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社区的管理与服务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社区

■ /

四川文理学院

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建立和谐积极的学生社区文化,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对于学生将来立足社会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新的学生公寓社区管理体系形成,解决当前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困境做出有益探索。

一、我国高校当前主要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一)传统的集中式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生公寓一直由校方集中统一管理,学校由后勤部门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完成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学生根据年级、院系和班级,统一安排住宿,同班级、同院系的学生,大多被安排在同宿舍、同楼层。每栋宿舍楼会配备楼管,负责监控楼内人员出入,楼层由保洁人员负责卫生,定期安排维修人员进行水电检查,保卫部门人员负责学生的人生和财物安全,各班级指定辅导员,定期检查学生内务,传达学校、院系通知,组织学生活动,宿舍旁配套超市、餐厅、水房、澡堂等设施,方便学生生活。这种模式主要关注学生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管理相对简单,学生在公寓管理中的参与度不高,集中管理的目标是保证学生安全、学校稳定,但由于受行政部门管理,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都有所欠缺,更加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操的关注和培养。

(二)社会化物业公司管理模式

近年来高校后勤不断进行社会化改革,部分高校引入社会上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学生公寓,专业公司在人员专业性、服务意识、专业设备方面都有优势,并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能比较好的进行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经过专业培训,在公寓楼监控、设备维修、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经验丰富,专业素质比较高,对学生提出的需求响应快,完成质量高,提升了公寓管理的效率,使学生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物业公司会通过引入社会资源,丰富食堂的餐饮品种,增加更多方便学生的便民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社会服务的多样性,通过竞争保证服务商家的服务质量,不断进行服务创新,这些都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社会企业追逐利润的本质,在增强服务多样性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有偿服务,引导学生消费,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白,这也是学生公寓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校企共同管理模式

校企共管模式下,由学校成立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学校行政任命,作为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负责人。公寓管理可以通过招标程序引入社会专业的物业公司,充分发挥其在公寓管理方面的优势,其工作成果由委员会进行考核,优胜劣汰;同时由各院系学生成立公寓管理委员会,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院系派驻辅导员到学生公寓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教育。这种模式由学校、学生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在公寓的管理方式上更加专业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在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是当前比较普遍的公寓管理模式,但由于参与方更多,各方诉求有时会有冲突,学生更注重服务品质和自我意识,企业更注重经济利益,学校需要维持校园稳定,因此各方在互相协调、共同管理时会存在矛盾,导致出现服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思想教育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二、国内外高校可借鉴的学生社区管理经验

欧美在学生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例如英国的“住宿学院”制度,住宿学院不仅是学生休息居住的场所,也是宣传学校文化,让学生结交朋友的平台,住宿学院提供一流的基础功能设施,住在这里感觉像是在一个大家庭,不论是关于学术讨论,还是个人爱好,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宿舍已经超越了居住的范畴,成为了另一个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在住宿学院中也会打破按院系、专业划分的规则,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混住,让不同背景、不同思想的学生互相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比单纯由老师灌输知识要生动和有效的多。

受到“住宿学院”模式的影响,亚洲高校在吸取欧美先进学生公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探索出很多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例如香港大学以现代化公寓的标准,为学生配备了齐全的各种家电,如冰箱、电视、洗衣机、微波炉等,方便学生的生活,还有先进的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以一流的设施保障学生住宿的安全和舒适。其最大特色是为每层楼建立活动室,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参与和创意的快乐,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注重对学生文化的熏陶。学校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颇具特色,安排教授作为学生公寓的重要管理者,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拉近了教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感受学生的思想变化,真正做到对学生从生活到思想上的关怀。

三、结合我校实际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2016年10月8日,四川文理学院颁布了《四川文理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2016级新生已经实施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对充裕,自主学习的空间得到了重组,原有的自然班级被打破,每个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成为多个班级的成员,学生公寓成为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

(一)完善公寓管理体制,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的公寓管理不能只强调对学生的控制,要注重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和教育,与之对应的是管理上要有所变革。学校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学生服务管理中心,由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学校、学生和社会化公司之间的工作,加强服务意识,丰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在基础设施管理,例如楼层卫生、水电维修、公寓安全、生活配套等方面,要发挥社会化物业公司的专业优势,学校引进并对其工作加以管理,学校组织辅导员深入宿舍,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心声,发挥学校在思想教育上的长处,同时由服务中心统一协调各部门配合公寓管理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公寓社区的主体,在公寓管理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学生党组织和学生社团,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组织多样的学生社区活动和评比,比如“最美宿舍”评比,卫生评比,让学生更好的行使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对于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积极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感到被重视、被尊重。学校还可以借鉴欧美住宿学院的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宽学生的自由度,使学生产生家庭的归属感,自然也能让学生更加爱护学生社区,愿意为学生社区的发展献策献计。

(三)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突出公寓育人智能

公寓社区文化对加强学生凝聚力,陶冶学生情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加强自律意识,更具责任感,防止一些非主流思想的侵袭。学校通过自身在文化建设上的优势,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区活动,寓教于乐,通过研讨、娱乐、访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注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和讨论,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营造自由的社区氛围。

四、结语

学校规模的扩张和教育方式的转变,为高校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自我管理,同时要注重学生公寓的社区文化建设,以学生为本,以文化育人,学校作为管理主体,要充分协调好学校、学生和社会化公司的关系,才能保障新形势下的公寓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程勇,姚大明.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社区的管理与服务[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4(04):77~78.

[2]顾书.创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创建和谐高校环境[J].社会视窗,2010(10):234~235.

[3]时长江.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社区
社区大作战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3D打印社区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末日公寓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