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的感悟

2018-11-14苗雪莲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课标新课改教材

■苗雪莲/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我国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这轮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成为中国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积极关注的重大事件。新课程改革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取得成效。

我曾经作为新课改下的首批学生,而现在又是新课改下的教师,我就想简单说说我对于新课改的感悟。

作为学生来看新课改强调遵循“基础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新课改主要改进了以下几方面:(1)更加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2)注重各学科的综合性和发展性,突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3)学习内容上则更强调:学习与生活有关的知识。(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在成绩评定方面,也更注意鼓励学生,促进发展等。新课改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促进了他们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生活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其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需要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贯彻实施。地理新课标有五条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高中地理课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作为地理学科的教师而言,我们必须了解地理新课改的形势,仔细研读地理新课标,以此为指导,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贯彻实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具体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促进地理教学的不断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地理教材也相继出现。教材的编写把握了知识、思想文化内涵、教学三个维度,其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地理学实用价值。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了解新课标,研读地理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三维课程目标是我们今后要在教学中达到的要求。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追求高效的课堂,寻求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使学生能高效的吸收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怎样让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起来,上好新课改的地理课,成为地理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地理新课标中将地理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说明,并给了相关的活动建议,我们可以进行参考,并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新课标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思路,这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进行教学的结果。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课堂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教学理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的权威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接收器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动者。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里需要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性,教师仍是课堂的灵魂。(2)构造“开放性”“研究性”的地理课堂,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地理课堂需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活动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补充结论、结合生活事例、巩固练习。(3)要结合生活创造性地使用地理教材: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中,教材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们可以从大自然、生活中,甚至是网络、电视、新闻等各种新媒体。这就要求教师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结合教材进行引导分析,并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实现“知识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的新课改要求。(4)实施新课改,但也需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依据学校实际循序渐进:地理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各大地区各个学校都需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逐步实现,切不可为了完成课改而忽视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逐步转变理念、摸索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以实现最高效的教学成果。

这几点只是对新课改地理教学的简单认识,在具体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应当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断提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总之,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由于观念认识、政策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资源保障、教师专业支持等方面的原因,新课改在实际的推行操作中,还面临重重的困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以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积极投身课改革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素养,以实际行动促进课改的不断完善,上好每堂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新课改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教材精读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减负问题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