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科创大走廊,决胜未来的大平台
2018-11-14韩一丹
文|韩一丹
10月11日,在云栖小镇,杭州宣布要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要在这座平均每天诞生602个市场主体和109个有效发明专利的数字城市,让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无网不在、在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
这样的雄心壮志,杭州有足够的底气。在城西科创大走廊,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高校系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主力军,正在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这里将诞生超千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未来即将被点亮。
▲ 青山湖科技城 徐晖/摄
① 阿里巴巴
② 云栖小镇 徐晖/摄
|在这里,“大走廊”缘何兴起?
2015年11月12日,浙江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十三五”规划座谈会时指出,“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既能干,又应该干的,而且能干成的一件大事。” 此后,这条以科创为名的“大走廊”就日益频繁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为什么城西科创大走廊如此受到关注?放眼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已蓄能多年,虽然杭州有“移动支付之城”“电子商务之都”的美名,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缺乏创新型领军企业,大而强企业不多。据杭州市科委资料显示,目前,杭州市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数 2844家,深圳11230家,广州8000多家,均远远高于杭州。“十二五”期间,深圳年均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是杭州的2.39、2.25倍;而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都低于武汉、苏州等城市。一直以来,浙江的创新集中于商业创新领域,科技创新领域依然是“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内各大中心城市追求“增长极”的共识。上海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以“中国光谷”为基地,倾力打造“自由创新区”;苏州以吴江为坐标,双创高地迅速崛起……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杭州作为浙江省打造创新战略平台最有条件的城市,急需一块能够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抱团发展的区域,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在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波士顿128号公路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子产品创新中心。这条公路上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大学相连。在上海,G60高速公路松江段两侧布局“一廊九区”,这里有一条40公里长的沪西南科创示范走廊,集聚了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100多个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而在杭州,不少创业人士发现,城西的环境似曾相识——这里高校云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形成“智库联盟”,汇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仅浙江大学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69人;这里有阿里巴巴,从湖畔花园走出了“十八罗汉”,马云对城西有着天生的好感,2013年8月,阿里巴巴12000余名员工搬迁至未来科技城,让这里充满了新生的气息;这里青山绿水、宜居宜业,杭州城西有“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有“树在水中长,船在林间行”的青山湖,商业氛围浓郁、配套设施完善,是杭州最生态宜居地之一。
③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图
有了这些先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兴起,时不我与,顺势而为。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提出,要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成为面向未来、决胜未来的大平台,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在这里,触摸未来脉搏
“双11”进入倒计时,阿里巴巴宣布将启动“一站一星”计划,向太空发射“糖果罐号”迷你空间站和“天猫国际号”通讯卫星。届时,全球消费者将收到诸多来自太空的惊喜。阿里真的“上天”了,而这么大的成果正是出自阿里巴巴于去年11月云栖大会上宣布投资1000亿成立的达摩院。
这个出生就自带光环的达摩院,究竟有多牛?“达摩院”是马云亲自取的名字,他将之定位为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达摩院覆盖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X 实验室五大研究领域,共14个实验室。成立一年来,已经吸纳了超过300位全球顶尖的研究人员,在涵盖全球的8个研发中心里工作着。包括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数家国际顶级科研机构,都已加入了达摩院的科研“朋友圈”。
① 湖畔大学效果图
今年4月,达摩院宣布正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5月,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又宣布,研制出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目前,达摩院已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中获得近20项世界第一。马云雄心勃勃: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
