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
2018-11-14姬彩红
姬彩红
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在2016年12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一)人的本质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研究基石。马克思在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的需要、自由和尊严紧密联系起来。人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但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过度关注人的社会性,忽视了人的个性。依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同时关注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个性。只有针对性把握人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做到尊重人、关心人,从人的需要出发,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涵义
人文关怀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西方人文主义思潮认为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人性,这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它要求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自由平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肯定人的理性思考,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也涉及了人文关怀的相关理论,认为人文关怀更多的具有政治伦理色彩,这主要体现于儒学思想中。《大学》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主张“修身为本”,重视自身品性的修养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强调了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过程中,激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2]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尊重学生,又要照顾学生需求。而这一切,都需要围绕“人”这一主题展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当代价值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做到全程全方位育人。加强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具有创造能力和一切发展可能性。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发出学生巨大的发展潜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人的需要入手,帮助大学生疏导成长中的烦恼,塑造良好人格,提高大学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向“人”的全面复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根本要求。
(二)满足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是人民中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不断扩展,学生的物质需求与满足不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矛盾,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成为了他们现今的主要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和高尚人格的重要任务,应通过各种优化与创新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现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不断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遵循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的基本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以往陈旧古板的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列宁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也就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这句话强调了情绪情感的强大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引导、关心和尊重等方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大学生愿意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政治方向的引导和思想的培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导致学生错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作假、大、空的说教,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其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拓宽教育领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关心的,解答学生疑惑的,解决学生需要的,不搞脱离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不能关着门板着脸布道讲义。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分析
1、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做以学生为本工作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其他存在者的区别,是人具有不断产生新的自我的能力,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具有“生存”本性的特殊存在者。这说明人与其他存在者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可能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原因。以生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不断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2、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人文关怀,有必要将心理咨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思想问题对待,心理问题的解决更不能通过思想工作完成,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心理咨询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习、情绪、恋爱、求职、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开展。要建立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调适学生不良情绪和不合理认知,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危机,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惑。在心理咨询与疏导过程中,帮助学生培育健全人格,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形成自尊、自强、自信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3、加强网络载体建设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大量学生网民,网上充斥的各种信息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这虽然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也给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可利用互联网受众广,传播快,可以实时互动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具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可以选择视频形式,也可选择图文结合的形式,既增加吸引力了,又有利于大学生的认知和内化。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寇红江,段海超,王洵.人文关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着力点[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