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018-11-14■/
■ /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并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公民给予物质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年迈、疾病、残疾、失业、灾难、生活困难等特殊情况的社会成员[1]。自80年代初以来,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且仍有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也就是社会保障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住房保障及其应对措施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必然退出其领域,从而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除此之外,中老年人、妇女、儿童、城市农民工、农村贫困农民等人也构成了弱势群体的一部分[2]。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的主要保障机制是通过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三种主要方式建立起来的,并协助发放住房补贴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低息贷款。然而,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的三种主要途径都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针对住房保障方面,我们应该做到:(1)明确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应该把增加住房供应量作为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的对策,在廉租住房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取消房租的分配,增加租金补贴,使低收入者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住房环境。(3)完善公积金制度的对策。首先,努力解决目前公积金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其次,适当提高公积金存款利率,提高职工公积金存款积极性。
二、医疗保障及其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医疗卫生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一直将有偿服务和义务服务结合起来,以家庭为单位,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综合起来,为农民提供积极、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综合服务[3]。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1)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医疗需求的模式,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的过程中,由于参保人大多为老人、儿童、弱势群体、企业中的失业者以及无业者,因此社区医疗服务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十分笼统,大多是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没有具体地划分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更没有认真考虑各地医疗资源的现状,从而导致其发挥作用不够且只是死板地按统一标准划分社区卫生机构。
针对医疗保障方面,我们应该做到:(1)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把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2)支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使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成为现实。(3)加强医疗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通过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的收缴,防止欠缴、拖欠、挪用、周转缓慢等现象的发生。(4)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同时,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1)拓宽失业保险金筹资渠道,并增加其数量。(2)逐步扩大失业保险的范围。(3)将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相结合,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从而解决社会发展的稳定问题。
三、养老保险及其应对措施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国家根据人民的体质和劳动资源规定的一种年龄界限,当劳动者达到这一年龄限制时,作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解除劳动义务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虽然经历了制度变迁,但从全国的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挑战:企业拖欠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退休职工不能按时领取养老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4]。
针对住房保障方面,我们应该做到:(1)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偿还对于老职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2)必须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要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必须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基金投资运营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分离。
四、结语
养老、治病是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是政府追求的目标。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具体实例,从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探究了其中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