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萨利机长》的镜头语言艺术
2018-11-14陈冠男
陈冠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灾难片是好莱坞商业大片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视觉冲击感的数字特效、悬念重重的未知情节、感人至深的情感等都是一部成功商业大片的必备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史上并不缺少制造票房奇迹的传奇灾难片,如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泰坦尼克号》、罗兰·艾默里奇的《后天》、迈克尔·贝的《世界末日》等,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同时也打造了好莱坞灾难片世界的审美格局。
好莱坞灾难片《萨利机长》是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最新作品,汤姆·汉克斯、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根据2009年纽约哈德逊河迫降事故改编而成,塑造了萨利机长这一英雄形象。无论是从影片的剧情内容、主题内容还是最终的视觉呈现,该片都不能算作一部彻底的灾难片,而更倾向于一部叙事缜密的剧情片。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叙事重点放在萨利机长英雄形象的辩证塑造上,以及在哈德逊河迫降事件背后发生的琐碎事情。
一、灾难事件的镜头呈现
从20世纪末期开始,在数字技术的大力推进之下,灾难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字技术和大银幕为灾难镜头的呈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导演可以尽可能地在银幕上“制造灾难”以满足观众的视听感官刺激需求。《泰坦尼克号》《后天》《世界末日》《独立日》《完美风暴》等多种风格类型的灾难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科幻、纪实等多种角度展现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恐怖情景,并以灾难为大背景打造着一个个银幕英雄人物。好莱坞大片对于灾难镜头的呈现上,随着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而更加游刃有余,对于灾难的任意镜头视角的表现都成为可能,只有想象力能够限制灾难片的视觉效果,而绝非数字技术。
随着大片时代到来的还有视觉文化,观众对于商业电影的视觉感官审美需求要远高于以前的任何时代,叙事的弱化、视觉的强化成为主流商业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然而,在21世纪商业电影的发展大潮中,灾难片却逐渐走向发展的低谷,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已经对一般意义上的灾难片形成了审美疲劳,当一部灾难片的视觉镜头、叙事情节都能被观众预料,那么想要做出突破便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于是,21世纪之初以奇幻电影为代表的商业电影是电影发展的中流砥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和《指环王》系列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
面对当前灾难片呈现弱势的发展局面,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创作《萨利机长》时独辟蹊径地选择了从另一个角度呈现2009年发生在纽约哈德逊河的这次迫降事故。对于灾难镜头的呈现方面,影片通过机舱内和机舱外两个角度进行呈现,一方面表现了包括机长和乘务员在内的155人面对灾难发生时的反应;另一方面表现了飞机在纽约城市上空盘旋,直至在哈德逊河迫降的全过程。影片开始就铺垫了灾难片的叙事氛围,当镜头中的飞机由远及近地滑行过来,观众能够直接看到两个动力引擎都在燃烧,随即飞机滑行到城市上空,从飞机向外望去,整个城市都是倾斜的,预示着危险即将发生。《萨利机长》并没有过分夸张制造飞机发生事故时的情景,当飞机刚刚从机场起飞,从被飞鸟袭击造成两侧发动机全部损毁,再到紧急迫降哈德逊河,整个过程仅有208秒而已。萨利机长的迫降堪称完美,几乎平稳地贴着河面滑行,直到完全停下来。因此,影片并没有将萨利机长完美的河面迫降戏剧化、夸张化,而是选择超现实的想象弥补影片的灾难镜头。
在安全委员会的咄咄逼人之下,机长萨利和副机长杰夫都经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和心理压力。于是,萨利机长在成功迫降后的自我反省,成为影片进行灾难镜头呈现的突破口。萨利机长想象自己如果按照安全委员会所说——迫降拉瓜迪亚机场是有可能的,然而依照自己的驾驶经验去想象每次都是以撞上纽约城市的摩天大楼告终。例如,萨利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间隙,身处摩天大楼之中的他望向窗外,窗外突然从远方滑翔过来一架飞机,撞向一栋大楼爆炸。影片在现实与想象架构的超现实情节中,营造了灾难片的恐怖气氛,从另一个角度向观众展现了假如迫降失败将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和影响。
二、非传统英雄形象的镜头塑造
英雄主义是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核心,也是美国文化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追求个人小我梦想的励志片,到讲述个人和家庭、社会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片,再到表现个人与国家、世界、全人类之间关联的灾难片,英雄主义都是主题表述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英雄主义是美国文化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在好莱坞灾难片当中,个人英雄主义更是绝对的中心点,所有的叙事都是为了牺牲个人、拯救世界所服务。好莱坞灾难片当中的英雄多数都是平凡人,在经历人生中的不平凡时刻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因此,纵览好莱坞灾难片,导演在表面上搭建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视觉外壳,包裹在其中的正是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真的情感。
