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11-14范海新
范海新
所谓幼师舞蹈教学,实际上是根据幼儿舞蹈进行模拟表演,并且基于幼儿舞蹈编程的特点而设置一门教学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舞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学生可在模仿与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促使自身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开发,并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及提高。
一、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幼儿而言,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舞蹈训练促使其身体骨骼发育,从而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舞蹈教学还能够开发幼儿智力,锻炼其意志,培养其高尚品格。另一方面,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消化与再现,根据其自身思维与内心世界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舞蹈理解与表达方式。这也就使得舞蹈教学具有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极大优势。创新作为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不竭动力,其充满活力的创新力将会推动个体的延续发展,要求幼师在舞蹈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幼师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帮助幼儿树立并强化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属于一种艺术教学,其本质在于对学生的鼓励及引导。教师需在舞蹈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尝试模仿与表演标新立异的舞蹈动作,尊重其个性化的鲜明特征。若部分学生活跃性低下,教师可积极为其提供提示或示范,鼓励其进行思考与表达自身见解,为其提供适当的发挥空间。而部分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强,且见解准确,教师可在给予适当鼓励和表扬的同时,引导其思考更灵活的表达方式,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幼儿处于非常关键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启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二)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教学策略,对于正处于心灵启蒙阶段的幼儿而言,这一教学策略是适用的,为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可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以《海燕》为例,教师可基于这一课程进行舞蹈编程,形成涵括三段音乐的舞蹈组合。教师在进行前两段音乐部分的舞蹈教学时,可让幼儿在音乐的播放过程中模仿海燕的姿态进行舞蹈表演,比如迎风翱翔姿态、折翅斜飞姿态、忽高忽低姿态以及时左时右的姿态等等。这既利于活跃舞蹈课堂氛围,也会激发幼儿模仿与表演的兴趣。而在第三段音乐舞蹈部分,教师可让幼儿自由发挥,比如提问幼儿:孩子,你会用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去表现那矫健的海燕在暴风雨中丝毫不惧风浪的形象呢?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还可启发幼儿去联想歌颂海燕的句子,使其在联想的过程中抓住某个亮点展现自己心目中不惧风浪的海燕形象,并以舞蹈动作进行模拟与表达,利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为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深度开发幼儿的艺术
上文提到,舞蹈教学属于艺术教学,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对其艺术潜能进行深度开发。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创新意识,善于采用多样化的舞蹈训练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比如教师可以融入现代元素与古典元素,并且注重贴近生活,促使学生发展其肢体运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在贴近时代气息的舞蹈训练过程中充分激发其艺术潜能。又比如教师可以将芭蕾舞与现代舞进行融合,调动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教师自身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多样化的舞蹈训练启发学生站在多方位与多层次的角度去欣赏、体会与思考舞蹈。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交流与讨论空间,激发其探索艺术的积极主动性,并且提高幼儿的审美观,甚至能够大胆地去创作个性化的舞蹈。
(四)以舞蹈即兴编排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幼师在开展基础舞蹈训练一段时间后,可全面开启对幼儿的体能训练,因为幼儿基本可以掌握日常训练动作,所以教师应该进一步注重幼儿对形象感知技巧的掌握。而这也就体现出现场即兴编排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动物律动的影片,让幼儿在模仿与表达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其内部律动的要领,然后根据个人基础对这些动作进行衔接,形成个性化的舞蹈。但是由于幼儿智力尚处于稚嫩的发展阶段,使得幼儿在这个方面难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幼师却应该具备这一能力,成为学生的学习楷模,并为幼儿传授可供其汲取的舞蹈技巧,尽可能迎合幼儿群体基础能力强化需求的相关指标,让幼儿可以在充满自信心的状态下发展其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领域的教学核心,幼师舞蹈教学更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舞蹈训练深度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通过适当的舞蹈即兴编排教学培养与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幼儿以特有的学习方式,为其提供实践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充分发挥其发散性思维,在创新性意识的驱动下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1]王婷婷.浅谈幼师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14):230.
[2]刘治伟.幼师舞蹈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教师,2013(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