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2018-11-14■/
■ /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使人类逐渐开始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最崇高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经了很长时间,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工厂的大量建设急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人阶级在此过程中受到压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愈加激烈,无产阶级急需一个理论来指导他们对抗资本主义的压迫。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为无产阶级进行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为各国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革命家与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热情高涨。梁启超作为我国较早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不断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当时,我国缺乏一定的阶级基础与正确的指导思想,实践成果也不够明显,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反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正式传入中国。李大钊、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因此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资本主义力量的冲击,重新点燃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与革命家的革命热忱,鼓舞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现民族独立愿望的信心,但当时真正从思想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核心的只有李大钊先生一人,很多知识分子只限于听说过。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五四运动的影响,在中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浪潮,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不断寻求改造中国现状的出路,李大钊作为最先领悟马克思主义核心的知识分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
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李大钊从1918年7月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
开设相关课程:李大钊曾在北大及其他高校开设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课程,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
建立学会组织学习:1920年开始,李大钊组织了各种学术研究会,通过演讲与其他知识分子的讨论马克思主义文学,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二、逐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
(一)思想观念的相似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提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践与认识相同步的思想颇为相似。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提到的各尽所能,满自身需求分配的思想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同为一家,一同耕作,共同享受耕作的劳动成果的思想相接近,都是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或大同社会的愿望。两种思想文化的相似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入中国,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
(二)民族精神的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之所以能被国人所接受,与当时中国受封建压迫及列强压迫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所体现的反对民族压迫与欺凌,同情弱小民族的思想刚好与近代中华民族开展五四运动中反对帝国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相契合,故而被中国所接受。
(三)马克思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目前最具时代影响力、最完整的理论学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战略,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领导在秋收起义、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中,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通过自身实践来夺得人民群众的权利。在抗日战争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体现出无产阶级用于抗争的精神。邓小平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正“左”倾错误,并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运用到实践中,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标准的现代化城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我国出现和平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梦等字眼,这都能体现出中国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在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在当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邓小平执政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纠正了左倾错误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平反了冤假错案,提出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概念,说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人民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结语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仅对中国现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了促进作用,而且为中国近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中国在革命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应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