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动画电影的民族性研究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宫崎骏民族性动画电影

覃 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 言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七千多个小岛组成的东亚岛国日本因东西方之交的地理位置而具有了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可以说,日本社会文化发展及民族性格形成的历程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并进的过程。早在公元七世纪时,日本的进步人士就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吸收中国文化,尤其是在日本向中国大量派出“遣唐使”后,中华文明的成果及中国文化精髓快速传播至日本,无论是政治制度、语言文学,还是思想文化、宗教信仰,都对日本社会文化体系和集体民族性格的构建起到了基础性的重要影响。随着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元16世纪开始,西方的传教士及航海者开始大量涌入日本,日本逐渐成为西方打开与东方沟通交流之门的“要塞”,日本的统治阶层也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程,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将学习和仿效的目光从东方大国中国移至遥远的西方。到了19世纪时,日本社会实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改革,业界研究者普遍认为这场改革标志着近代日本全盘西化的开始,正是明治维新这一在东西方剧烈冲突时期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发展之路。需要说明的是,全盘西化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并没有使日本真正地全盘西化,最初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构建起的日本社会文化及民族性格依然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正因如此,日本的民族性指向了矛盾的融合,而这种矛盾的融合也同时体现了日本文化中东西方交融发展的历程。

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背后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这一核心的特质在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名作品《菊与刀》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20世纪中叶撰写了提交给美国政府的研究报告,即对于日本社会文化和民族性格进行深入研究的《菊与刀》。所谓“菊”,代表着日本民族性中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克己复礼的特质;而“刀”则指向了日本民族性中穷兵黩武、好战斗狠、傲慢无情的特点,“菊”与“刀”这两类背道而驰的特质体现在日本集体活动与个体生活之中,十分恰当地阐释了日本民族性中的核心特质——矛盾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本的民族性的外在表现已大大区别于战火硝烟的特殊年代,但作为核心特质的矛盾性依然存在于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体现形式即电影艺术中也可寻见端倪。20世纪之初,美国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已影响到了地处东西方之交的日本,日本社会涌现出一批动画制作人,在传承日本本土“浮世绘”等绘画艺术的同时汲取西方先进的动画创作技术,推出了许多名震世界影坛的动画作品。在当今日本,连载动漫与动画电影双线并行,在世界范围内“圈粉”无数,就日本动画电影来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唯美的画风在世界动画影坛独树一帜,尤其是在宫崎骏涉足动画电影后,日本的动画电影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快速提升,目前日本动画已呈现出与美国动画比肩发展的态势。本文将在阐释“矛盾双方的并立融合”这一日本核心民族性的基础上,聚焦日本动画市场上的经典作品,从集体生存和个体成长两个维度对日本动画电影的民族性进行研究。

二、集体生存探讨中的民族性

纵观业界对日本动画电影内涵的研究,对于集体生存的探索及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都是不可绕过的话题。无论是日本动画电影的开拓者宫崎骏,还是日本动画电影成熟发展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海诚,都在多部动画电影中探讨了集体生存这一深刻的话题。在他们的作品中,“天人合一”的东方自然观和“人定胜天”的西方生态理念或是以矛盾未决的形式体现在影片故事情节中,或是以探索矛盾融合的形式呈现在影片之中,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索。

中国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对日本社会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天人合一”视域下的哲学思考是将人类作为自然体系中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天人合一”这种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生存观也是道家所追寻的最高境界。正如上文所述,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深受西方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一度占据了西方社会思潮的制高点,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关于集体生存的思考与探索产生了重大影响。“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之间的徘徊在日本动画电影中也得到了体现。

20世纪末,宫崎骏推出了一部深刻探讨集体生存问题的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根据宫崎骏本人的回忆,在创作《幽灵公主》的过程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关于集体生存的出路等问题常常令他夜不能寐。事实上这部作品虽然深刻探讨了关于集体生存的问题,但宫崎骏并没有在影片中给出问题的答案,也正因如此,“天人合一”和“人定胜天”的矛盾在影片《幽灵公主》中多有体现。动画影片《幽灵公主》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日本制铁大发展时期的室町时代,围绕达达拉城讲述了一个关于集体生存的故事。达达拉城的首领幻姬带着一群被人类社会边缘化的人生活在偏远的城镇,在影片中达达拉城代表着人与自然交锋的最前沿,一方面达达拉城的居民受到了来自后方人类的排斥;另一方面他们还直接遭受着前方大自然对于人类无节制砍伐的惩罚,夹缝中的集体生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宫崎骏也一直试图在这部影片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集体生存之路。室町时代的日本以制铁行业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的进步,由此而产生的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对于自然无节制的破坏也使人类遭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影片《幽灵公主》中的山犬家族就是大自然惩戒人类的使者,而影片中一直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男主人阿西达卡则成为代表宫崎骏思考与发声的人物形象。他深受部落生活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同时他又能够了解、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的生存模式,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幻姬等达达拉城居民夹缝生存的艰辛,始终试图调和守护森林的山犬家族与达达拉城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影片外的宫崎骏一样,影片中的阿西达卡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调和,也没能探索出一条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体发展之路。在《幽灵公主》中,我们既能够看到对“人定胜天”的批判,也能够感受到对“天人合一”的质疑。尽管如此,宫崎骏还是在影片结尾处设置了一个关于自然包容人类的美好结局,重现鸟语花香、风和日丽景象的森林与达达拉城并不是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象征,更多地表现了一种美好的愿景,这部影片也在“矛盾”之中留下了关于集体生存的深刻思考。

