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研究

2018-11-14邓兰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旅游

邓兰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人才数量及人才素养的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院系作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地,对如何为该行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显得日益重要。笔者试从该专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为高职旅游教育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也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中,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为条件的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包括旅行社、旅游景点、饭店、商场和交通运输部门等众多的实业形态。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一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据资料统计,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9.57亿人次,比2011年增长12.0%。国内旅游收入22 706.2亿元,比2011年增长17.6%。国内旅游收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预测,未来2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保持年均4 300万人次的增长,到2030年,国际游客人数将达到18亿人次;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新增入境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今后20年将增加3.31亿人次,这将为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其对旅游从业人数及专业素养的极大需求

截至2012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数达1.4万家,旅行社达2.5万家,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2万多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53家。国内旅游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14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 350万,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超过8 000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员从事该行业,而且也对旅游从业人 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不少旅游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或相关行业中产生的,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却缺乏理论素养,这已成为当前旅游界一个十分现实而突出的问题。旅游企业急需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熟悉实践过程、既能真抓实干又能开拓创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而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学校旅游教育必须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优化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技能,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好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内涵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该项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这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习惯和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体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适应旅游工作岗位乃至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学生对旅游专业认识不足,缺乏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质的行业,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以及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当然,很多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服务是侍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工作的职业是低人一等的。因此,很多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毕业从事旅游行业两年后,能够留下来继续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觀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不甘心从基层做起,服务意识不强,所以导致旅游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时代的终结和“大众化”时代的悄悄来临,大学生一直是社会“稀缺资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种变化意味着很多大学生“白领梦”的破碎,未来等待他们的更可能是成为“蓝领”“高级蓝领”。目前,许多学生还没有及时地转变自己的观念,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不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并且,这些学生获得了工作岗位后,也不十分珍惜,在工作岗位上不是脚踏实地地工作,而是左顾右盼,“这山望着那山高”,时时刻刻寻找“跳槽”的机会。

(二)专业知识浮于表面,技能层次较低

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上没有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课程很多都脱离实际情况,并且很多专业课出现重复设置的现象。许多教师迫于课程名称,学生对课程的不理解以及教师之间沟通的缺失,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又重复前一教师所讲的内容,致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无法深入,同时产生对这种反复重复学习的知识的厌倦,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

另一方面,对学生培养的技能层次较低。虽然,旅游专业培养的是服务型人才,但是,若只将学生单纯地定位在基层服务人员的职业岗位上,并且只进行基层服务员所具备的技能层次的培养,这对于大专学生而言,技能层次明显较低。

(三)外出实践机会较少,动手能力不强

虽然,现在不少高职院校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是,能够让旅游专业学生真正走出去,到旅游企业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和亲自动手的机会却相当少。因此,该专业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是到工作岗位,其知识与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现实需要,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的严重脱节。

四、解决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和所要从事的职业

高职院校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以及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列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各系各专业应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职业标准,让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结合职业标准进行学习,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和职业,驱除学生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从事普通工作的“应用型”“服务型”和“技能型”的人才,从而避免“眼高手低”情况的出现。

(二)专业课程设置以市场为指导,避免专业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提高专业技能层次

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充分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加以设置。在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上,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旅游职业综合能力。

专业理论课的讲授不能浮于知识的反复重复,而应让知识深入进去。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课程间知识的侧重,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

旅游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要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级服务型人才,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要与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在技能层次上,高等职业教育也不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翻版。据调查,很多从职业高中升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反映该技能早已在职高学习过。另外,作为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应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技能层次有一个上升。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是极为有益的。

(三)增加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目前,社会上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要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对导游方向的学生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旅游专业学生除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有必要多出去观察、感悟,“读萬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只是一味地将学生放在校园这个圈子里,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走出校园,到外边去亲自感受,那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可谓是“闭门造车”。因此,可利用专用周或实习的机会,多让学生到旅游景点去亲身实践、亲身感受。当然,学生到旅行社、饭店的实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师资队伍,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整日疲于课程的教学和一些行政事务工作,很难有机会真正地走出去,这造成了教师与当前社会的严重脱节。教师思维僵化、视野不开阔、缺乏市场最先进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除了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也应加大对专业教师培养的力度,可以通过选送专业课教师到旅游企业、旅游培训机构或国内外旅游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的方法,解决专业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旅游
人才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