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018-11-14■/
■/
海南师范大学
一、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物的异化”
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本来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的结晶。按道理而言,保持和谐的关系应当是劳动产品理应与劳动者的应然状态。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不归工人所占有,工人自己生产的产品也不归自己拥有,而是归生产资料所有者,即资本家所占有。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这样一来,劳动者本身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却与自己相对立、相排斥。不仅如此,处于这种“异己的”对象性关系之中,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也就越多。那么,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力量也就越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也就越少。换言之,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这种相互排斥的力量也就越大。
(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自我异化”
马克思把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称作劳动的“自我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对劳动者异化关系,是由劳动的自我异化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不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使自身异化,那么劳动产品也就不会与劳动者相异化,也就不会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因此,劳动的自我异化是更本质的东西,是决定性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劳动外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谋生为出发点的劳动是劳动外化。劳动对工人来讲是外在的东西,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这种劳动仅仅是把劳动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并不是兴趣和乐趣。因此,工人在劳动中是不会得到快乐和幸福的。一旦失去肉体的需要,人就会逃离劳动。其次,对于工人来讲,工人只是劳动产品的附庸、资本家的附庸。在这种情境下,工人认为这种劳动本身,和处于劳动中的自身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的。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景,马克思指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人本身觉得自己是在自由自觉地活动的的情况,只存在于使用自己的动物机能——满足于吃、喝、住等低级的机能。人的东西和动物的东西被颠倒了,人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简言之,马克思将这种不依赖于劳动者、不属于劳动者,并翻过来反对自身的活动称为自我异化。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关系
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这里“类本质”、“类生活”、“类”都是借用费尔巴哈的术语。马克思不仅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一些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而且他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之结合,对从而赋予这些概念新的意义。
人的劳动是生命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指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类生活。马克思认为类存在物不是意识创造出来的,不是虚构的,而是通过人的实践来创造对象,改造外部世界的,以此来表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与此同时,只有通过人的感性活动才能生产出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的意识也是随着对象化的感性活动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仅仅是为了满足人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对人来说变成了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个人的生存的手段而已。
(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
人同人相异化是由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人的自我异化、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导致的。因此,这是必然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人同自身的异化的同时,必然也会同他人相对立。特别要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突出表现为利益的冲突与对立。劳动产品和自己的活动对工人来说是异己的,它到底属于谁呢?答案是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资本家。
异化关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虽然工人是劳动的主体,但却不是劳动财产的主人。异化的劳动和异化的产品的存在使“资本家”才得以产生。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异化关系,归根到底是工人和资本家的异化关系。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自由,那也就等于剥夺了劳动者作为人的本质。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必然,并长期处于对抗的状态。这种对抗关系长期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了两个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二、以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
人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对象化的过程,是通过自由的活动来界定的,即通过劳动的对象、产品、过程,来看人的本质劳动,也就是说人类活动的对象化活动。人的本质处于异化当中,因此对异化的扬弃,也是对人本质自身的扬弃。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中心的哲学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而这种活动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对象性活动。人是怎样的,是由他的对象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统一的,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基于这点,人的活动才是自由、自觉的。我们常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意识、有思想,在马克思这里也找到了依据。而异化劳动则是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是因为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其次,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动物生产和人的生产,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产。所以,也就具有两种不同的尺度。马克思认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为不挨饿而“生产”,因此,是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产的概念的。这里的“自由地”指的是人可以有选择的选择自己的产品。与此同时,马克思强调人是按照美德规律来构造的。人不但可以在不受肉体需要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生产,而且还能够按照美德规律进行生产。可见,人不仅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体会到自由,还通过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去创造这样的自由。
与此同时,人只有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才得以证实自己是类存在物。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然而,异化劳动却从人的那里夺去了它的生产对象,这样一来,也就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现实的类对象性。在工业文明时期,异化劳动是把人机械的固定在机器上,没有自由,人只要不工作,就会挨饿甚至居无定所。而此时的资本家们享受着高端奢侈的生活的同时,仍旧不满足于此,依旧想方设法的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的就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电影《摩登时代》,资本家们为节省工人的吃饭时间,找人发明喂饭机器,让工人一边吃饭,一边机械的在流水线上工作。电影以巧妙的讽刺的方式,表象的向我们展现了异化劳动形式。
最后,马克思认为是人为造成了自然的异化,而阻碍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的因素就是资本逻辑。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进入人类历史,才能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指的是“人本学的自然界”,那么它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意义应当理解为不是以类别、属性,以及建立在进化论的基础上的体系来阐述它。而是应该将其置身于现实世界,它应该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的统一。
三、以扬弃异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批判
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对于异化劳动的扬弃问题是马克在阐释异化劳动中重要的一部分。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句话是探索异化的扬弃的方向性指引。这里“自我异化”指的就是处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换言之,在资本主义异化阶段,其自身也在不断积累自身的否定因素。因此,扬弃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二者属于同行者。然而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二者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私有财产才会真正的被扬弃,也就意味着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算真正地被扬弃。那么,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呢?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了以下三种共产主义的形式。
粗陋的共产主义。马克思虽然没有在《手稿》中明确指出这种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恩格斯在后来的《反杜林论》中提出:“禁欲主义,斯巴达形势的共产主义,是这种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这种共产主义所持的观点具有以下几点:第一,在这种共产主义面前占据强大统治作用的是实物财产,它否定私有财产,并想用强制的方法抛弃私有财产。第二,工人这个限定没有被取消,只是被扩展到一切人的身上了而已。第三,主张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马克思对这种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首先,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共产主义虽然否定私有财产,但是它并没有意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它主张废除的不是私有制,而是想要通过平均分配私有财产来反对私人占有。但是,马克思主张要彻底消除私有制,因此马克思的观点截然相反。其次,马克思认为在这种共产主义社会中,工人也只是通过劳动获取生存的手段,与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异化劳动并无本质区别。还有,马克思决然的否定“公妻制”,他认为这种思想是粗浅的、丑陋的,是人对待自身没有界限的退化,这种思想是没有底线的。
马克思在三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的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共产主义是以异化和积极扬弃的共产主义。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是脱离空想共产主义之后,即未来科学共产主义的雏形。那么什么是所谓的“积极的扬弃”呢?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都处于异化之中。他认为共产主义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为了实现人对自己本身的真正占有。因此,处于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是向社会的合乎人性的复归。这里所讲的“社会的”,是指置身于社会之中的人能够和谐的控制、调节人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并且,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实现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的统一。
扬弃异化的必要条件——必须克服异化劳动,消除私有制,消除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支配特性。我们说共产主义社会,恰恰就是异化条件不存在的社会。因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与扬弃异化的过程是走在同一条路上的。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从事生产劳动,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要扬弃异化,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必须立足于现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历史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