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中的视觉分析

2018-11-14徐忆涵

电影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动画运动艺术

徐忆涵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动画是对绘画的补完

长久以来,人类对物体视觉完整性的追求从未停止。石器时代刻在洞穴里的野牛奔跑分析图,在一幅画面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瞬间观察留给记录者的完整印象再现,就是最为早期的证据。如果说立体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尝试在平面中表达时间和运动的思想逐渐成熟,那么以摄影术的发明、视觉暂留的发现为基础成长起来的动画艺术,则真正赋予了人们使之可以对整个世界进行完整描述的表现手法。

现代人由于科技的发展,能够在空中飞翔、陆地驰骋、水中游弋,他们有机会看到更多东西,他们的见识也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前辈。那些人和物处在快速运动中的视觉体验使人们对于传统艺术提出新的要求。尽管就视觉艺术而言,早在19世纪,绘画领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空间意识,强调运用错觉艺术手法在虚构的空间中赋予三维客体真实的幻觉。以埃舍尔的一系列画作为例,《画廊》中站在最前面的年轻人既在观赏一幅画,又在所观赏的画面之中,他以接近科学家而非艺术家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突破空间限制的画面。现实与错觉、逻辑与不可思议,这样的视觉体验虽然无疑是了不起的,但其效果终还是以固定视点像在小孔中观看万物,而对于眼前这个似乎处于不断运动和旋转中的世界束手无策。再后来从塞尚到立体主义,部分现代主义画家摆脱了自然主义的规定,摆脱对现实生活的复制,极尽全力想要完整绘画的这部分缺失,却仍然困在平面的局限中,在杜尚《下楼梯的裸体女人》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对时间的思考,他将一系列连续运动的过程画在一张静止的画面上,可以说是极具先锋意味的尝试,然而却被当时的人讽刺为“木材厂大爆炸”。由此可见现有条件下处于平面的绘画艺术始终无法跨越时间这一特定的物理量,而作为时间空间的艺术形式——动画,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

从走马灯到魔术幻灯,再到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影像,动画发展至今的这一切都表明了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因此,在描摹运动以及以运动的视角观看被观察对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滑稽脸的幽默像》(1906)被公认为迄今为止第一部动画影片,片中运用了粉笔画、剪纸、真人结合逐个拍摄的手法,演绎了四段小品。其中最后有一段马戏团小丑的表演,以剪纸的方式幽默而具有形式感,神态与肢体的不断变化直截了当地描摹出了小丑在一段表演中的整体状态,虽然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动画相比在题材、视角以及深度方面略显单一,但与同一时期同样描写小丑的画作《站在球上的女杂技演员》(1905)相比却更加完整并显而易见地再现了角色在特定场合中的氛围和情绪。《站在球上的女杂技演员》是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画作中一位少女站在球上练功,荒凉的背景衬映出杂技艺人流浪生活的艰苦。远处有一匹白马、一条小狗,还有位母亲领着一个穿红衣的孩子,这些细节加强了母爱的主题,同时对比近景上练功的少女,让人引发联想。此时的毕加索虽然没有使用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但种种细节和色彩的铺垫已经使得这幅作品的情绪得以表达,可是,莫不是有些阅历的成年人或是不经人指点,普通人是难以瞬间领悟的。如果说上文提到的动画过于简单让人无法认同它在完整表达上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多瓦·达利,他在1946年曾用八个月的时间为迪士尼的一部动画做了22幅原画和135张概念图,相比一个小时内设计的珠宝logo,可见达利的用心程度。这部6分钟的短片《命运》虽然由于二战爆发搁置,到了1999年才与世人见面,但上映后立刻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甚至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片中时间的拟人化身爱上了一个平凡的女舞者,其中有大量达利画作中的意象被使用,如《永恒的时间》当中的天空、沙漠、远山、地平线;《圣安东尼的诱惑》当中夸张的细腿;《伟大的自慰者》当中的蚂蚁、影子。如果单单是表现某一特定的梦境或是弗洛伊德式的潜意识,达利的每一幅超现实作品都绰绰有余,可是片中的少女一直在各种各样的空间里穿梭,由原来的没有穿衣服到逐渐换上现代的服饰,种种求而不得、种种视错觉式的错过,这一切都像是“在迷宫一样的时间里,揭示了生命的全部纠结”。这样一种完整的视觉体验效果或许就是达利所追求并心甘情愿转战陌生领域的原因之一吧!

二、动画是名符其实的“动态的幻觉”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曾经说过:“动画能解释人类于脑中呈现及产生印象的任何事物。”将动画视为“动态的幻觉”的理念,贯穿了迪士尼动画的精神。也就是说,动画的精神不仅仅是捕捉事物在物质世界的样子,同时也捕捉那些进入人们脑中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冲击,所以动画中时常会出现比物质世界更为夸张、变形以及离奇的情节,而这些东西则被动画家们视为更趋近于真实的“真实”。

