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文塔尔的偶像观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记陷阱偶像

■ /

河北大学

一、偶像的分类与特征

在洛文塔尔眼中,偶像存在的领域不外乎政治生活领域、商业和专业领域和娱乐领域,总的又可划分为严肃和重要领域与娱乐领域。偶像所指也分为两种:昨天的生产偶像和今天的消费偶像。

在洛文塔尔看来,娱乐界人士角色在传记作品中的大幅增多,标志着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的移步。所谓生产偶像,即生产的偶像,他们的职业具有相当的社会重要性,挑选出来的是普遍具有大众社会性的典型的生产性的代表,例如银行家、发明家、铁路公司总裁等。作为“生产偶像”的传记主人公,是一个从完整个体出发的“给予者”,他们凭借自身经验和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从而成为社会的生产者,为社会发明、生产、制造新条件和工具,给大众带来满足感,同时达到自己成功的目的。他们的工作和效率是由其自身行动和外在约束共同决定的,也讲求首创与进取精神。所谓消费偶像,即活在“消费”中的偶像,其与生产偶像以“是否作为商品而存在”区分开来。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的过程,相反,他们活跃在娱乐界和体育界等休闲领域,与大众的休闲时间也密切相关,例如夜总会的明星。他们引导大众的消费方向或为大众提供可供消费的对象,追求一种悠闲的愉悦,从而达到贴近消费者,推动消费的目的。消费偶像更多的是索取,趋向于满足自我(用已生产出来物质)而不是自我创造为大众带来满足感。

二、充满陷阱的偶像之路

偶像的形成与社会状况和大众喜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偶像形成过程,也是给偶像和大众双方设陷的过程。偶像若想长久的活在大众审美之中,就要成为大众兴趣的聚焦点,或者成为个人群体所效仿的榜样。大众对偶像产生兴趣,多出自于一种窥探名人生活的心理,而兴趣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效仿与向往,根本上都是对成功经验的变相追求。其一是效仿,最畅销的传记内容大多是“偶像通过个人努力超越普通”。大众想要找到成功的方法,因而效仿偶像,坚信“底层大众能攀上社会等级的阶梯”其二是向往,大众对于不可及的偶像,大多存在一种梦想般的膜拜与追崇,企图通过传记的手段,了解超越自身的另一种人生走势。

对偶像的介绍,存在两个误区:个人生活和环境生活,个人生活上让偶像陷入陷阱中,环境生活却给大众挖了陷阱。个人生活的局限使偶像沦为了血统和友谊的产物。他们往往被看做过去的优秀再现,良好的性格归因血统的优势,而并非后天养成;在友谊关系中,也总是作为“被帮助的对象”,而并非共同进步的互助关系。似乎成为偶像的过程就是良好基因的继承和对朋友情义不断索取的过程。此外,偶像性格与其职业的选择似乎是相对应的,仿佛只要是政客,就逃不过“禁欲主义者”的标签。传记还通过表现偶像无伤大雅的习惯,来丰富形象,但这些习惯,与偶像结合,便变为了固定组合。偶像成为了由各种标签拼接而成的外在形象,他不再是一个有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个体了。

环境生活方面,似乎偶像的人生过程就是顺着天性发展的过程,一旦在大众心理树立了性格和职业,那么从这种天性产生那一刻,偶像便停止了发展。偶像从个人生命的掌握者和代理人形象,被动变为性格特征的承受者。娱乐偶像为了获取更多消费性行为,被迫在大众面前表演并丰富设定好的为大众所喜爱的性格。大众也陷入了“伪创造性”的陷阱中,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触到人物的本质,便将消费挥霍在表象。另一个陷阱就是对成功和幸福的错误解读。偶像的成功出现了一种“自发性的匮乏”,偶像不需要自己去寻找,只需等待机遇幸运地来临,机会是偶然,抓住了是必然,转折即是成功。

实质上,偶像是最缺乏幸福感的人群,他们的消费型人格的确立,是建立在“没有发展的灵魂”上的。普通大众能根据社会和自身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性格,这本身是幸福的独立,但大众一旦接受消费偶像,就变成了壳子里的人,处于被消费偶像支配的地位。可以说,大众误入了幸福的陷阱,接受了社会传播的标准,处于被动地位了。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注偶像时,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面对现代社会的消费型偶像,我们要提防语言的虚幻外表。一般来说,为了使偶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描述者总是会运用最高级的词语来修饰。例如鞠婧祎,她是美的,描述者偏要加上“四千年一遇的第一美的”这样的最高级的修饰,进一步打上“美”的标签。“最……”的描述,看似个性十足,实质上是最平庸无奇的,这是“伪个性化”的、强行吸引大众注意力的手段。它只能让大众发出感叹,控制大众对某种现象的关注度,却不提供可模仿的成功的道路,缺少本质上的积极内涵。运用最高级修饰进行的宣传,使得大众越发感到自身生活的无意义和“低一等”的地位。大众越是感到无意义,越是表明控制程度之深。此外,描述者还用一种具有新闻性的内容吸引大众的眼球,诱导娱乐,提升大众对偶像的消费兴趣。描述者或运用神话将伪神圣性带入新闻,运用“奇迹再现”和“难以置信”的修饰夸大偶像行为;或营造一种虚伪的亲密关系,贴近生活,打造一种沟通近在身边的感觉,从而拉进偶像与大众关系。这些夸大行为或刻意缩小与大众距离的行为描述,实质上都是描述者迷惑、控制大众的手段,都是虚假的事实。

偶像实质上是一种风向标的存在,能成为偶像的人,必定是有一技之长能超越竞争的人的人。大众需要真正个性化,多面体的偶像来树立社会的风气,开辟一条可能会成功的大路。如果一个国家的偶像是具有睿智头脑的智者,那么智者所要做的是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给出问题,保持距离感和崇拜感,让“粉丝”成为具有认知力和洞察力的国民,解放偶像,也解放大众。

猜你喜欢

传记陷阱偶像
大众偶像
偶像报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书坊
读失败者的传记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陷阱
偶像们都恋爱了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