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2018-11-14刘心洁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文采、韵律、气度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永恒魅力。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认为写作时要力求准确引用、融合化用、巧妙借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人文性、丰富性,以达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词;高中生;写作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一个诗词歌赋、翰墨飘香的国度,典雅绚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活力四射的奇葩。古典诗词以深邃丰润、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文采精华、典雅文气的语言美,跌宕起伏、整齐明快的韵律美,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喜怒哀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软实力。古典诗词或抒情言志,或传情达意,或抑恶扬善,或吟风弄月,都是我们现代汉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典和精华。
“写好作文一直是高中生努力和探索的方向,通过长期的有针对性的习作练习过程得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积累运用是一条步入写作通途的捷径。是提高作文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探寻古诗词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古典诗词的语言,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高中语文写作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行为,在高中语文写作训练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古典诗词,将为我们自己的习作提供一个更为旁征博引、言之有物的思维表达空间,对于训练自己的文笔和运思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确引用锦上添花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高中生的习作,恰如其分地引用中国古典诗词,能够增强文气,使语言熠熠生辉。苏东坡云:“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高中生作文不可多得的优点,只有博览群书,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作为高中生,我们无论在语文教材还是课外阅读中都会接触大量的古典诗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立足于熟读精思、默写填空,而往往忽略了诗词的另一重要价值,那就是直接服务于语文写作。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可用于写大雪纷飞、玉树琼枝的雪景的散文中,为之增光添彩。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自己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以便于写作时的旁征博引。“古典诗词历经时间的淘洗,在文学史上闪烁着永恒的艺术光芒,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因此,高中古诗词的课堂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
这样的引用既可以使文章更有文学色彩和语言魅力,又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人文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作为引用论证的方式,使得文章的论证过程更加辩证、多样、全面和精准。又如,宋代大词人柳永的《凤栖梧》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曾经被王国维引用到他的《人间词话》中作为治学的境界之一。我们高中学生在写作有关天道酬勤、学海无涯方面内容的习作时,也可有样学样地引用。
引用古诗词,必须准确无误,才能增强表达效果。反之,假设引用时出现舛误和疏漏,则令文章黯然失色,还显得本人才疏学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学生自己应该在晨读时增加阅读量,多选择古典诗词中的千古名句重点掌握,感悟古典诗词在文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点滴滴地做好摘录、收集、熟背、妙用。
融合化用无迹可求
化用是对古典诗词的内容更富有创造性的利用,我们高中学生可以根据写作的实际语境对古典诗词名句进行再加工、再改造,以求达到对古典诗词名句的意境和神髓不着痕迹地融合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种化用的技能和方法,使文章既富有雅致的古典情怀,又能体现学生推陈出新的创作境界。
比如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曾经在作文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早春的风儿吹到脸上带着杨柳的气息,没有令人瑟瑟发抖的寒冷。淅淅沥沥的春雨贵如油,滋润着满树的杏花桃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化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妙句。毋庸置疑,对诗句这样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化用需要极高的文学天赋和熟能生巧的阅读写作训练,这样的优秀习作让人非常自然地感觉到作者的显而易见的博学多识和丰厚坚实的文学底蕴。
古典诗词的化用,需要非同凡响的领悟力,需要对古今文化的融会贯通,更需要娴熟历练的文字功力,要想做到不留痕迹的化用,必须手不释卷,勤于练笔,久久为功。回望中国文学史,我们的文学大师也往往在前人经典诗词的基础上稍做增删、修改、润色、转化,使之有效地表述和传达自己的意思。化用古典诗词的要旨是师于原句,推陈出新,且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水乳交融,自然而然。
比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中写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即是巧妙化用了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不难发现,化用既需要杂糅古今,又需要新意纷呈,如此方能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们高中学生要在写作中长期实践,师法古人,掌握要领,才能心领神会,运用自如。
巧妙借用点石成金
不同于直接引用古典诗词,借用也是常見的古典诗词入文方法。借用古典诗词名句,既可以搭建文章主体框架,也可以作为醒目的标题。例如,在《人生三部曲》(江苏高考范文)中,作者借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不畏浮云遮望眼”“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成长中的青少年的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很好地搭建起了文章的整体框架。
还有的同学善于截取古典诗词的句子或片段作为文章的标题、题记甚至结尾,也能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例如,有的同学借用李白诗歌中的“直挂云帆长风破浪”作为一篇励志散文的标题,显得大气磅礴,引人瞩目。再如,有的同学借用苏东坡诗词中的“花褪残红青”和李清照诗词中的“绿肥红瘦”八个字,作为暮春时节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显得文质彬彬,文采斐然。
总之,古典诗词的魅力,需要含英咀华,反复含玩,才能精熟于心,巧妙应用于我们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中。
参考文献:
[1]曾祥红.巧用古典诗词提高写作水平[J].文学教育(中),2010(6):27.
[2]徐沛.生花妙笔在笔尖——用写作推动高中古诗词学习的尝试[J].语文知识,2016(2).
作者简介:
刘心洁,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高级中学2016级文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