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数字文化馆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智慧型文化馆智慧

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是信息技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DT是数据处理技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当今社会已经从“IT”时代进入了“DT”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简单静态的、甚至是一成不变的文化馆已显得不合时宜。应该注意到,大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它影响的不仅仅是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活动项目的设置、服务内容的丰富;它更具有催生管理革命和服务模式创新的效果,必将给文化馆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的气象。

因此,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响应迅速、覆盖全面、服务周到、成本集约、运转高效的智慧文化馆已经呼之欲出。大数据条件下的智慧型文化馆指基于网络时代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创新文化治理思维模式,以区县文化馆为主体,社会文化机构和市民广泛参与治理的,组织机构有活动力度,文化服务有准度,绩效管理有透明度,服务覆盖有广度,社会参与有深度,理论研究有高度的“六度”新型基层公共文化馆。

一、组织机构有活力度,打造充满生机的智慧型文化馆

1.现代组织机构既要合理严谨,又需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优化的组织架构可以为单位部门带来极大的活力。智慧文化馆引入网络化思维管理模型,催生服务模式创新,必将给文化馆服务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新的气象,让公共文化馆充满活力度。

网络化的总分馆制是活力之本。大数据时代为文化馆总分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赖以联合的基础——公共文化大数据信息的共享。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远程教育,文化资讯、团队活动、网络课程,艺术欣赏、视频图像、文化数据分析、服务信息等。大数据时代的总分馆,形散神聚,既能发挥每个网络节点的主体能动性,有能发挥网络集合的矩阵效应。

2.网格化的“文化超市”是活力之基

“文化超市”是江宁区文化馆提出的,并正在酝酿的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文化馆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的一种构想。这类似于服务千家万户,且无所不在的连锁超市网络,智慧文化馆根据大数据反映出的辖区内不同区段的文化发展情况、群众文化需求情况,合理布局文化服务网格,在总馆和分馆,以及有条件的社区投放一个个星罗棋布、服务精准、运转高效的“文化超市”,从而使公共文化服务的“养分”输送到辖区各个角落,使整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满活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均衡化、去中心化。

二、文化服务有准度,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型文化馆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文化馆以群众需求文导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关注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的流量数据和舆情,跟踪群众的文化生活热点,扫除文化服务的盲点,掌控文化服务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项目和形式,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配给方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服务内容精准化。

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实质就是文化服务的人性化,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以人为本的体现。大数据具有的全面、精准、定量的分析功能,这为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文化部门由被动响应的社会服务转向主动为公众服务,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优化服务的“自我革命”,推动“大数据x公共文化服务”的改革,使许多长期以来困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当前的群众活动中,很难破解的“老小问题”。暨在很多地区,经常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都是小朋友和老年人,而青壮年人群很少。对此,许多地区的文化馆百思不得其解,并在每年的活动计划中,绞尽脑汁设计各种新潮时尚的活动,试图吸引青年人参与。甚至在某些文化部门考核中,也将青年群体参与度作为评分项,加大群众文化吸引青年人的力度。

三、服务覆盖有广度,打造无处不在的智慧型文化馆

大数据时代,让数字化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智慧文化馆从多个维度向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可能。而为公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正是智慧服务的内涵。

1.空间维度: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开拓公共文化服务虚拟和现实的二重空间,推动线上线下数字化体验。线上(online)文化馆可逐步实现VR技术,将文化馆的阵地、环境、活动、展览、演出、培训及教学等各项服务内容移植到互联网,探索大数据时代智慧文化馆免费开放和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全新路径。2.时间维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发智慧文化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智能APP等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全年无休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信息资讯、文艺辅导、艺术欣赏、文化政策法规查询、理论研究智力支持、文化遗产介绍等公共文化服务。3.交互维度:互联网大数据,沟通千家万户,为陌生人和人之间可以远程对话和协作,提供可能。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个性特征,智慧文化馆可以推出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四、社会参与有深度,打造全社会大联盟的智慧型文化馆

智慧文化馆在现实生活领域,以文化馆理事会的建立,吸收文化事业单位外部人员,特别是群众进入决策层,扩大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通过直管、托管、联办和加盟的形式,在全社会形成文化馆总分馆的空间网络构架。在数字生活领域,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进“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协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系统。健全公共文化大数据系统需具备“三个有”,即天上有云(云平台),地上有网(物联网、泛在网等),中间有数(数据)。其中,重中之重是云平台的建设,这也是智慧文化馆建设的核心。这个平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市民通过云平台获得公共文化服务;二是让普通市民通过云平台参与公共文化治理。

五、绩效管理有透明度,打造工作效能积聚的智慧型文化馆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工作机制,直观、生动、形象、实时地展现目标制定、任务执行、效果反馈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变化,并在各环节之间形成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把劳动者的职业愿景、个人奋斗与劳动成果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了个人的服务动力和创造潜力,实现了现代公共文化部门任务执行的高效化、效能反馈的直观化、行为管控的自主化、行业管理的透明化、系统运行的智慧化。

六、理论研究有高度,打造学术研究型的智慧型文化馆

行业发展,理论先行。智慧型文化馆应该具备强大的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研究大多基于从业者经验总结,或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推演,较少有对公共文化相关数据分析、定量分析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理论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理论研究工具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是研究者开展田间调查机会较少,设计、发放、回收调查问卷难度较大,研究可信样本选择标准较模糊,且受各种条件制约,传统的抽样统计数据造假很多(统计就是估计),导致可供研究参考的相关数据较难获取。

公共文化大数据可为智慧文化馆的理论研究提供更为多元的、高效的、实时的、有价值的研究数据,推动文化馆行业理论研究的大发展。例如过去农村电影放映有可能存在虚报场次的情况,从而导致群文调研数据不实。现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监控视频、以及基层电影放映点建设数据情况,公益电影放映的场次、地点、时间、内容,甚至观影人数等信息都可以直接反馈到后台数字网络平台,虚报是不可能的。

总之,大数据可以为群文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有价值信息,有力数字依据,让理论研究的列车踏上互联网时代的“筋斗云”(云平台),一日千万里。

大数据浪潮带来的既是技术革命,更是思维革命,因此,数字化智慧文化馆的建设和创新,不仅是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数字体验馆的建设,更是大数据思维下公共文化治理方式的革命。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也方兴未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已逐步完善,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也成为国家一级馆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字文化馆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与现代传播能力”和“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的要求。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使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型文化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基础。历史上有过欠账的公共文化部门应该顺应时代浪潮,尽快将已有的管理决策模式变为数据驱动,让领导意识、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经历由内而外的蜕变,从而抓住拐点机遇,打造好“六度”智慧型文化馆,实现公共文化发展的弯道超车,做时代的弄潮儿,实现群众文化权益的极大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极大繁荣。

猜你喜欢

智慧型文化馆智慧
上海“十四五”大力发展智慧型基础教育
做一位智慧型班主任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探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