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她们离不开家暴男

2018-11-14吴在天

莫愁 2018年13期
关键词:羞耻感漠视家暴

文/吴在天

为过去的人生哀悼,才能让未来的人生起航。

有位来访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丈夫家暴五年多了,她却一直忍受。

她和丈夫结婚不到半年,有了第一次家暴。她离家出走,在闺密家住了一周。她想过离婚,闺密也支持她离婚。但想到本来这段婚姻也不被父母看好,刚结婚就离婚,父母会怎么看自己?她担心会很没面子,害怕父母看不起她。

后来,丈夫哀求她回家,她就顺势回去了。最初,丈夫表现得还可以,但不久后又一次家暴,比上次更严重。再后来,她经常被丈夫虐打。曾有几次被丈夫打得住院,没法工作,最后连工作也辞了。

几位好朋友想帮助她离婚,试了很多次,建议她去寻求法律援助,甚至都帮她联系了律师。但她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她说,她离不开他。

丈夫整天对她呼来唤去,骂她,打她。孩子也担惊受怕,像老鼠躲着猫一样躲着父亲。但她就是走不了,就是做不到。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觉得自己很糟糕,是个糟糕的女人、糟糕的母亲。

为什么她们离不开?一位被家暴的女性说,她其实很怕听到亲人朋友告诉她:你离婚不就行了,你为什么不离开他?听进去这些话,就意味着承认她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人生中非常重大的错误。其实哪怕别人不说,她也知道自己的婚姻是怎么回事,她每天都在为这样的生活责怪自己,攻击自己。

她说,她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别人对她说为什么不离开时,恰好是没有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甚至让她感到被责问。她们为不能离开这段关系感到羞愧和自我攻击。因此,她们会用合理化的防御机制,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减缓内心的痛苦。

离不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真的离开了这段关系,就不得不去面对原来如此不堪的过去,这种羞耻感更让她们难以面对。就像那位来访者说的,她担心没面子,害怕父母看不起。更何况,她也知道,这段婚姻是错误,她还饱受其中的痛苦和耻辱。羞耻带来的难受,比这段婚姻带来的伤痕更痛苦。

她们常常有各种担心和理由,说明自己为什么不离开:担心一个人不能在社会上生活,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养不了孩子,甚至担心丈夫会报复。这些担心害怕,不仅是在表达对目前这段婚姻关系的担心,很有可能也是对早期生活经历的恐惧放大。

《反家暴法》特意提到了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把曾经遭遇过的虐待、看到过的暴力、感受过的情绪记录到身体里。很多家暴个案研究都提到,那些遭遇家暴的女性,在早年的生活经历中,可能都曾有过复合性创伤,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暴力,很有可能是,在情感方面也曾遭遇过漠视或虐待。因此,她们害怕失去一段关系,因为再糟糕的关系,也有人存在,而离开了这段关系,就不得不面对早年经历的那种痛苦和孤独。

担心不能一个人生活,很有可能是小时候太孤单了,没有人照顾,父母或漠视,或争吵,无暇顾及她。害怕不能养活孩子,很可能是因为父母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而她在他们离开后,有一段时间,体验到了三餐不定的饥饿感和惶恐感。害怕伴侣报复,可能是因为目睹了父母在吵架时相互的威胁或报复。正如有人形容说,在家暴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像是被毒汁灌溉养大的花,清水对她来说反而是一剂毒药。而羞耻,就是藏在毒汁中的重要成分。

很多时候,她们无法接受自己曾经受虐的经历,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历太痛苦,更深层的是,它让她们感受到深深的羞耻。

但当她们意识到,所有的担心、害怕和离不开,都有原因时,就可以试着去面对曾经的创伤,就不会有太强的自我攻击和羞耻感了。比如告诉自己,一直离不开家暴的婚姻,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曾经的遭遇,发现自己离不开这段不堪的关系,甚至都不敢告诉别人,不想让别人知道,面对别人的帮助也不能走出去。

理解自己并不容易,甚至是艰难痛苦的。这需要时间和勇气去面对残酷的真相:本该是爱护自己的人,竟然会漠视或虐待自己。

独自去面对真相太痛苦了,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和咨询师讨论感受,去面对和理解自己的羞耻和无助。只有理解自己,才能停止内心的自我攻击,才能放下羞耻感。

为过去的人生哀悼,才能让未来的人生起航。

猜你喜欢

羞耻感漠视家暴
成长中最大的敌人,是羞耻感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
陷入羞耻感泥潭的高二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