如果说宫崎骏在其动画作品中留下了未决的矛盾和关于集体生存的“纠结”之思,那么新海诚在人与自然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则显得较为乐观,通过融入“治愈”的情感来融合“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的矛盾。21世纪初,治愈系文化在日本社会风靡,从地理环境来看,岛屿林立的日本陆地面积狭小、自然灾害多发,灾害所带来的创伤与隐患影响着每一个日本民众;从文化氛围来看,日本始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锋的最前沿,这在日本社会注入了敏感而不安的元素。可以说,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共同孕育了日本独特的治愈系文化,在新海诚的动画作品《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治愈的力量便存在于集体生存的探讨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人定胜天”的发展中出现了人与自然针锋相对的局面,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也开始渴望亲近自然。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新海诚并没有直接探讨人与自然的问题,而是在集体生存的故事中融入唯美的自然之景,将主人公“人定胜天”的现实生活和“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同时呈现在影片之中,用美丽之景和美好愿望所构建的圆融之象来实现一种亲近自然的治愈。

三、个体成长探索中的民族性

个体成长一直是当今动画电影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日本动画电影来说更是如此,在不同题材、不同导演所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关于个体成长的言说,也能够探索到东西方不同的成长模式的融合。在东方文化视域下,个体的成长是美好品性的不断强化,成长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源自内心的修行;而在西方文化视域下,个体的成长则更像是一场历险,在历险中完成救赎成为成长的“必修课”,在宫崎骏、细田守等日本动画导演的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东西方不同成长模式的融合。

在宫崎骏最为经典的作品《千与千寻》中,女主人公小千的成长既是自身美好品质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历险与救赎之旅。宫崎骏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布排巧妙地将“修行”与“历险”合二为一,为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了一幕关于洗涤心灵的成长故事。小千跟随父母来到了满是美食的“汤屋”,永远取食不尽的美食使小千父母懒惰、贪婪的个性被迅速放大。很快,在“不劳动者不得食物”的“汤屋”中,好吃懒做的父母被汤婆婆变成了猪,而小千则需要从事大量的劳动来独立生活、拯救父母。影片中的小千善良、勤劳、乐于助人,在“汤屋”劳作的过程中,这些美好品质被不断放大,同时也正是因为对善良、勤劳品性的坚守,小千才抵御住了“汤屋”的诱惑,坚持住了在“汤屋”辛苦地劳作,最终不仅实现了自我成长,还帮助父母完成了救赎。在小千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千与千寻》着重体现了个体成长过程中对美好品性的坚守,而在影片故事情节设置方面,则充满了历险色彩,平凡世界中的小千被独自放逐在魔幻世界之中,独立的历险所带来的极端境遇成为小千成长的契机。由此观之,“修行”和“历险”两种不同的成长模式在《千与千寻》中得到融合。

无独有偶,在细田守的动画电影《穿越时空的少女》中,女主人公绀野真琴也在对美好品质的坚守中完成了魔幻世界的历险,实现了青春期的成长。影片中的绀野真琴纯真、善良、开朗,与间宫千昭、津田功介是十分要好的朋友,真挚的友情使绀野真琴的青春校园生活充满了单纯的美好。在一次意外中,绀野真琴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超能力,超能力的获得并没有改变绀野真琴的生活,改变生活的是好朋友间宫千昭突如其来的告白。面对懵懂的爱情,绀野真琴变得手足无措,更加渴望单纯友情的她利用穿越时空的超能力使这次告白消失在时空的尽头,然而告白消失后的绀野真琴与间宫千昭并没有真正回归纯真的友情,反而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关于爱情的遗憾,而绀野真琴也在遗憾中懂得了爱情的美好与痛楚,完成了青春期的成长。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相似的是,《穿越时空的少女》也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设置将不同的成长模式融合在主人公的个体成长之中。

四、结 语

在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日本社会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构建起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民族性格。这种充满矛盾又将矛盾统一于一体的日本民族性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体现,作为日本支柱产业之一的动画自然也成为日本民族性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对于人类集体生存之路的探讨,还是对于个体成长之路的探索,我们都能够看到其中矛盾思想的并立与融合,这也是日本动画电影独特审美内涵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宫崎骏民族性动画电影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宫崎骏动漫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