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2018-11-14刘谨
刘 谨
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
笔者以多年研究经验总结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为:利益最大化:社团活动的目标在于推动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来确定社团活动模式的改革目标,并明确如何进行社团活动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障大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现代社团活动中的重要理念,主要是通过提高管理的精细化、集中化、系统化与标准化水平,确保社团活动的效率与质量,进而确保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社团活动能够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能够加强大学生与社团活动之间的联系,通过社团活动的参与来提升大学生的发展;坚持创新: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来推动社团活动模式的创新,并且要加强社团活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交流,社团成员也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在不断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影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相关因素
(一)对社团活动的认识不足
从目前多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现状来看,都没有全面认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当下,若没有认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则无法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传统社团活动模式的改革。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社团活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仍存在较大的偏见,认为社团活动并不重要,因此忽略了社团活动的投入。并且由于学生的不重视,因此在社团活动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社团活动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许多人认为社团活动工作就是学生凑到一起举办活动,对于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低。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促使当代大学生不能简单的满足于现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并发展自身能力。社团活动工作需要大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单很多大学生的精细程度并不能达到他人的要求,影响了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此外,由于社团活动不受重视,无法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社团活动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社团活动模式单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方法层出不穷,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社团活动模式及方法都需要与时代的变化相结合,这就需要对社团活动的理念以及机制进行更新与优化,不断完善社团活动机制,从而推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社团活动观念
大学生社团活动人员需要认识到社团活动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社团管理者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社团活动模式创新工作的关注,将其纳入学习规划的计划之中,并积极建立完善的社团活动系统。同时,为了保障社团活动与现代对于人才要求的变化,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型组织形式,从而提高社团活动效率,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建立完善的社团活动标准
高校社团需要完善社团活动标准,从而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社团管理的职能。管理人员在审核入社成员时需要对各方面的权限与责任进行明确,若有需要直接与申请者进行面试,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复核;在成员选拔方面需要由部门管理者共同决定,严禁专人专权对成员管理进行独立处理。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应当建立相互合作的模式,从而做好实现活动流程。在社团活动中还需要做好对社团活动的监督,同时对大学生运用情况进行真实、客观的反应,及时发现自身在社团活动中的各种错误,提高社团活动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三)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高校社团为学生的发展以及课余活动的丰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总体而言,社团活动的创新较慢,社团活动尚未完全实现学习与专业发展结合,发展观念较为滞后,这限制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依托,面向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为中心,以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面向社会的社团活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高校社团活动参与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社团主要是学生通过共同爱好组件的学生组织,并且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规范。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所付出的努力越多,学习效率也会有所增长。高校需要借助社团活动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并通过创办大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参与情况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杨帆,李朝阳,许庆豫.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评价与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2015,36(12):43~51.
[2]冯洁,刁雨桐.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评价模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5(13):124.
[3]彭志越.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承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