除了达摩院,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不乏世界级、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截至目前,“大走廊”内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达719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387件,发明专利授权数7116件。浙大超重力实验室是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将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精尖战略领域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还有西湖大学、湖畔大学等高层次院所平台的落成和启用,让“大走廊”注定不凡。
② 之江实验室
③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
|在这里,汇聚八方英才
坐落于人工智能小镇的之江实验室,被称为“含着金钥匙”出生。它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于去年9月,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堪称“大走廊”的灵魂工程。
成立一年来,之江实验室已组建了含33位国内外著名院士在内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引进了十几位以图灵奖、国内外院士领衔的首席科学家和方向带头人;以平台项目为纽带,集聚了200余人的双聘和流动科研力量;通过全球招募,吸引了来自名校、名院、名企的近100多位青年科研人才加盟。按照之江实验室发展规划,到2022年,实验室将集聚科研人员两万人,打造顶尖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200个。
① 海创园 王连刚/摄
② 梦想小镇 张关春/摄
除了之江实验室这样广聚英才的大平台,许多高层次海归人才也选择落户于“大走廊”的各个园区。目前,“大走廊”内已集聚科研院所61家,院士工作站18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5319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8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239名,杭州市“521”计划人才99名,海归人才累计创办企业914家,成为全市全省人才密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人才效益最明显的“智力高地”。
|在这里,释放创业活力
最近,一档介绍全国特色小镇的周播节目《小镇中国》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播出,梦想小镇有幸成为了这一系列节目的开篇之作。
梦想小镇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是“大走廊”最早建成的创业创新重要平台和载体之一。梦想小镇的创业大街,白墙黑瓦却暗藏着风起云涌。杭州西顾视频科技(FXG)就位于创业大街中心地带的眼见VR中心。来自加拿大的创始人Nikk正带领着这家不一样的“混血”VR公司,奔驰在梦想的路上。
Nikk曾与合伙人一起创办了Oculus China.com(VR社区),中国最早的VR爱好者和行业人士都源于此社区。VR社区网站被Facebook收购后,Nikk受邀来到杭州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2017年7月,FXG作为种子轮企业入驻梦想小镇,获得了免费的办公场地和配套的政策支持。随后,FXG参加创业先锋营,成为小镇的金钥匙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已经组建起一支30人的国际化VR开发团队。
FXG所在的眼见VR中心是浙江省内首家专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现实技术产业垂直孵化中心。Nikk的团队与孵化器里的其他团队也经常合作,他认为,当前杭州的创业环境尊重国际又成本较低:“我在加拿大的一些朋友都非常羡慕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遇,很多朋友至今只能在家独自办公创业。”
像FXG这样的创新企业,在“大走廊”比比皆是。从基础创新到种子仓,从孵化器到加速器,从中试基地到产业园,“大走廊”的创新创业闭环已经形成,55个众创空间正逐渐向外辐射能量,仅未来科技城两年来向全市输出企业60余家。紫金众创小镇、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南湖创新小镇、微纳智造小镇等特色小镇,成为了全省小镇建设的标杆。同时,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城投贷联盟等服务平台,为“大走廊”内资源共享共用、满足企业投融资需求,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这里,投资持续升温
去年9月,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之浙江启尔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光刻机浸液系统项目签约入驻青山湖科技城。光刻机是生产芯片的设备,芯片产业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骨”,整个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是建设光刻机浸液系统产品研制与中试基地,旨在高端芯片上烙上“中国制造”。
两年来,“大走廊”先后签约阿里巴巴“五新”基地、云计算产业园、中移动产业园、独角兽产业园及智慧产业园等。像启尔项目这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就有78个,协议总投资约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杭州)独角兽企业园、云谷独角兽产业园相继开园,聚集了杭州40%以上的独角兽企业。
两年来,“大走廊”注册企业数爆发式增长,总数已近四万家。产业的活跃度催生吸引了资本投资热度,累计引进金融机构1379家,管理资本2937亿元。“大走廊”成为了全省投资热度最高、开发力度最大、发展潜力最充分的区域之一。
近期,“大走廊”又传来利好,文一路地下通道已试通车,将大大改善城西交通拥堵的“顽疾”。随后,文一西路即将改造提升,到2021年,一条东西走向的快速路将从下沙钱塘江边一直到仓前。此外,铁路杭州西站、地铁3号线、5号线、机场快线、杭临城际线,正在全面推进。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浙大国际医学中心、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等一批配套项目均已落地和建成。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配套的不断完善,‘大走廊’将成为杭州城西的一道风景,‘白鹭翩飞芦胜雪、湖光山色两相和’的宜居宜业环境将得以呈现。”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佳骏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