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梅隆导演纪录片的历史重构
2018-11-14陈义伊
陈义伊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历史题材纪录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导演本人的历史倾向。即便是在一些较为客观冷静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中,依然可以看到导演的个人学识、经历、见解的影子。除追求大制作、大场面、宏观叙事的历史事件纪录片外,还有关注某一特定领域、注重细节、微观叙事、力求真实还原旧味道的写实类历史纪录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纪录片,“这些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既不同于‘新纪录片运动’中过分追求个人化、现实化的影像运动,也不同于早期历史纪录片的宏大叙事,而是借鉴了新历史主义理论和‘新纪录片’的一些理念,抛弃了历史主义的叙述方式,采用一种‘细节化’‘口述体’和‘情景再现’的方式重构历史,达到‘还原历史’的目的”。
詹姆斯·卡梅隆所执导的三部纪录片中,恰恰有两部符合这一定义。这三部纪录片分别是《重返俾斯麦战舰》(2002)、《深渊幽灵》(2003)和《深渊异形》(2005),除最后一部《深渊异形》是纯粹的科学纪录片,带领观众近距离观看深海中形态各异的神奇生灵外,《重返俾斯麦战舰》再现了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的历史瞬间,《深渊幽灵》则潜入北大西洋深处,带领观众探访沉没近一个世纪的泰坦尼克号。两部影片分别记录了一艘著名的舰船以及一次震惊世界的沉没。詹姆斯·卡梅隆导演通过科学探索的方式,以一种极度浪漫的叙事手法,极尽真实地从各个角度还原了两艘舰船沉没的场景,以及它们沉没海底数十年后的沧桑变迁。本文以《重返俾斯麦战舰》和《深渊幽灵》为例,以影片中充满的人文情怀作为切入点,对其时空交错的拼贴式叙事以及恰如其分的特效运用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纪录片中的历史重构。
一、以情怀为切入点
“我相信会发生一些强烈的事情,它们穿越时空而引起共鸣,就像回声一样。”这段《深渊幽灵》开篇独白,恰恰阐述了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纪录片,尤其是历史纪录片的宗旨,即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探寻藏在时间洪流中的事实真相,破解历史留下的谜题,并引起观众的共鸣。在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势必会通过探索中的发现,根据合理推测对历史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即便保持客观立场与冷静梳理,《重返俾斯麦战舰》和《深渊幽灵》依然带有导演卡梅隆的个人喜好、倾向与风格。首当其冲的便是影片的切入点。
《重返俾斯麦战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被英国海军重创,最后沉没的历史片段。这艘近乎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带着许多未解的谜题沉入了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水域的海底。数十年来,关于俾斯麦号战列舰沉没的原因,在军事迷中产生了大量的争论,其神秘程度不亚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卡梅隆以曾经在俾斯麦战舰上服役并最后幸存的德国军人为切入点。纪录片中,镜头从波涛起伏的海面转到反射着粼粼水光的战舰甲板,最后聚焦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他在诉说,讲述自己身在俾斯麦战列舰上的经历与心境。“国旗比死亡重要。”“你还会自问,当初为什么会发生?今天,宿敌已经成为朋友,为什么当初不能是朋友呢?”
