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电影中的青年暴力文化探析

2018-11-14邹艳萍

电影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汤米杰米亚文化

邹艳萍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引 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格局,还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变革浪潮,其中青年亚文化的异军突起是最为惊人的变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里,战争中出生、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工人阶级家庭中的青年在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上与父辈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在英国青年亚文化圈中,青年们朋克风格的着装、肆无忌惮的言谈举止、对摇滚乐的狂热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争吵斗殴均表达出一种极其亢奋的自我意识,泰迪青年、光头党等青年团体所呈现出的对于传统秩序和主流文化的反叛表征着亚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群体崛起。在这些青年聚集形成的团体中,暴力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自我”伸张方式。

社会文化学者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英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质是对主流文化的脱离与反叛,在复杂的脱离过程中,矛盾性始终存在,一方面青年亚文化群体唾弃父辈们的生活方式,以暴力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之中,表现出鲜明的反叛性;另一方面青年亚文化群体内部充满了自我厌弃、逃离社会的冲动,这也是无力改变现状中无奈反叛的必然结果,同时为其内部的裂变埋下了伏笔。对于这类新兴群体的出现和聚集,大众传媒十分关注,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越来越多游离在主流文化和亚文化边界地带的青年将自身投放到亚文化圈中以释放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压抑的生命冲动。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早在20世纪中叶,英国电影就开始表现青年亚文化圈中的故事及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与裂变,从具有“开山”意义的《愤怒的回顾》到更加直接指向青年暴力文化的《如果》,再到通过呈现摇滚之热、乱性之恋、毒品之诱的《迷幻演出》《四重人格》以及后来具有“黑色”讽刺意味的《罪犯》《两杆大烟枪》等影片均成为青年们所追捧的对象,这些影片在暴力叙事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反思价值也始终被研究者们所关注。本文将以《愤怒的回顾》《如果》《迷幻演出》《罪犯》等影片为重点,从“表象”和“源头”探析英国电影中的青年暴力文化。

二、英国电影中青年暴力文化之表

英国战后青年亚文化表现在亚文化圈中青年们的服饰、喜好、行为等多个方面,而暴力始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种暴力文化在英国电影中也以较为写实的方式得以呈现。在上映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影片《愤怒的回顾》中,青年杰米的“愤怒”贯穿始终,这种由对现状不满而引发的暴力释放以争吵为表象,体现在杰米生活的方方面面。《愤怒的回顾》由托尼·理查森导演,托尼将叙事的视点投放在了杰米这样一个出生在底层工人家庭的青年身上,从其在学校学习知识到参与社会工作再到组建自己的家庭,杰米逐渐从主流文化滋养下欣欣向荣的花蕾“绽放”成为被主流社会边缘至阴暗角落的愤怒之花。杰米的原生家庭处在英国底层社会,贫穷的家境原本无法为杰米提供正规的教育,但英国政府在战后颁发的助学金使杰米这样的底层青年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然而这个看似平等的教育却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致使杰米在学习了所谓的“知识”后无法使“知识”化为实际生产力来走出底层的生活。始终没能找到工作的杰米无奈之下做起了小本生意,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浇灌了愤怒之花,杰米开始不断地与顾客、邻居争吵,而争吵也成为杰米表达自我意识、体现虚无的存在感的常态。杰米的“争吵”生活在其婚后愈演愈烈,与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妻子的结合并没有使杰米的生活出现美好的转折,秉持着中庸平和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妻子经常无意间触发杰米的愤怒,争吵也成为杰米家庭生活的常态,对中产阶级的愤怒使杰米的家庭生活走向破裂。如果说“争吵”是《愤怒的回顾》中两性关系以及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暴力之表,那么在影片《迷幻演出》中,乱性则成为粗暴反叛传统两性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表征。《迷幻演出》又名《狂野边缘》,上映于20世纪70年代,影片中的嬉皮士推行的是有悖传统伦理道德的“性爱公有制”,在群居的生活中,性爱的对象并不固定,他们正是用这种放荡不羁的性爱方式来毫无节制地释放生命冲动。

在英国电影中,枪、摇滚乐、毒品等意象物也成为青年暴力文化的重要表征。在上映于20世纪60年代的影片《如果》中,导演林赛·安德森就为观众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校园枪击事件。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典型的英国男生寄宿学校中,男主人公米克与华莱士、约翰尼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友,对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师教育方式的不满使三个青年凝聚在一起。在从学校的仓库中发现了枪支和弹药后,米克、华莱士、约翰尼三人决定大干一票,在青春叛逆的热血中将枪口指向了学校典礼现场,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成为米克等人扫射的对象,而令人惊诧的是,在枪击发生之后,学校竟为参加学校典礼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配发枪支,影片在相互射击的血腥画面中画上了悲哀的句点。《如果》中的血腥枪击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艺术夸张的运用痕迹,却闪现着英国现实社会中青年亚文化群体中的暴力文化因子,在略带黑色幽默的叙事中解构了以学校和家长为代表的社会权威和家庭权威。在英国青年亚文化圈中,暴力文化的主要载体便是热爱摇滚乐或以摇滚的姿态生活的嬉皮士,所以摇滚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青年暴力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上文提及的影片《迷幻演出》就邀请到了“滚石乐队”的灵魂人物米克·贾格尔出演。片中过了气的摇滚明星特纳尽管在音乐之路上发展受阻,却依然过着典型的嬉皮士生活,从其浓艳的妆容、紧身喇叭裤、长发等着装风格中都体现出了“摇滚”元素。由佛兰克·罗丹执导的影片《四重人格》更是改编自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的摇滚音乐剧,影片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及主人公内心活动丰富的时刻均伴随着强烈震动的摇滚音乐,而对于出身于底层工人家庭的主人公来说,反叛主流价值观、宣扬亚文化的摇滚乐也成为其逃离现实的唯一途径及反叛秩序的“暴力怒吼”。

