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经》札记(五)

2018-11-14杨多杰

月读 2018年11期
关键词:空海福鼎陆羽

杨多杰

《茶经》之中鬼事多

《论语·述而》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倡导鬼神之说,但茶圣陆羽好像没管那一套。在世界最早的茶学著作《茶经》中,陆羽收集整理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灵异事件”。看似清净平和的茶,原来曾与鬼神密不可分。

《茶经·七之事》“搜神记”条中记载:“夏侯恺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见鬼神,见恺来收马,并病其妻。著平上帻、单衣,入坐生时西壁大床,就人觅茶饮。”

故事中的主人公夏侯恺因病去世了,恰巧同族人苟奴具有特异功能,能够看见鬼神。他眼睁睁看见夏侯恺来取马匹,使他的妻子也生了病。事情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后来苟奴看见夏侯恺又来了,坐在生前常坐的靠西墙的大床上。这位“死鬼”头戴平顶巾,身穿单衣,向人要茶喝。

还有一则与茶相关的神鬼之事。《茶经·七之事》“异苑”条中记载:“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潜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愈甚。”

这次讲的是孤儿寡母的故事。剡县陈务的妻子很早就守了寡,与两个儿子相依为命。这一家人有个爱好,就是饮茶。这家人想必生活条件不好,住的院子里竟然有一座古墓。母亲心地善良,每次喝茶时都不忘先给古墓敬上一碗。两个儿子看不惯,觉得这纯属浪费。不但不想用茶祭祀,反而要挖了古墓。母亲苦苦相劝,才算作罢。当天晚上,母亲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人和她说:“我就是这个墓的主人,埋在这里已经三百多年了。你两个儿子总想毁了我的坟茔,幸亏你的保护我才不至于被抛坟掘墓。平时,你还经常给我好茶喝。我虽是朽骨,但也要报恩。”天亮后,母亲在院子里挖到了十万铜钱,看样子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钱的绳子却是崭新的。母亲把鬼魂托梦的事情告诉了两个儿子,他们都感到十分惭愧。自此以后,更以好茶祭祀这座坟墓了。

这则故事,出自南朝刘敬叔的《异苑》。这本书流传下来了十卷,但已非原貌。幸亏陆羽写《茶经》时摘录下这篇,为我们保留了这段“寡妇、古墓和茶”的精彩故事。

卖茶老妪能飞天

除去鬼神,还有位卖茶的老太太也颇为神奇。《茶经·七之事》“广陵耆老传”条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傍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至夜,老姥执所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此段讲了一位“善良”老太太的故事。这位老人每天提着一器皿的茶到街上去卖。门庭若市,生意很好。但奇怪的是,老太太器皿里的茶怎么也卖不完。要多少有多少,如同聚宝盆。她将赚得的钱,分送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后来,老太太被官府抓了起来。没想到当天夜里,老太太手提茶器,从监狱窗户飞了出去。

不仅如此,茶还曾与野人有过不解之缘。《茶经·七之事》“续搜神记”条记载:“晋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精怖,负茗而归。”

宣城人秦精,经常到武昌山区采茶。有一天他遇到了“毛人”,有一丈多高。这个疑似野人的家伙,没有伤害他,反而带着秦精下山寻找茶树,还送橘子给他吃。秦精很害怕,赶紧背着茶叶返回。

这几则故事出于不同的文献,但年代都在两晋之间。也就是说,似乎在公元3世纪左右,是茶主题“灵异事件”的高发阶段。不管是要茶喝的鬼魂夏侯恺、报恩的古墓鬼、会飞的老太太,还是隐藏在茶山上的野人,都透露出当时人对茶的定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飲茶风气方兴未艾。很多人觉得这种喝了令人不眠的饮品十分神奇。由于不甚了解,因而产生了揣测、臆想甚至恐惧。从这几则“灵异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认为茶与神秘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些神鬼之事,或多或少都有些道家思想的痕迹。这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以《茶经·七之事》为例,我们进行一个简要的统计与分析。其中关于“灵异事件”和道家思想的记载有《搜神记》《神异记》《续搜神记》《异苑》《广陵耆老传》《艺术传》《宋录》等共七条 。关于道家养生的内容有壶居士《食忌》、华佗《食论》、陶弘景《杂录》等共三条。前后相加,《茶经·七之事》中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文献记载共十条。而《茶经》中与佛家相关的记载,只有《续名僧传》一条。佛道两家文献的比例,竟为1:10。孰重孰轻,可见一斑。

现在“禅茶一味”四个字,可谓尽人皆知。“吃茶去”的故事,也是脍炙人口。佛教与茶,确实有着联系。但是,那大致是唐宋之后的事情了。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两晋时影响力尚不够大。在当时,茶更多的是与道家思想结合。

日本茶道,更多继承了唐宋寺院茶。所以,仪轨繁复,讲究颇多。而中国茶文化中,则是有“佛”“道”两组基因并行。所以比起日本茶道,中国人喝茶更为随性自然。不见得要有茶室,简单的一方茶席也可成趣。若非要说中国也有“茶道”,那这个“道”也是“道法自然”之意。

除此之外,中国人喝茶还特别重视茶与健康的关系。红茶的暖胃、普洱的化油、白茶的消炎,每种茶一定要与功效挂钩才会受到欢迎。

“道家思想”的这组基因,至今对我们的饮茶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

《茶经》中的神秘白茶山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茶经·七之事》中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就是现在的浙江温州,那么从温州出发向东三百里,岂不是掉到海里了?难道白茶山如同蓬莱仙山一样,飘悬于海中?

