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中色彩对人物形象的构建
2018-11-14董子冰
董子冰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黑天鹅》 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娜塔莉·波特曼、文森特·卡索和米拉·库妮丝等主演的惊悚心理类型电影。该片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摘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娜塔莉·波特曼在片中饰演一名芭蕾舞演员Nina,她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严厉的管教下,成长为一名优秀、严谨、几近完美的芭蕾舞者,心地善良却又脆弱敏感。在舞团为舞剧《天鹅湖》选拔“天鹅皇后”的过程中,她的老师Thomas说她虽然舞蹈功底扎实,舞步毫无瑕疵,却缺少属于“黑天鹅”的激情与诱惑性,如果只是选“白天鹅”的角色,那一定非她莫属。但是Nina不想失去这个机会,决定用自己性别上的魅力与优势去做最后的争取。Thomas故意“强吻”Nina的同时,看到了Nina身上属于“黑天鹅”的邪恶影子。随后,在外界的各种刺激与诱导下,Nina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最终导致人格分裂,但她却从中寻找到了内心中成熟的“黑天鹅”,突破了自我,实现了“白天鹅”与“黑天鹅”真正的融合。
女主人公Nina的成长与内心变化,及其精神的崩溃、扭曲,是这部作品中最突出的艺术特点,而衬托出这一特点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全片在色彩上的运用。黑色、白色、红色、灰色以及粉色使影片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剧情,或是在人物的心理诠释与全片氛围的烘托上,都达到了非常完美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观众去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内容,突出了色彩在电影中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暗示以及意象表现等方面的语言价值。
一、色彩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色彩是电影中导演传达信息、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另外也是观众看影片时感受到的最直观的视觉元素。《黑天鹅》这部电影中,最常出现的四种色彩分别是白色、粉色、灰色和黑色,分别用于体现不同人物在不同时期性格的外化突出。例如,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更多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白色和粉色等明亮的色调。Nina在片中首次出现时就身着白色的舞蹈服,日常穿着也是温柔的粉色毛衣、毛绒雪白的围巾。Nina房间的布置也几乎全部是粉色系。粉色的墙壁、白色的公主铁艺床、四周摆满了各式各样可爱的毛绒玩具,连妈妈端给她一盘切好的水果时,Nina都会感叹:“Look how pink,so pretty!”可见这时的Nina对应的是“白天鹅”应该拥有的典型性格,还像是一块璞玉,善良、纯洁,世界上的一切在她眼中都是温柔而美好的。这时的她也是妈妈怀中的“sweet girl”,乖巧又听话。
然而在Nina被选为“天鹅皇后”后,越来越多的压力与负担扑面而来,致使她开始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精神分裂,心中那颗属于“黑天鹅”的邪恶种子也随之渐渐地发芽。此后Nina的舞蹈服变成了灰色。这里的灰色正是白色与黑色之间的过渡颜色,代表暗淡、衰退,寓意着Nina的本性在一点点地暴露,乖巧的“白天鹅”正在向“黑天鹅”一步步靠近。而且影片在前半部分和中间部分也多次给了芭蕾舞鞋的特写,Nina还是“白天鹅”的性格时期,舞蹈鞋是干净明亮的粉色,而Nina一点点黑化后,有一次她在厕所里呕吐,从门下只给了芭蕾舞鞋的镜头,上面已经布满了污渍,从侧面说明了Nina的心中已经开始产生污点。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暗色调则随着情节的推进、Nina性格的转变越来越多,Nina练舞蹈时彻底穿上了以黑颜色为主的衣服。正式演出的前一天晚上,Lily在夜店给Nina一件黑色蕾丝的性感背心,Nina偷偷跑进洗手间穿上,久久注视着镜子中的自己,虽然表情中透露着不习惯与不安,但眼神中也有着无法掩饰的欢喜与欣赏,可见此刻Nina心中黑色的部分已经开始将白色逐渐吞噬了。最终,她还是与舞台上那个已经长出黑色羽翼的真正的“黑天鹅”融为了一体。