这些出自垂暮老人之口的略带迷惘的反思,伴随着虚拟画面中年轻军人在俾斯麦战列舰上工作的场景,令观众恍惚中仿佛跟随老人的叙述回到了当年的战舰之上,并通过视觉画面在老人与年轻人之间来回交替切换,造成强烈的对比冲突。镜头一转,当年不死不休的宿敌,如今鬓发苍苍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笑谈之中当年的画面不断闪现,令人感慨那些仓促逝去满怀仇恨的年轻生命,已无法享受今日的和平。
《深渊幽灵》则十分戏剧性的,由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扮演探险家的比尔·帕克斯顿真正担当探险家的任务,深入大西洋底,探索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相。对于《泰坦尼克号》庞大的观众群来说,这也是充满情怀意味的切入点,以“互文”的方式唤醒《泰坦尼克号》的记忆,同时赋予历史纪录片以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时空交错的拼贴式叙事
《重返俾斯麦战舰》《深渊幽灵》都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拼贴式叙事手法,但是,二者在细节上有所不同。《重返俾斯麦战舰》中时空不断切换,在历史、现实、虚构之中徘徊,时间线被打乱,历史照片、视频与拍摄时空、虚拟时空交叠并进。《深渊幽灵》的时间线则相对清晰,采用按时间正叙、空间交叠的方式,以纪录片的现实拍摄时间为主线,跟随科学探索的时间发展顺序,将拍摄到的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邮轮与虚拟时空中旧日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叠映,触发强烈的真实感、再现感、毁灭感与浓重的悲怆情绪。
两部影片略有不同,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重返俾斯麦战舰》属于卡梅隆实验性质的第一部纪录片,片中探索深海的科技手段与叙事手法尚在摸索之中,到拍摄《深渊幽灵》时,卡梅隆已有相对丰富的探索与拍摄经验;二是俾斯麦战舰的沉没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背景、时间、原因都不尽相同。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沉没,最后一位幸存者于2009年去世,但是当年灾难发生时,她尚在襁褓之中,因此无法为纪录片提供有效的历史资料。而在拍摄《重返俾斯麦战舰》时,1941年沉没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尚有许多生还者并未离世,战舰沉没时,他们又都是年富力强的军人。因此,卡梅隆可以通过历史亲历者的叙述,以最接近事实本色的方式,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这对于纪录片拍摄者来说,自然是非常幸运的。
《重返俾斯麦战舰》的非线性时空中,历史记录片段与现实拍摄片段交替,泛黄的布满噪点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立刻将观众拉回当时的时空。猎杀北大西洋的船队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如同横行在荒野上的头狼,闪烁着幽幽绿光的眼眸,露出嗜血的森森利齿。坚固的炮台,厚重的战甲,宽阔的甲板,一切都昭示着这艘战列舰非比寻常的威慑力。然而,讽刺的是,这艘与泰坦尼克号一样号称“永不沉没”的战列舰,重蹈泰坦尼克号的覆辙,沉入深海,自此泥沙覆盖、锈迹斑驳,除了一同沉没的数千个不甘的灵魂,再无信息。
执导《深渊幽灵》时,卡梅隆通过历史照片、真实画面与虚拟场景交相叠映,甚至故意使交叠的场景透明化,奢靡明亮的船舱中垂着覆满微生物的指状构造的铁锈,将历史感与在场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由拍摄纪录片的冷静的他者视角,转换为令人感同身受的在场效果。加之电脑特效的辅助,半透明的鲜活的“人”如同依然生活在船墟中的“幽灵”,重复着生前的活动,令人扼腕叹息,悲痛不已。
三、恰如其分的特效运用
通过3D特效技术,卡梅隆让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从历史照片中“走”出来,“活”过来。他们像被魔法定格的画中人,一阵风拂过,魔法消失,乘客们一边交谈,一边迈着愉悦轻松的步伐走进观众的视野,这便是电影特效的独特魅力。
“我的探险不仅是下潜到海水最深处,还要把水下故事讲出来,没有人讲述过这个故事,而我拥有先进的3D技术手段,尤其适合讲述这样的故事。我希望与全世界观众分享我的旅程,感受遭遇另一个世界的惊喜……这就像是真的打开一扇窗口,从而认识另外一个世界。”
对于卡梅隆来说,电影特效是他执导的影片的辅助,虽然名为辅助,却不可或缺。就如同影片中充溢的人文精神与浪漫情怀一样,都是卡梅隆电影的独特标识。他所执导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历史事件,关注的却是事件之中的人与人性。通过对历史的重构,输出自身观念,完成对历史的全新解读。
注释:
①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航时与冰山相撞,次日凌晨沉没;《深渊幽灵》则于2003年3月31日在美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