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影像化叙事诉求的可能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手法作家受众

吕 佳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不同艺术门类的特征来完善自身,在多种艺术门类之中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最密切的,电影在文学中吸收的养分也是最突出的。随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电影思维及技巧对文学叙事也具有积极的影响,虽然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不同的媒介形式,但是二者之间有着同源、异质与互补关系,同样具有叙事功能的特点使两者在美学上具有可通约性及相通的文化关怀与人文使命,在这个基础上小说与电影具有媒介融合的可能性。

一、何为小说影像化叙事

小说影像化叙事是指小说家借用电影艺术的表意途径及叙事手段,在小说文本创作的叙事环节借鉴电影思维及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独特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手法使小说叙事语言更加注重直观形象性,更加强调小说语言的视觉效果和画面感提升小说的可读性和感官刺激,为小说叙事及文学本身注入了新鲜的艺术活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当代文学作品重要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中国学者陈平原在《当代中国人文观察》一书中写道:“人文学者之于大众传媒,难处不在于‘拒绝’或者‘同化’,而在介入但保持自己的特色,兼及批判的眼光与建设的立场,不只是追求‘合作愉快’,更希望对传媒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或者借助媒体实现自家的学术理想。”独特的影像化技巧的运用使传统小说线性的叙事链打破,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空间意识和视觉效果倾向,影像化思维的融入为小说提供一种新的叙事手法并拓宽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影像化叙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和坚守小说自身的独立性特征和审美品格。

在多媒体时代,小说影像化叙事产生的大背景是媒介间的融合趋势。媒介互融主要指各个媒介之间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表现为各种媒介之间出现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电影与小说就是在媒介互融的背景下催生出小说影像化叙事,这种新的叙事手法对文学叙事本身及文学文体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说影像化叙事诉求的可能

没有一门艺术是孤立存在的,任何艺术都永远不可能以个体形式独立、封闭地存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艺术之间的联系始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电影与文学之间同样具有相交融的亲密关系,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影视话语系统的表现方式,文学叙事中充分运用影像化叙事手法,追求影视与图文互动的基础上坚持小说自身的审美价值。

(一)影像的崛起推动小说影像化叙事进程

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电影具有综合性,和其他艺术之间相交叉、相融合,一方面,电影表现为时空结合的艺术,不仅是在空间展开的时间艺术,又是在时间中延续的空间艺术;另一方面,电影又是视听综合的艺术,讲究直观、具体的画面形象和听觉感受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模式。自20世纪电影横空出世开始,文学就早已深入电影艺术的肌理之中,成为电影最重要的素材,作为影视的“母题”和“源泉”影响着电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苏联电影理论家谢尔盖·爱森斯坦提出文学是电影的源泉说;美国电影导演大卫·格里菲斯从狄更斯的小说中产生了平行蒙太奇手法的灵感与想法;法国批评家艾菲兹利埃认为文学与电影之间是“有益的关系”。文学是电影重要的叙事来源,始终为电影提供持久而稳定的叙事资源。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电影取材于文学,文学是电影的本质。在立足自身本体艺术特质的基础上,文学为电影带来深刻的定位,文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增添了电影的审美意蕴。

电影的成长之路始终伴随着文学。电影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艺术,同时也是唯一有发端可寻的艺术,在声色光影中走过百余年的流金历程。1902年,在法国由乔治·梅里爱执导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月球旅行记》问世,该影片改编自法国小说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第一次到达月球的人》两部科幻小说。从这部电影开始,文学与电影之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文学开始不断地为电影提供养料,使得电影由最初单纯的影像走向了艺术领域,承载着浓厚的人文价值和美学品格。

在电影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文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电影也会反作用于文学,因为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度的互动关系。作为当下主要的文化范式,电影力量的强大逐渐改变着与文学的关系格局,电影化的思维对作家们的写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电影把单一的文字符号多元化,以视觉性、听觉感的视听化语言的具体性代替抽象性,在小说创造中融入电影思维开启了学术界新的研究视角。

小说和电影技术的结合已经是一种文化现实,在现当代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小说影像化叙事手法的出现。例如,超级影迷张爱玲深受电影思维的影响,将电影的思维、技巧娴熟地运用于其小说文本中;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慢镜头式描写等影像化叙事手法;严歌苓的电影观与文学观相融通,其小说蕴含了丰富的电影元素,影像化叙事手法不仅对其小说的文学性没有丝毫的削弱,而且在同电影化手法融合中走向独辟蹊径、融汇中西的新的审美图式。

20世纪以来电影艺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视听化的视觉盛宴,电影中色彩、画面、光影、声音等艺术手法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作家的创作思维也受到电影视听化思维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主动融入电影元素使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影像化叙事特征,拓展出小说叙事形式新的空间化特征。正如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所言:它那快速的转换、互无联系的画面的突然结合、照相术固有的记录效果、简洁的叙事法和对无声动作的集中表现,都已不声不响地、有时则全未觉察地渗入了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崛起提供给小说一种新的叙事手法,电影艺术思维和技巧提供给小说叙事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二)影像文化语境影响作家的创作观念

