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2018-11-14左春宁
左春宁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智慧,是我们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质的飞跃,更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及辩证法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而这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在运动中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变化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得深刻而又淋漓尽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次升华。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客观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终极性目标,从客观而又全面的实际出发,科学地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的变化,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一条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创新之路,是一条没有榜样可以学习、没有任何参考坐标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学习并不断自我实践从而确定我们发展的前进方向,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道路。
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就是其内外矛盾的逻辑展开。如果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离开了对事物对象的客观和全面地把握,离开了对对象矛盾及矛盾的把握,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绝不可能对事物运动的发展得到正确认识结论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要放在建设过程中考察我国主要矛盾双方这些特点的消长和演变。社会主义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断变化着,需要着力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真理都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要求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的把握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形式而孤立存在的抽象教条,它只有通过对我们国家发展过程的具体实践才能体现出来。所以,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把握住主要矛盾并不断通过实践去解决矛盾,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正是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出的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意义所在。
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尊重社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更重要的社会发展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这是在尊重我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主动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这是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胜利的重要理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持久战,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全体劳动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自觉能动性,齐心协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社会矛盾运动的逻辑,必须以客观发展实际作为根据,并不断以实践事实作为检验的标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这样的辩证思维来把握新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运动,所以它不仅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且为后期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习近平作为新时期国家元首,需要解决的不仅是认识世界——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形、特点和规律的问题,而且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世界——制定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客观的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种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形势运用到国家战略发展制定过程中,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全面胜利的哲学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唯物辩证法在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高超运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紧紧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本质规律,全面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在中国特色色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全面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突出的理论品格。习近平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无产阶级立场出发,重新强调劳动光荣,强调劳动创造价值。进入新时代如何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针,也在回应着全体劳动人民的新期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意味着将以人民的新期待为解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旨在实现全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最终目标的引领下,新时期制定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方针及原则,只有始终通过全面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发挥出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得到实现。新时期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引导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及实践中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放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以劳动人民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始终是决定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根本力量,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来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之本。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走向全面胜利的必由之路。一切伟大而又成功的实践,都需要先进的思想的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要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张世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品质[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06).
[3]王骏.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两大架构[J].探索,2017(05).
[4]李天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