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2018-11-14■/
■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与校企的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这一合作模式是由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而逐渐形成的。高职院校与校企的合作是由校方、企业以及教育部门等合作下开展进行的,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企业型人才而运营的一种模式。高职院校与一般院校不同,其作为应用型院校,专门培养了一批企业实用型人才,所以也更受企业的欢迎。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与校企的合作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探寻二者深度融合的方法,实现互利共赢。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是基于高职院校、企业和教育部门等相关资源合作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是在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之下所展开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为提前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院校,其属性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应该更加的紧密。在这层含义之上,我们也可以认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成功与否就决定了高职教育是否成功。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与校企之间的合作,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培养出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相关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十几年的奋斗过程中,许多的高职院校与众多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我国高职院校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校企之间进行合作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在中国,高职院校与校企的合作之间似乎进入了瓶颈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环节都存在着大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一些高职院校只重视培养学生单一的技术技能,不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进一步的发展。经过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只具备单一的技能,缺乏发展潜能,也没有创新意识。这类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容易遭到淘汰。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另外,高职院校和企业是双方合作中的两大要素,但是他们在这场合作中所占的位置和相关的功能又是不同的。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之间也没能形成公平的利益分配系统,在大多数的合作中,主要的受益方是学校而不是企业。在二者的合作中,校方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导致许多企业不能没能直接受益,还要额外支出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这就直接造成了现阶段许多企业在合作中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的局面。这还由于一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只想在高校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而吝啬于支出培训成本,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往往就会将培训费用视为负担。许多校方的负责人也没有尽到自己相应的职责,做好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工作,这就致使企业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自身存在的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二者的合作发展。比如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且大多数教师从未在企业实践过,导致教师无法教授同学企业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制约了合作的开展。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就很难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端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构建有效的合作模式是二者形成良好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将合作持久地继续下去,双方共赢是关键。一方面学校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教会同学们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分别完善自己的功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利益的获取双丰收。此外,双方还都应就合作方面产生正确的共识,作为高职院校,其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必须紧随发展潮流,培养企业适用性人才。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征求与其合作的企业的意见,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方便了学生们的就业。就校企而言,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接纳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应该积极的支持校方的培养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优质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义务。
高职院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企业适用性强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具有直接性和定向性等特点。所以在教学环节,更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便培养出在毕业后能后直接在企业工作,服务社会的技术型人才。以此来看,协同创新发展将会是高职院校和校企深化合作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高职院校和校企之间的合作顺应社会大趋势,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目前虽处在瓶颈时期,但通过协调创新,将培养专业型人才和企业需求型专业设置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未来一定能实现校方和企业的共赢,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