毒品在青年亚文化圈中具有很高的“出镜率”,它不仅是青年暴力文化的重要表征,还对暴力之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讲述青年边缘化生活的英国电影中也多有体现。影片《猜火车》改编自欧文的小说,可谓是英国青年题材电影中的重要代表作品,这位由英国导演中的领军者丹尼·博伊尔执导的影片上映于20世纪90年代,讲述了一群远离社会生活的边缘青年的故事,对于涉猎边缘化题材的影片而言,《猜火车》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片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美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剧本改编奖及亚历山大·柯达奖最佳英国电影提名。在《猜火车》中,男主人公马克与一干青年好友生活在爱丁堡,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中,马克等人在摇滚乐的旋律和毒品的迷幻之中过着肆意放荡的生活,对于马克而言,暴力、乱性、毒品成为生活的主流,马克的朋友汤米甚至依靠毒品过活,在混乱阴暗的生活中,毒品不仅成为汤米的精神支柱,也成为他服下的致命毒药。在毒品的侵蚀下身体每况愈下的马克被父母送到了强制戒毒机构,戒毒过程中的马克开始对边缘生活进行反思,并最终走出包括毒品在内的旧生活,离开了爱登堡的朋友们;而毫无节制的汤米则死在了吸毒的过程中。正如影片题名“猜火车”一样,生活就像一辆疾驰的列车,前方的风景尚未可知,但乘客要选择在某一站下车,影片中的马克和汤米就选择了不同的下车站点,这一不同的选择也隐喻了青年亚文化圈内部的裂变,为青年暴力文化带来深刻的反思。

三、英国电影中青年暴力文化之源

在“争吵”“乱性”“枪”“摇滚乐”“毒品”等暴力文化表征之下隐藏的是更加深刻的暴力文化之源,对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的不满、工人阶级发展受限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反叛都成为英国电影中青年暴力文化言说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彻底失去霸主地位的英国开始着力发展国内社会经济,并出台完善了许多社会保障制度,就教育而言,英国政府的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受教育的层面,使更多底层英国青年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上文中《愤怒的回顾》中的杰米就是这类青年的缩影。与不断拓展的受教育面不相匹配的是缓慢提升的教育质量,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新历史阶段青年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不仅体现在底层教育中,而是普遍体现在英国社会的各个教育阶段里,由此而产生的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习得知识与转化价值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等级森严的教育制度、僵化老套的教育方式在影片《如果》中均得到了体现,影片中,男主人公所在的学校看似严格规范的制度背后是阶级的分化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教师和高年级或出身上流社会家庭的学生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管理者,而低年级的学生或工人阶层家庭中的学生则成为失权的被管理者,在学习乃至生活中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榨和侮辱。影片还着重体现了校园中的“鞭罚制度”,触犯学校权威或试图打破这种等级管理的学生将会受到鞭笞,这不仅是肉体层面的惩罚,也是精神层面的侮辱。可以说,男主人公们最终拿起枪支并将枪口指向教师和学生的动力就是源自这一侵犯人权的等级制度及支撑其存在的僵化教育体制。

无论是在英国社会还是在英国电影中,青年暴力文化的承载者更多的是出身工人家庭的青年,正如《愤怒的回顾》中的杰米一样,政府资助下的教育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希望,但这一希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便逐渐幻灭,在教育结束并走向社会后彻底破碎。从表面上看,如杰米一般的出身底层的青年无法通过教育找到工作、在社会上立足,从更深层面观之,不难发现这是向上流动道路受阻的表现,这些出身底层的青年难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合理的向上流动的渠道,从而无法走出原生出身阶层的限制,这一限制对人性的打击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的贫瘠,还在于精神世界的荒芜,推动着他们走向反叛主流、反叛权威的道路。在上映于2012年的影片《罪犯》中,对社会秩序的反叛已超越愤怒上升到了实际的暴力层面,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汤米的生活被一伙抢劫犯彻底改变了走向,被抢劫犯打伤的汤米女友艾丽斯流产并从此再也无法孕育子女,悲痛之中的艾丽斯告别了汤米和使她痛不欲生的生活,而深爱女友的汤米却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开始谋划着自己的复仇计划。汤米先是通过故意犯罪被警察逮捕,后在监狱中找到了抢劫犯并展开暴力复仇,从暴力的受害者到暴力的执行者的变化体现了汤米对国家机关防止犯罪无能的鄙夷与失望,而监狱中的暴力则讽刺了规训制度的无力,汤米暴力选择的背后是对社会秩序的极端反叛。

四、结 语

英国电影中对亚文化圈中暴力青年形象的塑造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的呈现具有深刻的反思价值,一方面,青年暴力文化的衍生与发展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缺陷;另一方面,青年暴力文化内部的裂变体现了这一亚文化群体本身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如何正视这种暴力文化并为其中的暴力青年寻求合理出路成为这些影片留给整个社会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

汤米杰米亚文化
汤米小老鼠
Something I Didn’t Do我没做的事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谁的50分
谁在撒谎
杰米历险记
聪明的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