电影《萨利机长》既是灾难片也是传记片,统属剧情片的范畴,根据2009年震惊全美的哈德逊河迫降事故改编而成,用影像还原了有着高尚品格和高超技术的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机长——在哈德逊河迫降事故当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核心人物。众所周知,水上迫降的生存概率是非常低的,当飞机从某个角度插入水中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力,这股冲击力往往会使飞机机身粉碎,机上人员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但是,拥有丰富驾驶经验的萨利机长却在纽约哈德逊河上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完美迫降,机上包括婴儿在内的155人全部生还,只有空姐受了轻微的擦伤而已,这在航空历史上都是不曾发生过的奇迹。毫无疑问,萨利机长是绝对的英雄人物,他完成了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更何况在经历了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萨利机长在纽约人心中更是当之无愧的超级英雄。
但是,影片并没有像其他灾难片一样用大量的镜头长时间地处理灾难发生的过程,也没有一般意义上地讲述平凡英雄的诞生过程。影片更像是一部反英雄类型片,人们对于萨利机长的感激、赞美和肯定都化作影片叙事的背景声音,在这些赞美萨利机长是超级英雄的声音当中,安全委员会对于哈德逊河迫降事故以及萨利机长和杰夫副机长的审查声显得格外刺耳。整部影片对萨利的批判时间要远远超过赞美的时间,正是在这种极具反差的批判过程中,影片的镜头语言也显得与众不同。我们看到故事情节多数安排在晚上,故事场景是酒店房间或是夜晚的城市街道上,即便是在白天的戏份也几乎是阴天,画面当中看不到一丝阳光。
场景环境的设置为人物塑造和内容叙事起到了重要的渲染和推动作用。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大量的人造光源塑造萨利的人物形象,经常用光源从人物面部一侧投射,在面部另一侧形成巨大的阴暗面,凸显萨利饱经沧桑的面部轮廓线条的同时,也表现了萨利内心的纠结与忧虑,烘托萨利接受调查过程中的复杂情绪氛围,即便是主人公萨利没有表达出内心的不快,观众依然能透过镜头画面感受到。这种镜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与传统灾难片对于英雄的镜头塑造是截然不同的,影片《萨利机长》打造萨利英雄形象的方式更倾向于反英雄式塑造,影片凸显他表面风光无限背后的纠结与苍凉,直到影片结尾才为萨利正名,落实他的英雄身份。
三、镜头语言的美学设计
正如前文所述,电影《萨利机长》虽然取材于真实事件,萨利机长也在历史上是公认的英雄人物,然而,影片独辟蹊径地从迫降事件背后的审查行动入手,从讲述事件背后萨利和同伴经历的一切,进而反映出萨利机长在哈德逊河迫降事件当中的主导作用和伟大之处。为了配合影片的叙事风格,影片在画面色彩的美术设计上也与之相配合。
影片《萨利机长》为了制造压抑和悬疑的叙事氛围,全片镜头画面采用冷色调。影片以萨利的噩梦开场,梦中他驾驶的全美1549号飞机划过纽约城市上空,坠落在城市中央。从噩梦中惊醒的萨利出现在画面当中,背光投射出的黑色剪影以及微弱光线投射出他惊恐的双眼,观众完全感受不到一丝成功和喜悦。紧接着,画面中出现萨利在哈德逊河边晨跑,星星点点的灯光依然无法驱散画面中清冷的感觉,萨利紧张的神情更加重了紧张感。白天的室内画面当中满眼是单一的素色,统一的冷色调风格,窗外天空阴云密布,看不到一丝阳光和明亮的色彩。萨利紧张地看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报全美1549号飞机迫降哈德逊河的新闻。即便是新闻里播报的是迫降成功、全员获救的新闻,从冰冷的冷色调画面中渗透出的依旧是充满悬疑感和压抑感的氛围。
冷色调成为影片《萨利机长》的叙事底色和画面底色,画面当中充满着灰色、黑色、冰蓝色,都给人以压抑感和紧张感,画面色彩和叙事情节相配合营造情绪氛围。即便是镜头中出现了夜晚灯火辉煌的纽约城市景观,影片依旧将画面色彩的纯度、明度降低,减少画面中出现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的鲜艳感。一方面,安全委员会对于萨利机长的调查一板一眼、针锋相对,始终坚持电脑模拟的飞行迫降结果才是标准答案;另一方面,萨利面对安全委员会的指控以及事后的自我反思,都让他的精神世界饱受煎熬,复杂的心境正如纽约城上空驱散不开的乌云一般,这两方面内容都在影片的冷色调画面调和过程中凸显出来。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还原迫降事件本身以及事件背后的安全调查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方面他将叙事的最大悬念设置在安全委员会对萨利机长迫降哈德逊河的调查认定上——是否水面迫降是当时最佳或唯一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影片前半部分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之下,影片在后半部分逐渐还原了全美1549号飞机哈德逊河迫降后的关键情节,其中包括飞机降落的瞬间以及降落后救援工作的推进。而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画面色彩处理上,第一次让画面中出现了鲜艳的红色——救援人员的红色服装,这与以灰色为主的冷色调画面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剧情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得冰冷中透出温情。可以说,电影《萨利机长》的画面色彩与叙事内容实现了完美的配合,成功地营造了影片悬念重重的氛围,也正是画面色彩、叙事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反差,才让最终的肯定结果变得难能可贵、感人至深。
四、结 语
电影《萨利机长》塑造了萨利机长这个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影片以哈德逊河迫降事件为大的叙事背景,主要叙述了萨利机长在迫降事件后接受安全委员会调查的全过程,最终指出人们关注的重点应当是落在人的身上,无论是萨利机长在事故发生时候的判断和操作,还是飞机上安然无恙的155人,人都应当是最被关心的部分。影片企图告诉观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个事件看起来绝非表面上那样简单,任何成功都源自不断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即便是极有飞行天赋的萨利,也是在漫长的四十余年飞行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飞行经验,才最终能让全美1549号飞机安然无恙地降落在哈德逊河之上。《萨利机长》采用的镜头语言别具一格,冷色调的、令人备感压抑的画面风格与叙事内容相配合,共同为影片的悬念推进服务,完成了影片的反传统英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