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深喜相逢
2018-11-14杨晓华
杨晓华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宝鸡的战友来电,应我之约要来新疆转转。几天里,从三秦大地、晋冀鲁豫、湘贛辽沈纷至沓来的电话、微信如信鸽传书,《高原女兵》中的特写人物,“八一”建军节都要来新疆在天山脚下相聚,那些战友退休后,除了带孙子、孙女,难得有时间出来相聚,我怎能不兴奋雀跃,我几次都在睡梦中笑醒。他们如今变成什么样子,脑海里只记得当年年轻时的模样。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这些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千里迢迢奔赴雪域高原,驻守喀喇昆仑医疗站,为广大边防官兵服务,付出了我们宝贵的青春年华。时光荏苒,现在我们早已为人妻母,身边儿孙绕膝,亲爱的战友们,你们还好吗?
“八一”这天,我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早早来到首府乌鲁木齐鑫都酒店等候。一辆车驶来,停在宾馆门前,下来几个人。
啊,终于见到了,老军垦的后代晋屯垦兴冲冲地从宝鸡赶来了,我们像久别重逢的恋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宝鸡的水养人,她还是那么妩媚漂亮。脑海中浮现她当年的身影,她是1971年从新疆石河子农八师入伍的,当年,我们一起在喀喇昆仑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土路上踢蹬着石子,红柳拂面,我们谈理想、谈未来,谈脱下军装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个白马王子把自己嫁了。记得那是1973年冬季,我俩奉命到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卡,抢救一名患高原肺水肿的守卡战士,那时她老父亲突报病危,老军垦在弥留之际多么想见女儿最后一面,再摸摸女儿温暖的手,但未能如愿……可战士王勇得救了。从那以后,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沉默不语、埋头工作,轮到下山休整时,她把机会都让给了其他战友,因表现突出,在医疗站光荣入党。退伍后与丈夫肖平回到陕西,在宝鸡市中医院工作至退休。
从塔城额敏县入伍的小姑娘刘颖从陕西咸阳赶来了。当年在新兵连时,她是我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有些冏事让人忍俊不止,军训半夜紧急集合,她常反穿大头鞋却浑然不知,野营拉练时她打的背包经常散架,只好头顶棉被跑回驻地,常挨排长的批评。1984年她转业回陕后,成长为咸阳市防疫站副站长,丈夫王春喜也是我们同批战友,因突发脑溢血而半身不遂,小刘颖常年悉心照料,坚贞不渝,传为佳话。
1971年从新疆奇台县入伍的李新荣从湖南长沙赶来了。她从喀喇昆仑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换防下山后,又调至疏勒县南疆军区十二医院,莎车县陆军边防六师师医院,戍边40年,退休后定居长沙。当年苗条、俊俏的她,现已是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但你能想到她在65岁生日之际,只身一人又重返喀喇昆仑新藏线吗,壮哉。
1968年从河南新安县入伍的老兵张西洲赶来了。那时他长年驻守在喀喇昆仑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我在山上第一次见到他时,胡子巴茬、皲裂的嘴唇,十个指头的指甲全部凹陷,他告诉我,他已四个春节没和妻子团聚了……他的足迹遍布昆仑山的天防区和空防区,经他挽救的守防战士不计其数,在英美医学学术研讨会上,他对高原疑难病症的急救与防治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博得欧美同行的一致好评。后被任命为新疆军区高原病研究所所长,中央军委授予他少将军衔。
1971年在新兵连带我们的老班长王晓华,风尘仆仆的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小城——叶城赶来了,她是最后一个离开喀喇昆仑医疗站的。当年飒爽英姿的她,如今佝偻驼背,两鬓斑白,但双眸里仍闪烁着坚毅和执着。她的女儿子承母业,仍长年坚守在喀喇昆仑医疗站,何等高尚的情怀啊!我哽咽无语……
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我们相拥而抱,相拥而泣,我们互相凝视着对方,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约定在建军节这天,我们的微信头像全部换上年轻时的军装大头照,呵,好不威武靓丽。上世纪我们为共和国的幸福、安宁固守雪线,我们稚嫩的双手挽救了无数高原官兵的年轻生命,1985年,我们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的光荣称号。我们是昆仑山上一棵草,我们是喀喇昆仑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春无悔,雪山为证。
有时在想:现在有些九零后、零零后,当你们在霓虹炫彩的舞厅K歌宣泄,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时,你们能想到当年和你们一样的妙龄少女,是怎样为祖国坚守、付出青春年华的吗?我们百感交集,我们举杯豪饮,我们开怀大笑,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我们浪漫、舒缓的踏着三步,我们的红丝巾飘舞,映红了半个天际,行人的目光温暖多情,我们被沐浴在一片爱河之中。
不知谁喊了一声:“秀才,作首诗吧”,我早已激动的情不自禁,吟诗一首:
十五六岁戍边关
五湖四海今聚首
当年靓女貌如花
如今老太风韵存
喀喇昆仑医疗站
空阿防区足迹遍
送医送药送温暖
干部战士尽欢颜
西安宝鸡和长沙
天山脚下心相连
战友情谊深似海
天涯处处尽芳草
干杯干杯喜干杯
放歌吟诗舞步炫
红丝巾飘映天际
来年我们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