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2018-11-14凌洁秋余建文
凌洁秋 余建文
摘要 目的:探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疗效满意。
关键词 理气化痰方;梅花针;失眠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是一种常见病,据调查,中国约30%以上的人有睡眠问题[2]。近年来拟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女26例,男14例;年龄21~ 59岁,平均48.2岁。对照组女28例,男12例;年龄20~ 61岁,平均47.8岁。两组一股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①入睡困难,时常觉醒,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②有反复发作史。
排除标准:①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或药物引起的失眠;②前2周内使用过影响睡眠药物者;③怀孕、哺乳妇女。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采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理气化痰方:柴胡10 g,郁金12 g,丹皮10 g,白芍15 g,法半夏12 g,陈皮6g,枳壳12 g,白术15 g,茯神30 g,酸枣仁15 g,炙甘草6g。肝郁化火者酌加夏枯草、栀子;阴虚者加生地、白芍等;瘀血阻滞者加田七、丹参等。水煎服,1剂/d,4周为1个疗程。梅花针叩刺:梅花针轻叩百会、印堂穴,每穴每次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1次/d,治疗5 d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服务艾司唑仑片1 mg,1次/d,睡前th服用。
疗效标准:①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6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且≤6h,睡眠深度增加;③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3h;④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病因有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其中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4]。《临证指南医案》曰:“肝者,将军之官……盖因情志不和则生郁,言语不投则生嗔,谋虑过度则白竭。”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疏通全身气机作用。一旦出现情志失调会引致肝气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及脾,脾失健运,运化水湿失常,湿聚生痰;或肝郁化火,炼液成痰,气与痰郁结,扰动心神而失眠。笔者针对气郁痰结的病机,遂拟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
理气化痰方以柴胡为君药,疏肝理气;以郁金、丹皮活血之力而行气之郁滞;白芍善敛阴养肝;法半夏燥湿化痰;配以陈皮、枳壳加强理气化痰之功;白术健脾以化痰湿;茯神、酸枣仁有宁心安神之功。诸药配伍,具有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之效。
梅花针通过刺激皮部一经脉达到平衡脏腑阴阳功能。中医认为失眠总的病理变化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印堂穴位于督脉之上,任脉从其正中穿过,叩刺印堂穴可激发任、督二脉之经气。《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百会位居头之巅顶,为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之会及百脉聚会之处,有疏导肝气、连贯周身阴阳脉络之功效。梅花针叩刺两穴,通过刺激经气调节全身脏腑阴阳,起到卫阳入于阴,安神促睡眠的作用。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使用镇静安眠药,长期使用可有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5]。采用理气化痰方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整体调整,有良好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冉版社,2012.
[2]斐清華,赵鲲鹏.失眠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睡眠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90-3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
[4]王中男.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J].吉林中医药,2007,27(5):7.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