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怪还是真撒谎
2018-11-14徐婧英
☺徐婧英
徐老师,我家宝宝4岁,做错事总不承认,总爱撒谎。我讲了小孩子撒谎,鼻子就会变长的故事,孩子刚开始非常害怕,但后来还是撒谎。我该怎么办呢?
孩子说谎,是烦扰很多父母的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任何行为都能从心理动机上找到解释。面对儿童的说谎行为,父母先别着急,一定冷静分析说谎背后的心理原因。
事实上,67%的儿童说谎是由畏惧和怕嘲笑引起的,只有20%才是故意说谎。也就是说,有时候并不是孩子故意说谎,而是有其本身的心理活动和成长规律。
从孩子心理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局限上分析,以下三种情况并不是说谎:
第一种:认知力有限,无法建立因果联系。
晚上,3岁的安安拿杯子喝水,一下没拿稳,杯子摔个稀巴烂。安安妈笑着说:“没关系,以后小心点就是了。”哪知,安安眼睛睁得老大,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是我打碎的!”安安妈一愣:“怎么不是,我明明看到了!”安安坚持:“不是我,不是我……”儿子明明摔碎杯子,却不承认,这么小就知道推卸责任,安安妈气坏了。
其实,安安妈不明白,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认知力发育尚不完善,还分不清原因和结果,不能在“没拿稳杯子“和”杯子摔碎”之间建立因果联系,也就无法接受他摔碎杯子这一事实。安安想的是“我想喝水,但我并没让杯子掉到地上啊”,这时你问他是不是他摔碎了杯子,他当然说不是。
第二种:为了实现某种愿望。
儿子4岁时,一次想吃肯德基,我没时间,就让18岁的表姐带他去。后来,表姐带他去玩了,并没吃肯德基。晚上回家,儿子却说,今天吃了肯德基,很开心……儿子明明没吃肯德基,却说吃了,我明白,他只因为太想吃了,才把幻想吃,当成真的吃了。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成人重视理智规则,儿童充满感性、幻想,即使是现实生活,也常常被孩子赋予想象的色彩。
第三种:为了逃避某些事。
一次过完春节,幼儿园早早开学了,因为还在假期,去的孩子并不多。我犹豫要不要送儿子去,但没明说,只和儿子说,明天开学,你要上幼儿园了。
第二天早上,儿子一醒来,严肃地说:“妈妈,我生病了。”我笑说:“哦,生病了,那要不要找医生看看?”儿子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我在家躺着就行。”我清楚,儿子是不想去幼儿园才找的借口,我索性挥挥手:“那你躺着好好休息吧。”儿子一听,一骨碌爬起来:“我不躺了,我要去玩玩具!”
儿子的这类说谎,往往因为不想做什么,就找借口或理由来逃避。虽然这种行为也不妥,但跟孩子的品质并不挂钩。
一般由这三种心理原因导致的说谎,在孩子6岁后,会随着心理的发育自然消除,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当遇到孩子撒谎,父母不妨退一步,冷静思考,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说?哪怕存疑、再观察,也不要忙着给孩子扣上“说谎”的帽子。因为一旦对孩子有了这样的评判,孩子慢慢也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认同,最终可能真的说谎欺骗。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找到心理的原因,家长不妨多学习一些儿童心理知识,从而更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也不会因为无知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