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全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2018-11-14欧阳辰晨
欧阳辰晨
一、“四个全面”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重大发展契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新形势下,需要紧密围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创新教育载体、转变教育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将“四个全面”战略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遵循与目标导向,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政策主张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行动自觉,确保做到入脑入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借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二、“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又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不但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更为下一步的理论指导实践培育了鲜活的社会土壤。“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党在新时期的使命、任务、经验的概括与总结,结合了党和国家在改革、法治、党建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武器。
在知识架构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跨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有助于实现教育内容的的拓展和延伸,加深大学生对国家改革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深入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巩固其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进一步坚定了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效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三、“四个全面”作为开放、法治、创新等现代化精神的体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实践路径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离不开生动的社会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方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的思维理念,为协调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决心,充分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引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教育,通过结合当代大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真实体验与感受展开思政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发大学生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共鸣,坚定其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筑牢思想基础,展示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加强“全面依法治国”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帮助其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培养其尊法、守法的法制意识,使法治的精神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高校依法治校能力,展示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魅力”;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坚持以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师生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拓宽了高校党员的教育培养途径,也有助于提升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充分展示全面从严治党的“效力”。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