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客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2018-11-14阎婷
阎 婷
一、创客教育的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英文单词“Maker”一词是创客的最初的来源,是指努力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成现实的人,和美国政务曾经提出的 STEAM教育有着相同的理念,因此在美国的上一届总统奥巴马提出,创新教育要以提升学生STEM(Science、Technology、Egineering、Arts、Maths)的学习水平为导向,这一提议让创客运动得到了大力推崇和发展。从2012年大力发展创客教育以来,美国的创客教育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参与人数很多等现状。
在中国,创客教育兴起于2012年,主要通过开设创客空间,举办创客大赛,成立创客俱乐部,项目教学等方式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开展。清华大学的i.Center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跨年级、跨专业学习,并引导学习者获取全球创客资源。温州大学以创客空间为依托,主办各种培训活动,如:机器人,3D打印机等,开办创客项目经验交流会。温州市实验中学是进行创客教育比较成功的中小学校代表。早在2012年,创客教育还未被大家熟知的时候,他们就开设了许多针对青少年创客的特别科目,例如“机器人”、“PHP编辑”、“电子制作”等,将学生们想学习的科目设置成学校正规课程。为此学校还专门配置了教室,教室里没有黑板,也没有讲台,但设有3D打印机、机器人设计模型、LED照明等设备和工具。
二、创客教育的本质内涵
关于创客教育的本质内涵,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它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是哪种解读,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创客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力,以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为导向。那到底什么是创客教育,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创客教育的内涵共性与差异性来探讨。
共性:(1)培养学生创造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创造中学习,也就是Learning by Making。所以,为学生提供做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创客教育的基础。(2)在做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眼高手低的虚喊口号。(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具备四个元素情景、协作、会话、意义构建,而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差异性:西方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习着培养成创客,即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具体的产品。而中国更注重的是创客教育的系统性培养,以祝智庭等人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强调“创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其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那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肯定就不能墨守成规,从教学方式方法上就要有所突破。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创客教育模式
通过对创客教育内涵的理解与阐释,我们发现,创客教育要培养的的是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的人才。在教育实践与探索中,
一是体验式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模式在中小学校和一些创客空间比较常见,例如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模具,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拼装成一个完成的模型,还可以加上一些简单的编程让这个模型活动起来,学习者在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自己的创造欲望。这种方式特别符合低龄段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二是素养式培育。创客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更不是课外辅导那种附加课程,它应该是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挖掘学科资源,注重创客教育与学科的联通性,让他们有效的结合才是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三是平台式教育。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辅以技术支撑和导师支持,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创意。平台形式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比较典型的有社团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
四、创客教育的教学实践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理工科有各种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而文科专业相对来说实训的机会就要少一些,所以很多老师误认为文科生就不需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可是我却认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做一个手工作品同样也是一种技能培养,而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想法和创意。于是,在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当我接触到了创客教育这个概念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我认为这门课首先要让师范专业的学生理解什么是创新,且学习如何去创新,他们才会成为创新教育的执行者,我们的创客教育才能得以持续的发展。因此,我对曾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调整,结果证明改变带来的效果很好。
创新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创客教育融合了创新教育的理念,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潮流,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都要大力提倡。但是技术,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也为创客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我国的创客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我们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百度百科词条:《创客》、《创客教育》、《创客空间》[EB/OL].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