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卜西征
2018-11-14李军学彝族
李军学 (彝族)
周小卜是战国时期庄蹻开滇的部将,要说周小卜,就绕不过庄蹻起义的背景。
庄蹻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其时,正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奴隶主贵族和新生地主的复辟和反复辟斗争十分激烈。吴起、屈原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失败后,国家政权又一次落到奴隶主贵族手中。从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变成了有相对自由和土地的农民,自然要誓死维护,这样,反复辟斗争的历史重任就落到了以庄蹻为代表的新生农民身上。庄蹻揭竿,提出 “乱者能言治”的革命纲领,获得广大被压迫人民的 “颂义无穷”。起义军 “横行天下,聚党数千,攻夺人物,断斩人身”没收了奴隶主的财物,杀死了封君贵族。
当时, “天下莫强于秦楚” “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天下 “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一个兼并了另一个,就能统治全国。两国势如水火。然,庄蹻起义改变了这一局面。外忧内患中,楚庄王 (顷襄王)为了镇压庄蹻起义,不但终止伐越,还采取对秦国妥协投降的“安内”路线,不惜和他有杀父之仇的秦国 “嫁子娶妇”,和好言欢。在奴隶主贵族势力的疯狂反扑下,起义军失败,开始万里长征。
这样,起义军经过沅水,向西南进军,攻克且兰,一举攻占夜郎国,进入云南,开始了云南历史上著名的 “庄蹻开滇”。
庄蹻起义虽然在楚国以失败告终,但他开发西南边疆,同时促进了秦国统一中国,推动了历史前进。
庄蹻入滇,灭了古滇国,继续派部将周小卜率兵远征滇西诸蛮,兵至姚安,与乌蛮民族发生激战。小卜战死,被南诏蒙氏埋葬在距离今天姚安城西5公里的地方。
庄蹻的出身,资料记载相互矛盾,《列传》肯定说 “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奇怪的是 《史记·楚世家》中却没有庄蹻,其他楚国王族旁支姓中也没有庄蹻;而在 《史记》另一篇 《游侠列传》中却又使用了 《韩非子》中的 “跖、蹻暴戾”这样的话。所以庄蹻是将军,还是一个 “暴戾”的象柳下跖一样的大强盗?这个千古疑案,在历史上曾引出了楚国究竟是只有一个庄蹻还是两个庄蹻的没完没了的争论……综合种种观点,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楚国只有一个庄蹻,并且是 “先盗后将”的庄蹻,这个盗不是一般的盗贼,他是一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也不是奉命入滇,而是起义失败后率残部义军辗转流入云南。在云南称滇王后,兵强马壮的庄蹻想要用自己的兵威当筹码,回归楚国,有谈判的意思,但也表现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那就是他虽然造反,但还自认是楚国的臣民,想让君王接纳他,不想背负造反之名。我猜想,自封也好,他封也罢,楚国大将军的名号是这个时候得来的。或者,庄蹻想以大将军的身份归楚;或者,楚王已经承认了他大将军的身份,毕竟,此时的楚国早已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楚王想必也是乐于见到这个局面的,怎奈, “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于是,庄蹻就只能留在云南做他的滇王。
庄蹻因为对当时影响极大的起义和著名的 “开滇”,留下很多史料记载。而周小卜,只是庄蹻的一员部将,是不是姓周都已经无从考证,只在 《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留下寥寥数语。楚雄、姚安等地方志里的记载多一些。若没有“西征”, 《史记·西南夷列传》里就不会有对周小卜的记载,楚雄、姚安的地方志里更不会有记载,他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早已被历史所淹没,无迹可寻了。
周小卜是不幸的:
姚州州西西山麓,古冢荒凉鬼不哭。
风磨雨蚀剩残碑,周时将军名小卜。
……
埋骨他乡,残碑荒凉。站在周小卜的墓前,凄凉感不知不觉中袭击了心扉,感叹 “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禁潸然泪下。
周小卜是幸运的:
……
周衰楚灭三千年,庄豪轶事渺如烟。
唯有死绥三尺士,长留日月照穷边。
西征成全了他,让他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奴隶,不但有人给他埋骨,还有人给他修缮坟墓,得以延续至今:唐代南诏蒙氏为其立墓,建有祠亭,后屡修屡废。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知州黄启风等捐修残墓,民国十二年 (1923年)知事李映乙勒石以记重修经过。现存墓碑依照清光绪二十四年原貌,于1980年修复,墓址占地1.96亩,周长8米,面阔1.93米,宽0.83米。1981年9月公布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庄蹻进入滇池,改变自己的风俗衣饰,带来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加速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属于 “庄蹻开滇”光辉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周小卜把姚安、大姚的版图纳入 “庄蹻开滇”的圈子里,使姚安、大姚提前接受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功不可没,更为后来大一统的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这一带设郡置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但让后来到姚州的名人都对他凭吊,姚州的老百姓更是世世代代记着他的名字和事迹。
周小卜将军把他的最后一滴血渗入姚州大地,把他悲壮的故事留给了姚安,在姚安的史册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