传统艺术作品,有时同样会使用夸张的艺术语言在表达情感方面经帮助作品本身获得了超越其自身的艺术性。例如“马踏飞燕”——东汉时期的艺术精品,奔跑的骏马风驰电掣,四肢强有力地腾空,速度快得超越了脚下的飞燕,这些意象使用得大胆而浪漫,所体现出的力量、运动和速度都契合了大汉天子统领下的大国气势与古拙的美学风貌。可是,如果你看过穆布里治通过动态连续摄影作品编成的《动物动态》会发现,这件铜奔马的奔跑姿势并不符合常理,既非奔马的姿势亦非走马的姿势。可是尽管有了新的视觉经验,了解了它的非真实性,我们亦不会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因为真实永远不是艺术所必需的。在动画领域,比此铜马快得多的马儿不计其数,《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小马王》中的Spirit等;它们之所以看起来更快一些,是因为动画中表现速度的方式不仅仅是使用某些夸张带有想象力的意象,还可通过运动规律、场景、特效、音效、镜头语言等来表达。动画《九色鹿》脱胎于敦煌壁画故事,片中经常帮助遇困难之人的九色鹿时常在云间跳跃驰骋救人于水火,其神力和速度不言而喻,如果仅仅是静止的卷云,又岂能和流动中的云彩配上因落地或起跳而腾空的云气,再加上驰骋的音效和不时散发光芒的效果相比?换句话说,又岂能是笔者用语言可以生动表达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表现竞技体育的动画

SLUM

DUNK

、《乒乓》;还是比较贴近日常生活的《丹麦诗人》《我在伊朗长大》;抑或是皮克斯的三维动画或者各种表现形式的实验性动画,事实上,我们常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动画中的运动要比平常我们看到的运动更有韵律或者说更加生动有趣。其原因主要离不开原动画师对运动规律以及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掌控。真实世界的一秒钟可对应视频中的一秒钟,如果我们像直接影印般地复制真人动作,那么这种借由复制而来的动作和行为虽有可信度,却缺乏情感,更加失去了生命感。毕竟普通拍摄受限于现实世界的物理条件,但是动画师却可以将这转瞬即逝的一秒分为24个单位,用24幅毫不受限的图画去填满一秒,使时间和动作得到更好的配合。那些潜藏于人们内心的需求,那些借由想象而产生的幻觉,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都在这些节奏夸张的动作中得以慰藉,看起来酣畅淋漓、律动优美,却又丝毫不会让观众对应到不真实的动作上去。常年实践探索而总结出的迪士尼动画的十二法则就是一个体现了动画师合理运用运动规律和时间的例子,作为动画师们的圣经,对无法直接描述的时间延伸、压缩、扭曲、旋转;对已知动作进行夸张、变形、控制节奏,使得动画的视觉效果虽然非写实、夸张、却又生动合理。

三、动画赋予人们新的视觉体验

动画的英文为Animation,有赋予生命之意。我们都知道,绘画可以造物,齐白石笔下的青虾栩栩如生;心灵同样可以造物,天空中飘荡的白云,有时我们能看见鲸鱼、羚羊、天鹅等形状,它们不是上苍作为画家的手笔,它们的形成纯属偶然,却因为我们天生的模仿倾向而相由心生。可真正赋予物体生命使之可以跃然纸上并进行无差别现实运动甚至是拥有灵魂的艺术形式只有动画。人的感知分为视、听、嗅、触、味五觉,绘画仅仅可以带来视觉,而动画这样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予我们许多全新的视觉体验。温瑟·麦凯(Winsor McCay)的《恐龙葛蒂》制作于1914年,通过模仿大象吃树叶的动作来仿真恐龙的动作,完成了具有高度想象力的“完全动画”(full animation)。在那之前没有人见过真正的恐龙,更别提这个可爱的雌性恐龙还会依着自己的性子时而配合演员做一些规定动作,因此我们对于视觉领域的探索和体验又开辟了新的纪元。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使用新的电脑动画技术制作出了《侏罗纪公园》,在这部科幻电影中,恐龙不再是卡通形象,而是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其他动物一样逼真,他的眼睛、四肢,甚至每一寸肌肤都那么真实,让人仿佛置身史前世纪。再到后来的《加勒比海盗》《阿凡达》《攻壳机动队》,无论是完全架空的世界还是外空甚至是未来世界,这些我们从未见过的地方就这样利用强大的电脑CG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犹如幻境却又真实可触。另外,实验动画不同于商业片,它依托于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我们看到了那些古老的传统绘画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另类又蕴含特殊意义的绘画方式和时间一起讲故事。《挚爱梵高》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佐证,当属于梵高特有的曼妙笔触与斑斓色彩以连续运动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无数人热泪盈眶。当静止的水墨画变成流淌的画面,当斑驳的壁画跃出墙壁,我们相信无论是陈列在博物馆或是散落在沙滩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变得有生命。

当然动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绝非只是带给人们刺激和欢乐这么简单。我们的知识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动画所带来的视觉体验则直接带领我们大步迈向数字化的未来。就像透视原理的掌握,让人类对绘画的认知由二维转向三维,由感性转为理性。当今VR技术、全息投影仪技术已不少见,虽然这两项技术与3D动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实际的技术手段都需要动画的介入,一些虚拟人物和场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2007年一个梳着蓝绿色双马尾,左臂的皮肤上印有红色“01” 字样,衣着科技感十足的虚拟动画少女初音未来横空出世,火遍二次元世界。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接受非人类甚至是非真实存在的角色进入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人”所存在。那些曾经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当我们习惯了看虚拟偶像在台上表演,习惯了一些动画特效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和以往的生活渐渐远离,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由动画的新视觉特点所带来的改变。

自动画诞生以来,国人对其理解一直颇有狭隘的一面,长久以来低龄化的视觉处理使普通人以为动画只属于小孩或只能用来供人娱乐。其实不然,动画作为新世界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视觉效果既包含传统艺术、平面艺术、影像艺术的种种,也有其独特性。分析动画独特的视觉特性,了解与其他艺术的共通性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正确地选择合理的形式去达到所需要的视觉目的。

猜你喜欢

动画运动艺术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纸的艺术
不正经运动范
我是动画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