空白的现象有扩大的趋势。
从乡村旅游现阶段的内部运行管理来看,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有很多以前并没有专业旅游开发和管理能力的民营力量开始以乡村旅游为新的开发对象,他们大部分是从别的领域赚了钱,然后投资到乡村旅游领域。由于这些社会经济力量原来没有从事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所以其支持和保证乡村旅游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几乎空白,一般也较少引入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内部管理比较混乱。
(三)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单一化,季节局限大
目前由于受农村地区经济实力弱、基础设施差、科技水平低等多种因素制约,所以我国乡村旅游产品数量较少,类型、功能较单一。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的经营类型还是局限于观光旅游这一主体,普遍结合运用农业观光、农作物采摘等农家乐的形式.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虽然人们已经注意到产品开发的参与性,但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导致活动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满足不同的游客对各種类型农业旅游项目的个性化需要。全国最多的就是多年前就已经开展的“春季赏花,秋季摘果”活动及“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活动,产品更新缓慢。这带来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季节性问题,现阶段全国上下乡村旅游季节反差十分明显。在旺季,游客太过集中,给旅游地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游客也因为过分拥挤而不能很好地享受。在淡季,游客稀少,又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多数观光果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管理又跟不上,造成乱采乱丢现象严重,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许多地方一年中淡季有6个月,客源不足全年的20%。
四、科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规划是一种使预定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条理的行动顺序。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可以保证乡村旅游能够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农业资源相关主体各自的目标都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并且可以以此为基础,形成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行为标准,以及合理构建达到该类标准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应当是一种全面性的规划,既要为乡村旅游项目相关的所有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规划,也要为其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乡村制定反映该村落特点的个性化规划。利用规划上的总体性和细致性的统一,实现乡村旅游的“4E”目标,也就是使得该类旅游开发在经济(economics)、环境(environment)、改善(enrichment)和交流(exchange)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在科学全面规划的前提下,还应当全面结合乡村旅游地区的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牢牢立足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有效反映当地的主要人文化背景。此外,还要全面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客源规模和结构以及相关产业和服务情况等信息,从而有效定位乡村资源中最有价值和在当前条件下能够顺利转化为价值的资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这些价值能够有效转化为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也就是说,从乡村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旅游产业承载力出发,全面科学地测评准备开发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将乡村旅游恰当地放入到乡村整体经济运行中枢,使得乡村旅游业能够和相关的各类产业获得整体协调高效的发展成效。此外,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发展,还应当将乡村旅游发展放入到当地或区域整体发展中统一思考、整体推进。
(二)构建现代管理体系并配合法律支撑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及相关法规是乡村旅游资源科学开发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合理有效的管体体系和健全的法规下,才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某些单位为了当地和集团利益,过度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恶性竞争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目前国家应尽快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管理部门,并且明确其管理范围和内容,推进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性发展,科学设立合适的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使得乡村旅游管理能够具备更加具体、更符合实际。此外,对于乡村旅游的管理实践来说,强化旅游服务的科学指导是工作重点,同时,应当配合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为乡村旅游管理提供更加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市场宣传和促销手段,提供更加完备、使用便捷的旅游项目咨询,使得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共同为乡村旅游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营造更加优越的经营环境。实际上,还需要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投诉受理、处理机构,纳入社会服务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不法经营者坑害旅游者现象的查处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乡村旅游目的地内也要着力培养较高素质、熟悉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
(三)实现高品位、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我国乡村旅游正在向着包括观赏、互动、娱乐、购物以及度假等多样化旅游项目在内的综合型旅游不断转化。虽然旅游的最基本层次——观光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仍占重要地位,但是游客更多地倾向于享受自然环境的本质价值,例如天然,纯净、优美等,因此当前游客在这方面的要求正在快速增长。在这种观念下,现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人文环境有着非常鲜明的要求,例如古朴、乡土、民族这些最原汁原味的东西都成为现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主要期许。另外,从旅游体验来看,游客进行乡村旅游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得到更加刺激、直接的享受。因此,乡村旅游在旅游服务的软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的硬件环境建设上应当进行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迎合现代游客在乡村旅游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使旅客需要的精神享受、休闲疗养、贴近自然等旅游目标都能够一一实现,从而更好地体现和谐、温馨和浪漫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主题。所以,从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出发,依托当地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引入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和手段,鼓励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各自有效渠道合理参与,最终设计和创造适合当地的高品质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是现代乡村旅游高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关键所在。
现阶段,在低碳环保发展日益受到众人青睐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日趋活跃,显示了良好的旅游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和其他旅游领域相比,不只是对以往旅游资源的传统开发观念和认识进行了创新,拓展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形式,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与渗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可以预见,乡村旅游必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