影片中的另外一个典型人物是Nina的母亲。母亲在片中始终是一个病态般严肃的女人,永远一身黑色的衣服,日常活动也只是在房间内哭哭啼啼的画画,房间里挂满了她画的诡异人脸表情的肖像,也全部是使用黑色、灰色、墨绿色等暗色系的颜料,充斥着压抑与不安。片中有一个场景,就是Nina回家后看到母亲在房间内边哭边画着什么,她也是见怪不怪地转身离开,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问候,可见这已经是妈妈在生活中的常态。妈妈房间的整个色调也是以墨绿色为主。在心理学中,墨绿色是色度偏重的颜色,代表着沉稳,喜欢墨绿色的人基本上是一个压抑的完美主义者,与Nina妈妈的性格相吻合。
根据情节我们也不难看出,妈妈是一个失败却极其热爱芭蕾的舞者,她因为年轻时与导演发生不正当关系而怀有身孕,生下Nina,放弃芭蕾舞生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她将自己对芭蕾的热爱、遗憾、期许与她追求完美的性格,全部加载在Nina的身上,从小便陪着Nina上每一节舞蹈课,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安排她的舞蹈训练,甚至在舞团内也有自己的“眼线”时刻关注着Nina的动态。她对Nina畸形的爱,使Nina像傀儡一样被操纵着,在压抑自己的同时,也始终抑制着Nina性格的成长,因此造成了Nina自身的胆小、软弱以及对他人的敏感与依赖。这也是Nina最终体内的“黑天鹅”以爆发式姿态破茧而出的原因之一。
二、色彩对人物心理的暗示
整部影片的色调不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女主角内心、性格的成长在转变,并以此揭示了Nina心理正在发展的状态与即将发展的方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黑色与白色蔓藤植物状装饰物。藤蔓,是一种藤本攀援类植物,它无法自己直立,需要依附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延伸,而且生长速度十分迅速,生命力顽强。这种属性便很好地诠释了它在影片中出现时的作用。第一个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Nina雪白枕头上的黑色蔓藤花纹,在粉白色调的房间中格外显眼。Nina的头枕在上面,藤蔓花纹从头颅的方向向外延伸着,充满了张力与生机,这便预示着Nina性格最终的黑化与自我即将爆发的态势。
第二次出现类似的花纹,是在Nina成功当选“天鹅皇后”后回家洗澡,她在镜子中发现了后背上的抓痕。而此时与照镜子的Nina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的还有黑色藤蔓状的挂钩,从镜头外延伸进来,使得整个画面充斥着神秘诡异的气氛。浴室的镜子也带有藤蔓花纹的装饰框,隐喻着镜子中Nina心中的黑暗与邪恶在不断地蔓延。片中的浴室可以说是助长Nina黑暗面滋生的一个完美封闭空间,因为门能够上锁,便可以放心地与妈妈隔绝,暂时地逃脱妈妈的控制。所以,剪指甲、泡澡自慰、照背后的抓痕等代表着Nina“黑暗面”的行为都是在浴室中进行的。另外一个黑色藤蔓在影片中大面积出现的镜头是在宣布Nina成为“天鹅皇后”的舞会上。Nina在洗手间洗手,却发现手在出血,惶恐中将伤口越撕越大,而最终发现这又是自己产生的幻觉,慌张地将手擦干净,细心的观众便会发现此时Nina擦手的纸巾也是白底上面带有黑色花纹。当她推开洗手间的门后遇见了Lily,两人在洗手间中的谈话可以说是双方第一次正式的见面与交谈,这时她们背后的墙纸也是显眼的黑色花纹,在镜头中几乎占据着全部的背景画面,使两人的谈话氛围充斥着不安与焦躁,这也暗示了Lily在Nina今后生活中所起到的邪恶催化作用。
三、色彩的意象表现及隐喻: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在《黑天鹅》这部影片的色彩运用上有着精心又细腻的设计,无论是道具、人物服装或是环境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品味。影片中,主要出现的三种颜色粉、白、黑在心理学中也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
