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11-14李茜茜艾凯丽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李茜茜 艾凯丽 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一、山西省水资源现状
根据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省全年降水量为615.4mm,结合山西省两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省正在经历一个较长的枯水期,全省降水量持续偏少,而降水为山西省主要的地表水补给来源,这就导致全省水资源量持续偏枯,水资源量减少明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迫在眉睫。
山西省地下水水质状况受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主要污染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中山区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较好,而盆地的地下水水质较差,全省七大盆地中地下水水质达标面积不足总面积的一半,而且具体到盆地的污染情况的严重程度也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达状况紧密相关。2016年全省地表水水质属中度污染。根据2016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全省总供水量为71.37亿m3,从取水结构上来看,农业灌溉用水是我省的用水主力,其次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2015年全国人均日生活量为0.174吨,山西省人均日用水量为0.112吨,在全国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
二、山西省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区域经济的快速扩张、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山西省供需水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这是山西省许多地区水资源危机加剧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山西省缺水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的严重超采,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农业灌溉大量引用未经处理的废污水,全省大部分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断流。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长期以来存在水利、环保、地质、城建等多部门管水的现象,管理缺乏权威性,造成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的局面。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将城市与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进行分割管理,严重违背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和整体性,没有统一机构对水问题负责。
(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近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节约用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有关用水节水管理的规定及节约用水的实施细则,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寻找节水途径,挖掘节水潜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些企业不合理的用水工艺及耗水型的设备导致了水资源利用率很低,由于资金短缺,节水工作发展不平衡,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四)水资源污染严重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省份,煤炭的大量开采以及不规范的操作,给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污染问题。据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前4个月,大同、吕梁、长治、忻州、晋中5市12个河流断面水质与2014年相比明显恶化,且与2016年的水质考核目标差距明显。
三、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
开源节流,充分落实节约是保证供需平衡的前提。应尽可能减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排污总量;全面落实生态效益,从环境经济发展角度采用各种方式合理开源,特别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如蓄雨水、大气水、地表水等。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尽量减少深层地下水的使用,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科学制定各阶段的用水规划,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治水与管水方式,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议水资源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并且实行水权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改变供水公益事业的福利观念,明确水资源产权,合理制定水价。合理的水资源价格是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营水平及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水价能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样既可节约大量资源,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陆地水文的循环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资源状况的好坏,而区域水资源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保证水资源的涵养和恢复,从长远意义上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必须为生态环境配置相应的水资源量,保护湿地,建设滞泄洪区,回补超采的地下水,不断修复已经退变的生态系统。
(四)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优势,不断精细化、生态化、网络化,同时要引入新型服务业。防治水污染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水功能区、控制污染总量,由水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流量污染物、水资源总量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排污控制方法。全面保证规划环境用水的自净能力,充分发挥其监测排污量的作用。科学划分水功能,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证饮用水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全面保护水资源,确保居民能饮用到合格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