在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电影的迅速崛起影响了社会新文化的构成,也影响着小说在生存环境、存在方式及传播方式上的变化。作家受到电影思维及其技巧的影响,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主动融入电影手法,在保持小说自身独立性的同时有效拓宽了小说的写作思路,也拓展了文学的生存及传播空间。

电影自诞生开始便成为都市人时尚休闲的主要消遣方式,早在 20 世纪中前期,作家们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鲁迅是最早尝试在小说中运用影像化叙事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明显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被视为影像化叙事的肇始,具有显著影像化色彩的小说多创作于20年代中后期。现代作家陶晶孙的小说中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作品具有感官的可接触性,同时作品还具有流动、跳跃的蒙太奇感,形式上颇有特色;现代作家郁达夫是真正的电影批评者,在其作品中明确指出20世纪将是电影的世纪,而且他参与了当时大量的电影评论,为此留下了很多电影评论文章。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大都是超级影迷,并且十分关注电影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电影的评论中去,黄嘉谟、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的文学创作也开始尝试融入闪回、特写、交叉剪辑、短镜头组合、蒙太奇手法等影像化技巧,小说的影像化叙事特征十分明显,作品呈现出画面感、音乐感、空间化以及视角的频繁变换等特征。30年代的左翼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影像化叙事的倾向,例如茅盾、丁玲、萧红、张恨水的小说都具有明显的电影剪辑痕迹,丰富的镜头化描写及心理蒙太奇手法的借鉴使作品具有小说与电影的互文性特征。总之,影像化叙事手法的融入使这一时期的左翼小说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现代叙事艺术景观。

20世纪40年代是现代小说的成熟期,在同电影接触的过程中海派小说作品的影像化叙事倾向异常明显。例如,张爱玲受到电影影像特征的影响,其小说文本综合了电影艺术思维突破了传统的小说时空意识,用电影化的技巧构筑出极具张力的时空场景,使作品产生的强烈的电影感扑面而来。新中国成立前后,影像化叙事手法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7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复兴阶段,在文艺界思想逐步解放的基础上呈现出影视化叙事倾向的小说俯拾皆是,这一时期的作家影像化叙事手法的运用非常娴熟,小说语言呈现为客观化、场景化、视觉化等特征,小说影像化叙事丰富了作家的思维模式,拓展了小说的多元化发展,多元文化生态并存的格局推动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融。20 世纪90年代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不仅是历史惯例的延续,李冯、述平、艾米、石康、莫言、海岩、严歌苓、池莉、余华等作家积极参与影视创作并且名利双收,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化领域逐渐向大众化转型,商业利润动机与通俗文本的形式组合使影像化成为小说最为强烈的艺术表征,尤以莫言的文学创作为典型代表。他在《红高粱》中这样描述:“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莫言擅长用鲜艳的色调和充满野性的笔力描写出一幅幅乡村的画卷,这种画卷的描述虽然不见得多么细致,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部小说给人像图画一样的视觉冲击力。这一变化在80年代步入发酵阶段,进入90年代后开始蓬勃发展。视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世纪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在影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作家的作品中影像化叙事手法运用得更为普遍,他们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文学创作,对于视听化特征显著的电影艺术也能够平和对待。

在电影艺术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中作家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嬗变,作家由最初的欣赏电影艺术到主动参与电影评论、探讨电影美学理论,再到小说的电影剧本改编及在小说中融入影像化叙事手法,电影不断地革新着作家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作家在创作中试图通过电影元素的融入让作品平淡的叙述生动化,给读者的阅读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感受,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影像化叙事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一种观点,反映了一种态度。

(三)影像促发受众审美范式发生位移

电影艺术的迅速崛起对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像所具有的视觉因素培养了受众对视觉接受的依赖,改变着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趣味,受众沉浸在视觉信息的海洋之中阅读心理产生不可逆转的视听追求,并引发了文学接受方式的根本变革。小说为适应受众视听化的审美需求必须寻找新的表达途径,小说影像化叙事技巧以娴熟自如的镜头切换展开故事情节,突出的镜头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观影般的视觉效果,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大篇幅的电影对白、音乐及音响的融入给受众带来了多维鉴赏的可能和多重享受的审美体验。

现当代时期大量的作家受影像艺术的影响转变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手法,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易于被读者接受的影像化效果,小说影像化叙事的运用使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及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地被文学作品的视像化特征所吸引。影像化叙事弥补了传统文学叙事在动态感、画面感和空间感等方面的欠缺,笔法简洁、物象具体的描写给受众以鲜明的画面感,使受众阅读时丝毫没有被文字阻隔的感觉,产生观影般直观性的效果。影像化叙事倾向使受众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得到“视听”享受,立体化、明确化使受众的视觉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视觉审美空间影响着受众的审美方式,于无形中形成了电影式的审美习惯并最终影响着小说的写作。

三、结 语

小说影像化叙事是在电影强势崛起的背景中生成的,电影独特的影像技巧和表现手法改变着作家及受众的审美需要,文学创作中电影思维及技巧的融入增强了小说的空间化、视听化特征,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影像化叙事。

猜你喜欢

手法作家受众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