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8-11-14尚晓强
尚晓强
一、建立思政教育数据库
数据是科学分析的有效依据。在大数据时代,若想有效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便需要对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行为习惯等等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情况,这些都需要以客观的、动态的数据作为基础,以此开展分析工作。在数据收集工作上,可以采取两种办法:第一,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教育研究中心,创建信息收集工作相关的平台,可以通过图书馆、宿管中心等等多种高校职能部门的配合,一起协作完成,有效建立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在线数据收集平台,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在开放性网络当中,以正规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工作;第二,要在线下积极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对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进行专题性的问卷调查,并积极的组织开展相关事宜的网络学习,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能够满足数据采集工作的需求,将学生的思想和言论转化成为数据。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思政教育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大数据本身最大的价值之一便在于能够有小的发展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给出结果。如何有效的利用思政教育数据库,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的努力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经验,真正的将数据库高效的利用起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因此,应当进行这样的尝试:将育人做为教育的根本理念,围绕大数据教育中心展开工作,协同马克思主义教育相关的从业教师以及高校相关部门、学院,根据实际需求,共同努力建设针对性的工作组[1]。例如专门负责采集数据的相关团队、专门从事数据分析的相关团队、专门从事将数据转化成应用的团队等等。要形成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工作链条。首先,要建立数据平台进行信息的汇集工作。其次,各个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的教师,都需要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活动,由各个团队利用数据算法,将问题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供参考。最后,要根据以上研究、分析成果,进行科学的方案制定。
二、思想政治“成电公式” 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以受教育者的特点开设,任何高校,学生的年龄、数量以及专业背景都极为稳定,所以通过对学生的相关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在这种稳定的海量数据以及不同的定制需要影响下,创设出适合各自高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学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能够根据设定出来的模型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更具有个性化。例如,电子科技大学需要通过问题的需求、语义的挖掘、数据的额可视化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出思想行为的“成电公式”,并将这些信息全部纳入到信息系统中,便有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查阅,用以实现学生的群体或者个体问题呈现,特别是学生近期一直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在思想中所遇到的困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质量评估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均是系统化画像能形成的关键性要素。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相关数据调用出来,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及问题倾向,针对学生的某个特殊群体或者个人的情况,使用专题沿研讨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个性化的定制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2]。
三、建立专业化队伍
大数据的整合导入,以及后续的问题分析工作都需要一支专业性的队伍作为基础。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数据能够有效形成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例如通过网络小论文、综合成绩测评等等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全面展现出来[3]。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建立三支队伍:第一,大数据技术队伍。由其负责校园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通过大数据能力,建立社会热点问题的排行榜以及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的排行榜,并形成文字报告;第二,雷达数据分析队伍。主要负责运用数据算法以及公式,将各种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出来;第三,教育反馈队伍。这一队伍之中包括了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师以及辅导员,要及时的将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收集起来进行反馈。以这三支队伍构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基础,在互联网当中寻求相关的资源,例如各个高校的相关讲座资源或者其他教育资源等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结语
为能更好的适应数据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消除思想与技术阻力的情况下,树立其积极的思想理念,用创新思想的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建立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在集中收集、存储和分析教育对象思想状况的同时,对数据内容进行高度的支持,用以服务于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1]王慧,黄银刚.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2(05):12~13.
[2]王磊.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16(11):10~11.
[3]强小静.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0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