事实倒是没有那样玄妙。茶学泰斗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可见如今的福建福鼎,早在唐代就已培育出“白茶”品種了。至于这种“白茶”是不是与今天的福鼎白茶口感相同,犹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唐代,福鼎地区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栽种茶树了。关键是福鼎茶叶品质不错,竟然入了茶圣陆羽的法眼。要知道,陆羽品鉴天下好茶无数,可《茶经》中记载的茶叶品种却少之又少。在唐代,若没有登上陆羽的《茶经》则算不上好茶。这如同今天若是没登上福布斯排行榜,就难称富豪一样。从这个角度说,福鼎茶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成为全国名茶了。

虽然《茶经》中确实出现了“白茶”二字,但是这与今天的白茶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今天所说的“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它靠晒青工艺制作而成,属于轻发酵茶。而唐代,全国上下制出来的都是绿茶。《茶经》中的白茶到底长什么样子,已经无法考证。但据笔者推测,应该与《大观茶论》中所说的白茶类似,都属于看起来比一般茶更为嫩绿的品种。看着白,所以叫做白茶,与发酵程度无关。

关于白茶制作工艺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中记载:“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

田艺衡是明代著名茶人,他的茶学著作一扫晚明互相抄袭的恶习,能做到言之有物。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点明“白茶”二字,但句句讲的都是白茶的工艺和口感。可以说,明代茶书中这种“生晒”的茶品,应该就是福鼎白茶的鼻祖了。

白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大致要到清代咸丰年间。屈指一算,距今仅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讲,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只能算是小字辈。那么,问题就来了,白茶制作工艺几近质朴,理应最早被先民发现,并在全国推广才对;可它为何却偏安在东南,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呢?

原来,白茶制作工艺虽然古朴,但对茶树品种的要求却极为苛刻。一定要福鼎大白的树种,才可以做出上等的白茶。因此地处东南的福鼎,也就成了白茶的胜地。这就如同谈紫砂必说宜兴,聊瓷器必提景德镇一样,产品与地域紧密相连。从这个角度上讲,东南的福鼎与宜兴、景德镇一样,都属于上天特殊眷顾的地方。

近些年白茶火爆,全国很多地方都拿当地茶青,按照白茶工艺进行制作。如今这种“泛白茶”充斥于市场之中,但是口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难以和福鼎白茶相提并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情与茶理想必是相通的吧!

日本与茶初结缘

根据《茶经》的记载,福建宁德是非常古老的茶区。如今日本茶道世界闻名,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堪称“三驾马车”,气势甚至要凌驾于中国之上了。其实,众所周知,日本国本不产茶,而是从中国引进的品种。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日本茶学与闽东宁德市还有着不解之缘。

公元804年,日本和尚空海等二十三人乘船入大唐求法。唐朝在日本之西,因此和尚空海此行堪称是日本版的“西游记”。一路上他们虽然没有遇到妖魔鬼怪,但海上的凶险也绝非常人能够想象。当年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渡海去日本时,生离犹如死别,笔下充满了恐怖的想象:“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所,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鳖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中日两国的海路中,确实是凶多吉少。

回过头来说空海和尚,确实没有多么幸运。他从日本出发不久便遇上了飓风,在海上足足漂流了三十四天。这一个多月,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船破、断水、绝粮、人员伤病,让“西天取经”的和尚们濒临崩溃。当他们看到大陆时,空海形容“乍见云峰,欣悦罔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旱苗之遇霖”。而他们当时登岸的地方,就是如今福建宁德管辖的福宁湾。

东南沿海人民热情好客,他们救助了这群历经磨难的人们。当地居民对他们以茶相待,空海第一次品尝到了茶的滋味,领略了烹茶品饮的乐趣。同时,作为和尚,他更感受到了茶所具有的祛火解毒、消食化积的功效。饮者能平复心情,化解烦闷,对于修佛坐禅大有裨益。空海一行人在东南逗留了四十一天,然后乘船前往福州,再取道进长安。这次东南的经历,空海和尚虽然没有带走茶树,但是在他心中已经种下了茶的种子。

后来空海回国,确实对于茶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威廉·乌克思《茶叶全书》中记载:“僧侣弘法大师(名空海)又从中国研究佛法归去,亦对茶树非常爱好。……彼亦携多量茶籽,分植各地,并将制茶常识传布国内。”中国的东南是空海踏上大唐土地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他接受中国茶文化熏陶的第一块土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福建的宁德算得上是日本茶道的祖庭,福鼎茶也就算是日本人对茶的“初恋”了。

猜你喜欢

空海福鼎陆羽
陆羽品茶
江小波
福鼎举办第九届白茶开茶节
不捧场的好朋友
日本有个“唐玄奘”
空海的成圣之路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福鼎白茶王 白毫针刺芒
第一次放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