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前提,而是你在前提下做了什么
2018-11-14韩大爷的杂货铺
◎ 韩大爷的杂货铺
高三备考阶段,大伙最不爱上的就是地理课。当时我们的地理课大部分被安排在了下午第一节,相信很多经历过夏日读书的同学,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困倦,抵触,生涩,外加老师那浑厚的嗓音,自带催眠效果。往往课程进行不到十分钟,成绩差的同学就开始以头撞桌;哪怕是基础好的同学,在被问“听懂没”时,也会愣上四五秒才反应过来,气虚地回应声:懂……懂了?
某天,当这番颓丧的景象再次上演,地理老师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不讲了!大伙面面相觑,心想可能老师也困了,或是对我们失望透顶,打算破罐破摔?紧接着,老师发出第二道命令:拿出纸笔,抄这道题的答案!
一位同学在台下开始犯嘀咕:想放弃我们就直说,干嘛拿这种方式应付呢。老师语气坚定道:抄,也是种收获。那就抄吧……
开始还有点效果,毕竟抄一遍确实会加深印象,可抄着抄着,脑袋又锈了,又有同学开始以头撞桌。老师当机立断:来,抄差不多了,现在大伙把书翻到某一页,我们集体朗诵一下这段话……于是,炎炎午后,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响彻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那年高考,我们班的地理平均分比其他班级高很多。
很多年过去,当我回忆起这段经历,觉得他真的太有水平了。当他发现一个瓶子里塞满石头,导致再也无法增加瓶子重量时,他懂得塞进一点沙,再灌进一些水;而那个糟糕的午后,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班在经历着,最终能脱颖而出,就是那点微不足道的沙子和水,起到了效果。
地理老师的教学方式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当前提是普遍前提时,前提是什么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种前提下,你能做什么,且做了什么。
后来妹妹备战高考时,也经历了我们当年学不进去的状况。她向我抱怨,每天能有效学习的时间太短,大部分都是状态不好的时候。
我把上面的故事讲给她听,并对她说:永远不用担心状态好不好,因为即使在状态不好的前提下,你仍然可以做点儿什么。
做不下去题,可以抄抄答案,看看人家是怎么分析的;答案抄烦了,可以出声地读读书;书也读腻了,可以换一科,总之任何状态下,都总有那么点事适合你去做。
也许真的到了战场上,能帮你拉开差距的,就在于当所有人都状态不好时,你做了什么。
曾有一次我去一位老师家中做客。去之前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我说:家里小,别见怪。可当我进到老师家里才发现:他太谦虚了。
客观事实是:确实不大,五六十平的样子。可老师不知用了多少办法,将房子装修得跟百平米的人家都差不多。布局科学又漂亮,合理用尽了每一寸的空间功能。
吃饭时我对老师讲:您是标准的斯多葛—把一切自己能控制的事做到了极致。老师笑笑说:瞎琢磨,老天爷负责分给我多大的地方,我负责琢磨。
也许在生活强人的脑海里,前提条件只会出现一秒。他们大部分思考的是另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还能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