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谐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浅析家庭结构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2018-11-14闫淑霞郑州师范学院
■闫淑霞/郑州师范学院
一、影响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
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有很多,有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家庭结构形式以及家庭教育教养方式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
二、影响儿童成长的家庭结构环境
(一)核心式家庭结构
核心式家庭结构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只有父母和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成长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生活在这种家庭结构的儿童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敏捷的思维,他们往往活泼阳光、诚实、有安全感,更加独立自主。不利的是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人际关系过于简单,儿童在家庭中不能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易于导致儿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往的特点,从而影响和阻碍了儿童的发展。
(二)主干式家庭结构
这种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人生活在一起。人际关系相对较为复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会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也会增强他们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同时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可以借鉴长辈的经验少走弯路;但它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家庭成员多,知识水平、生活阅历、视野各不相同,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甚至造成隔代溺爱的现象。
(三)特殊家庭结构
1、离散式家庭结构
这种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身体健康状况差,还会因为生病无法及时就医而有生命危险;在行为习惯上这种家庭的儿童往往自我控制力差、不讲卫生、乱花零钱、爱说谎、偷东西等;另外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只是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无法和父母进行心理上和情感的沟通,找不到情感倾诉的对象,导致他们容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2、单亲式家庭结构
子女只能跟随父母一方生活,而另一方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儿童的监护和抚养义务。父母在孩子心中是超人形象,是孩子的骄傲和情感的寄托,无论哪一方缺失,都会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感到自卑。尤其是受到欺负,孩子会感觉自己势单力薄,由此会激发他对父母的怨恨;另外这种家庭的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拿自己跟健全家庭中的儿童做对比,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从而产生多疑和自卑的的性格;还有就是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有安全感,对人不信任,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不善与人交往,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
3、重组式家庭结构
子女与一方是继父(母)甚至和他(她)的子女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孩子的心理都很脆弱,情绪低落,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差。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这些儿童言行谨慎、没有主见。在心理上,极易产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精神负担重。还有的儿脾气暴躁、偏激、挑衅滋事,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为儿童明天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一)针对核心家庭的措施
核心家庭的父母要多借鉴长辈带孩子的经验,多跟亲朋好友交流分享教育儿童的经验、方法,还可以翻阅一些相关的书籍。父母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带孩子走访亲友、逛逛公园等,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二)针对主干家庭的措施
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和老人进行沟通、协商,向他们讲明溺爱和纵容孩子的危害,也可以说一说各自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看法,争取协调一致。对于一些不易沟通的老人,那就在给孩子自由空间的同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列出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方法,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决不妥协。
(三)针对离散家庭的措施
孩子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不管什么原因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可以多往家里打打电话,也可以视频聊天。如果做不到双方都回家,可以轮流回家看孩子,也可以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在家陪着孩子,或者到稍微近一点的地方工作,这样不至于孩子长时间见不到父母。
(四)针对单亲家庭的措施
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抛开个人情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对儿童的管教上,既给与自由空间又对孩子寄予希望,但绝不能对孩子溺爱、放纵,要刚柔并济、松严有度。在学校方教师也要多关心、帮助这些孩子,关注他们心理的发展。教师和家长要多沟通,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五)针对重组家庭的措施
尊重孩子,客观平等地对待他们。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视如己出,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同时,父母也要帮孩子树立对重组家庭的正确认识,并告诉他们婚姻的变化不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鼓励、赞赏孩子,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是父母的希望,是整个家庭的未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1]应杨镖.特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7):44.
[2]曹刚.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200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