粉色:代表着温柔、娇美与纯真。喜欢粉色的人以女性为主,他们大多都是和平主义者,待人温和,但性格却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渴望着完美与浪漫。这正像影片初期在生活中被粉色围绕的Nina,温柔、甜美、不忍心伤害他人。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在后台的化妆间里,其他的女孩子都在说Beth的坏话,而Nina则是感到“so sad”,并在一片质疑声中依然夸赞Beth是一个很好的芭蕾舞演员,用她的方式为Beth打抱不平。虽然整个过程Nina心中也充满着忐忑,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但胆怯的Nina明明害怕还是鼓起勇气反驳,这便足以证明了她的善良与美好。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也是明度最高的颜色。它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给人以朴素、淡雅的感觉。而“白天鹅”更加可以代表纯洁的化身,它如同天使一般,就像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坚守,这是我们天生应该具备的自然常态,是人们追求的如婴儿般纯净的至高境界。“白天鹅”性格时期的Nina正是这样,没有贪婪的欲望,没有嫉妒、仇视等一切黑暗面的情绪。
黑色: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无光无色之色,与白色正相反,它能够将光线全部吸收,没有任何反射。黑色有着双重的含义,在较为积极的方面,它象征着高雅、神秘、权威与安宁,如同宇宙的底色,是世间万物一切的归宿,能够使人安静、让人深思;在消极的方面,它会让人觉得消沉、悲伤、压抑,甚至代表着死亡。喜欢黑色的人在性格上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灵活使用黑色的人”和“用黑色来隐藏自己的人”。灵活使用黑色的人,他们通常沉稳且精明能干,拥有强大的智慧,可以冷静妥善地处理任何突发状况,给人以可信任、安心的感觉。而另一种用黑色来隐藏自己的人,他们多数都很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且自卑、没有自信,因此想用黑色来伪装自己,使自己在人群中不那么突出显眼甚至完全湮没。“黑天鹅”在影片中则是欲望的化身,它诠释了人们心中的贪婪、虚荣、嫉妒,是每个人心中存在的那个“魔鬼”。Nina在影片中所需要战胜的“黑天鹅”,除了她自己外,妈妈、Lily和Beth都是她所需要与之斗争的黑暗。母亲在这部影片中象征着压制与阻碍,Nina从小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完全在她的控制中成长,令人窒息。母亲粗暴的剪去她的指甲,不断地来电,帮助已经成年的她穿衣服,这些都是为了抑制Nina的成长,不希望她脱离自己的掌控。因此Nina在身心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反抗母亲。她开始学会对母亲说“不”,禁止母亲看她后背的抓痕,不再接听母亲的来电,甚至用棍子抵住房门不让母亲侵入自己的空间。所以,她日后成为“黑天鹅”也离不开生活中母亲这只“黑天鹅”长久以来对她的逼迫与锻造。
Lily是Nina生活中出现的第二只“黑天鹅”,在整部影片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Nina体内那个未爆发出的自己,是那个她渴望成为的自己。她第一次看到Lily是在地铁上,她在人群中隐约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穿着黑色的衣服,围着灰色的围巾,但始终无法看清正脸。到了化妆间后,她才惊讶地发现,那个自己看到的人原来是Lily,也就是从这时起,Lily在她的生活中便有了特殊的意义。她始终抗拒着Lily,把她当成最大的威胁、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效仿着Lily,善与恶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在Nina心中激化着。Lily的性感、洒脱、奔放完全与Nina的性格相反,因此Lily给了Nina无穷的压力。是Lily的出现,从根本上彻底唤醒了Nina性格中属于“黑天鹅”的那一面。Lily一直在挑战Nina的底线,与她形成了各方面的竞争关系。无论是角色的争夺还是与Thomas的感情上,都在激发着Nina体内的愤怒与嫉妒。但是,在Nina被母亲所谓的“爱”禁锢住的时候,也是Lily向她伸出了双手,带着她逃离这无底的深渊。其实这也体现了Nina在潜意识中是十分认同Lily的,她渴望与Lily的相处。Nina在片中具有关键性的一次自我释放,就是Lily带着她去夜店,喝酒、嗑药、调情,可以说完全颠覆了Nina以往的生活。Nina在片中不止一次把Lily的脸错看成自己的面孔,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Lily其实就是Nina潜意识中那个邪恶的自己,一切的矛盾与竞争都是发生在Nina心中的“白天鹅”与“黑天鹅”之间。
