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印寺的莲花

2018-11-14

时代邮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佛殿油盐山门

阳光像佛的光芒,与月台上的一朵金莲一道,绽放在密印寺的四周。

密印寺位于湖南宁乡县的沩山山腰,在毗卢峰下。它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每一片瓦都像一句苍老的佛语,每一步台阶都沐浴了远古的潮湿。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的密印寺占地更广阔,殿宇更宏伟,仅僧人就多达3000余人,而寺田则有3700亩,曾盛极一时。

密印寺曾有“密印三藏”之说,即铸有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担,遂有“密印三藏”之称。5048对佛教来说是个奇妙的数字,汉文大藏经是5048卷,唐玄奘西去取经的时间也是5048天。也许,这都是一些巧合,抑或注定。

走进密印寺的山门,山门的高大衬托出红尘世界的微小。它红色的三开牌楼式的砖石结构及黄色的琉璃瓦,给人福大宽广的感觉。中间的拱形大门,则像中天的圆月一样圆圆满满,即进了佛门,世间的残缺都弃之门槛外。

山门旁边的石柱上有一副门联,一撇一捺均是佛的慈祥和初心,曰:“法雨来衡岳 宗风启仰山。”这门联记载和诠释了密印寺的来龙去脉,即开山祖师是唐朝的灵祐禅师,而灵祐禅师又承继于禅宗门下的南岳怀让一脉,其弟子慧寂禅师又前往江西仰山传法,恩德广施,与灵祐禅师被后人合称沩仰宗。

当来到万佛殿,万佛殿的雄伟让我的心彻底匍匐了,它虔诚地与一袅香云共同诵唱佛经。万佛殿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38根柱全为白色的花岗石,金色的琉璃瓦顶映照着蓝天的颜色。它的墙砖高尺余,每块砖的模制是贴金佛像,共12988尊,镶嵌于四壁的佛像神态肃穆,使殿内更添一种让善男信女们膜拜的气氛。

在藏经殿前的寺内有一块高五丈、腰围二丈的黑色石,上有二孔,一孔出油,一孔出盐,称为油盐石。相传密印寺创建之时,裴休从长沙携家眷常来小住,一天傍晚,有位老尼来拜访陈夫人,问夫人有何烦心之事,陈夫人答道:“吾别无心忧之事,只愁庙宇人多,油盐供给不足,拖延建庙时日。”老尼说:“这有何难。”她们来到院内一大磐石旁,老尼在石头上画了两个碗大的圆圈,口中念念有词,一会之间,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两柱碎石灰片如喷泉腾向天空。磐石上形成两个大小一般的石孔,油盐也随之溢将上来。老尼对陈夫人说:“此油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寺庙永久享用。”

陈夫人正要拜谢,老尼却不见踪影了。原来是菩萨助修寺庙。

越过密印寺的油盐石眺望,时光转瞬到了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朝庭派章惇经略梅山,不料大败,退军入驻宁乡县密印寺。章惇知武力不能征服梅山,便向宋神宗建议:“宜开蛮酋以祸福,使为士民,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宋神宗采纳了这些怀柔之策,即遣沩山密印寺长老颖诠率领三人入梅山各地说法劝降。

长老颖诠肩负朝庭的重托,不知此番去梅山能否收到佛缘。走进梅山,颖诠看到瑶族人的生活虽然很原始,但其中一些石板屋内还供奉了释迦牟尼的佛像。观瞻参拜间,颖诠有了信心,在梅山这个出操戈戟、居枕铠弩、摘山射猎的道场,他要把佛祖的恩泽洒向人间,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佛缘续上去。颖诠见到了当时的梅山首领苏甘,苏甘告诉颖诠,当地银杏树的种子来自密印寺,是灵祐禅师的菩提树,见证了梅山的兴盛。如今,银杏成了颖诠长老的菩提树,不仅体现出他在梅山传佛法的仁慈,更为了印证佛法赐予红尘人世的恩泽,是佛法让梅山成为富贵之地,吉祥之园……

沩山是一朵金色的莲花,密印寺像莲花瓣中的花蕊,散发出明净和古邃的光芒,诵唱着佛的宽广和从容。

猜你喜欢

佛殿油盐山门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王冕长明灯下苦读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一碗油盐饭
中国佛寺布局中心由“佛塔”向“佛殿”转化原因浅析
揭开油盐共生的奥秘
一碗油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