Bath则是Nina需要面对的第三只“黑天鹅”。在影片前半部分,Bath一直是以Nina偶像的形象存在,Nina羡慕地“参观”着被她砸得一团糟的专属休息室,还偷走了她的口红等物品,这说明Nina在心中非常想要成为Bath。她还涂了Bath的口红去见Thomas争取角色,Bath在无形中给了她很多力量。而后来在Nina取代了Bath成为“天鹅皇后”后,Nina便逐渐对她产生了愧疚之情。再因为Lily的步步紧逼,让她感受到了Bath被取代时的恐惧与痛苦。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更加深了Nina对角色患得患失的心情,出现的幻觉开始日益加重。Bath那场故意造成的车祸、刀戳在脸上的以死相逼,都是最终成就了Nina体内“黑天鹅”的关键。Bath的种种不幸遭遇使Nina担心这将会是未来的自己,而且Bath敢于自我毁灭的精神,也坚定了Nina最后在舞台上用生命来追求完美的决心。
另外,还有一种颜色——红色。虽然红色在影片中不常出现,但每一次出现都带给了观众触目惊心的震撼。在片中代表红色的意象就是“口红”和“血”。口红在影片中是一个带有转折性的重要道具。Nina在化妆间偷Bath的口红时,她心中的小黑暗就已经不知不觉地萌发了,涂了这个口红去见Thomas争取角色时,其实就已经默默做好了被潜规则的准备,这是Nina在片中唯一一次较浓的妆容,这里口红的红色代表了Nina的欲望与野心。另一次口红出现的场景是在Nina当选为“天鹅皇后”后在洗手间打电话向妈妈报喜,出来后发现镜子上有人用口红写着大大的“WHORE”,这对Nina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慌乱地擦掉,直到到了家门口也久久不能平复这种恐惧复杂的心情。这里的红色则是代表了Nina心中的压力与负担,虽然得偿所愿地得到了心心念念的角色,但这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精神压力需要她去承受。
另一种典型的红色代表就是“血”,来自“血”的红色贯穿全片。“血”的第一次出现是在Thomas对Nina不满时,Nina回家苦练伤到了脚趾,流出许多血。从此往后,影片中的“血”就开始频繁地出现,Nina后背上抓痕的血、手指的血、Bath用刀戳脸时的血、在化妆间用镜子杀死幻想中Lily的血和最后自己在舞台上腹部的血。“血”在片中可以说对“重生”这个概念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血”在各种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隐喻:鲜红的血液象征着生命,它是痛苦,也是痛苦的释放。对于女性来说,血通常代表着蜕变和新生命的诞生。Nina随着“血”在影片的各个阶段出现,她也在一步一步地向“黑天鹅”的邪恶迈进,使 “白天鹅”与“黑天鹅”逐渐融合,实现她始终追求的生命完美蜕变。
四、结 语
《黑天鹅》作为一部经典的心理悬疑类型电影,完美地展现了一个芭蕾舞演员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与对完美的狂热追求,看似是多个人物矛盾与情感的交织,但核心始终都是Nina一个人的战斗,是她需要从自我中突破束缚的一个过程。Nina的肉体虽然死了,但是她的灵魂在最终得到了重生。这一切的出色完成,得益于导演巧妙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准确地诠释了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经典形象。伴随着Nina性格的逐渐蜕变,各种色调也随之展开,实现了色彩在影片中的隐喻效果。色彩始终是电影叙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电影的发展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在视觉上带给观众冲击,也在表现影片主题、意境的同时展现出一种关于情感的形态美。《黑天鹅》色彩的运用也使影片的构架更加完整,作为一条隐线串联了剧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感。“‘天鹅’真的死了,而真正的艺术在迷狂与执着中获得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